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吧 关注:55,425贴子:1,668,409
  • 7回复贴,共1

【黄山日报】歙县菜籽油 飘香“舌尖上的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达100公斤的撞锤。

工人们推起重达100公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子,对榨膛中的坯饼施加巨大的压力,依靠这种物理压迫使油脂渗出。反复榨打连续三个小时后,黄亮亮的菜籽油细细流淌下来。 潘 成/摄
4月29日,歙县富堨村唯一的木榨油坊又开榨了。“舌尖2”第二集《心传》播出后,牛肉锅贴、回锅肉、徽州臭豆腐、武汉热干面等各式美食引得人垂涎欲滴。其中开篇一段10分钟的歙县传统木榨菜籽油受到普遍关注,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十余拨人慕名而去,拍照买油,合作网店也已在杭州开售歙县菜籽油。有着30多年经验的油坊主程亚忠说,正宗的好油越来越难买了,最费人工的传统木榨菜籽油,更像是个稀缺品,根本不愁销路,现在他的菜籽油,基本上都是别人直接上门收购,不过时代在发展,他也准备考虑别的经营方式。
  从前程亚忠的油坊一年要榨100至110万斤油菜籽,不过以油坊现在的受关注程度看,今年肯定要增加收购菜籽量了。“我们这里的菜籽出油率不错,这主要看滋养油菜的土质。”对养育了一代代人的这一方水土,程亚忠甚是自豪。
  “当时不学门手艺找不到媳妇。”程亚忠笑着说,16岁就开始学习古法榨油,当时他的师傅带有100多个徒弟,但最终传下手艺干出一番规模的却没有几个,“很多人觉得苦,觉得钱少,就放弃了这门手艺,只有我带着几个师弟坚持下来。”
我孩子对油坊看都不看,找了几个小辈让学也不愿意。”程亚忠油坊里的师傅,大多还是那几个师弟,已经四五十岁了。榨油工作非常辛苦,是强体力活,所以他们的下一代都不愿从事这种原始的手工活。木榨油工序繁杂,耗费大量的人力,工时成本高,而且出油率比机榨低,所以现在全用机器榨油,木榨油已经很少见了。程亚忠说,不过只要有力气,他们还会采用传统的人工榨油,尽量不让徽州木榨消失。
  记者感悟:“传统工艺如果失传了,也代表着一种徽州文化的消失。”徽州其实还有很多与榨油一样的工艺,尽管可能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却传递着千年徽州的历史。希望通过多渠道的宣传,让更多外面的人了解徽州,让徽州文化可以永久传承。


1楼2014-05-02 15:28回复
    接着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5-02 15:29
    回复
      2025-08-22 08:53: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马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02 16:03
      回复
        火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2 16:18
        回复
          好棒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5-02 16:24
          回复
            汪汪,今天视频说菜籽油致癌
            ――――――
            人是不是学会记忆以前就已经忘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02 16:43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02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