新闻侧面
港科大 南科大样板?
本报记者 梁建刚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之时,曾明确将学习目标设定为香港科技大学。
1991年创校,短短廿年,跻身世界一流,港科大的确堪为榜样。
创校校长吴家玮曾有这样的描述:新创办的港科大开学第一天,已有100名教师等待着第一批700名新生的到来。一进校园,什么都熟练地进行,好像学校早已存在,这一天只是暑假完毕、又一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始。
在制度建设上,港科大的蓝图来自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港科大选取了美国排名前50位的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为制度参考原型,设计学校管理运作体制基本架构;在内部管理中,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治校”管理制度;在办学模式上,则模仿加州理工学院。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港科大占据了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香港的回归,“地利”指香港原本兼容并包、中西荟萃的城市特质与发达的经济继承,而“人和”正是指港科大吸引了一大批来自美国大学的一流人才、一流教授。
为确保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港科大在欧美等国建立了常设性的招聘处。有时为了一个教授,校长亲自出马,三顾茅庐。
港科大由中国香港政府出资,但政府的角色定位也仅仅是出资者,对学校的干预几乎为零。
在吴家玮看来,校长的责任就是为教授、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教研环境。“若一个校长说自己还在做科研,这一定是骗人的。在大学中搞科研,必须全心全力。有兴趣,当嗜好可以,等于你的文体活动。 ”
教授的职责,就是搞好科研。港科大对教授办企业,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在不影响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大前提下,大学才鼓励及支持教学人员在其专业领域为业界或社会大众提供顾问服务。
在港科大,教师向学校提出的疑问,往往半天就能解决;香港房价高企,学校为教师提供宿舍,让人安心科研。
有位教授刚到港科大时,副校长孔宪铎每星期都会带他吃一次最喜欢吃的红烧牛肉面、带他去理发,只因为他是那种一心向学的“书呆子”式人物。
港科大的使命,在中国香港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在中国香港法例第1141章中明确规定,香港科大的宗旨应包括两方面:通过教学与研究,增进学习与知识,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及商业方面的学习与知识,以及研究生程度的学习与知识;协助中国香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至今,港科大仍只有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霍英东研究院等5个院,没有一般大学都开设的法学院、医学院等热门学院。
专注,让港科大变得强壮。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几毫秒内可从液体变为固体的电流变液、直径只有0.4纳米的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全球首次阐述脑细胞讯息传递的过程、全球首创的智能杀菌涂层、全球排名第一的EMBA课程等,全部诞生在港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