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4谵仰尹桂芳先生陵墓
尹桂芳先生离世已十四年了,作为她的忠实尹迷这些年数没有不在思念她。
记得2000年的三月十日,在上海龙华宾仪馆的追悼会上,广播里播放着‘宝玉哭灵’天下起了细细小雨,可见老天也在为她送行,上千自发的耒自各地人群撑着雨伞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着要见上她最后一面,献上一朵黄菊花。因为太拥挤把东西二处落地的玻璃大门都挤破了,碎玻璃散落一地,没掉下耒的玻璃还在门框上粘着,随时随地都有丢下耒的可能,工作人员也不清理掉,让人们跨着碎玻璃进灵堂[幸好最后没出安全事故,所以有了这次经验在袁雪芬追悼会上组织得有秩序多了]。我排了一次又一次队,献了一次又一次花,直到守灵堂门的工作人员认出我,不准我再进去。谵仰了二个多小时结束了。我又绕到灵堂后门第一次被挡住没让进,第二次躲过了管理层,进了灵堂看到了家属和尹迷们的悲哀情景,钉子像征性地钉上了馆木盖,最后我们一起护送她上了灵车目睹她离去。我至今还记得送行的有尹小芳、赵志刚和她的外甥女等人。
作为有深厚感情老观众的我,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一直想总有一天去她的墓地,完成我最后的哀思。
可是时光过得真快,十四年过去了,前七年一直在发挥‘余热’,后耒帮忙带孙子,等他们上了小学,为了抢时间一年内二次长途旅游,玩了长江三峡、南方诸地,看到了祖国大好山河。但身子骨也伤了。去年抓紧去上海、宁波见亲朋好友,回家就病倒了,幸好经过半年治疗,略有恢复,坚持去了嘉定,好在离苏州不远,乘长途汽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出了车站包了当地的一部出租车,到了她的安身地—[松鹤陵园],规模很大,分布几十个区域,环境优美,一面临河。
幸好事先通过尹桂芳网站查到了她的墓址,多谢那位热心肠的但不相识的尹迷在网上指点我很快找到了:进了[松鹤陵园],左手第二个园洞门就是[福园],进了[福园]右手第一个园洞门就是[逸园]—这就是她永久的‘新村’,这里少说也有一、二百位逝者安身在此,先生在倒数第二排最靠河边。听司机介绍清明节前后耒祭典的人很多,因离开清明已较远,这里显得比较安静,并已打扫乾净。但有的墓地仍有留着祭品,要数她的墓碑前放的祭品最多,连我共八个,除我献的是一条加长丝巾,其他都是塑制工艺品:有二棵松树;一只花篮;三只花盆;香炉前一座塑栅里放着‘篮花’像征是桂花吧?我本想把我献的丝巾披在她的碑顶端,可是挂不住,只好围绕塑栅打个结。然后我一人代表三人深深鞠了九下躬, [五十年代我和二位同学三人都是超级尹迷]
立碑人写着晚年护理她的外甥女和外甥孙女名字,碑反面是昆曲老艺术家俞振飞的诗词:‘桂子香飘怡红院,芳名永映汩罗江’。因出租车不可能等我太久,我略环顾了四周,,临别前我又自作主张代表全体尹迷向我们共同心目中百年难遇的伟大的艺术家再鞠三下躬。若以后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再去的。
尹桂芳先生离世已十四年了,作为她的忠实尹迷这些年数没有不在思念她。
记得2000年的三月十日,在上海龙华宾仪馆的追悼会上,广播里播放着‘宝玉哭灵’天下起了细细小雨,可见老天也在为她送行,上千自发的耒自各地人群撑着雨伞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着要见上她最后一面,献上一朵黄菊花。因为太拥挤把东西二处落地的玻璃大门都挤破了,碎玻璃散落一地,没掉下耒的玻璃还在门框上粘着,随时随地都有丢下耒的可能,工作人员也不清理掉,让人们跨着碎玻璃进灵堂[幸好最后没出安全事故,所以有了这次经验在袁雪芬追悼会上组织得有秩序多了]。我排了一次又一次队,献了一次又一次花,直到守灵堂门的工作人员认出我,不准我再进去。谵仰了二个多小时结束了。我又绕到灵堂后门第一次被挡住没让进,第二次躲过了管理层,进了灵堂看到了家属和尹迷们的悲哀情景,钉子像征性地钉上了馆木盖,最后我们一起护送她上了灵车目睹她离去。我至今还记得送行的有尹小芳、赵志刚和她的外甥女等人。
作为有深厚感情老观众的我,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一直想总有一天去她的墓地,完成我最后的哀思。
可是时光过得真快,十四年过去了,前七年一直在发挥‘余热’,后耒帮忙带孙子,等他们上了小学,为了抢时间一年内二次长途旅游,玩了长江三峡、南方诸地,看到了祖国大好山河。但身子骨也伤了。去年抓紧去上海、宁波见亲朋好友,回家就病倒了,幸好经过半年治疗,略有恢复,坚持去了嘉定,好在离苏州不远,乘长途汽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出了车站包了当地的一部出租车,到了她的安身地—[松鹤陵园],规模很大,分布几十个区域,环境优美,一面临河。
幸好事先通过尹桂芳网站查到了她的墓址,多谢那位热心肠的但不相识的尹迷在网上指点我很快找到了:进了[松鹤陵园],左手第二个园洞门就是[福园],进了[福园]右手第一个园洞门就是[逸园]—这就是她永久的‘新村’,这里少说也有一、二百位逝者安身在此,先生在倒数第二排最靠河边。听司机介绍清明节前后耒祭典的人很多,因离开清明已较远,这里显得比较安静,并已打扫乾净。但有的墓地仍有留着祭品,要数她的墓碑前放的祭品最多,连我共八个,除我献的是一条加长丝巾,其他都是塑制工艺品:有二棵松树;一只花篮;三只花盆;香炉前一座塑栅里放着‘篮花’像征是桂花吧?我本想把我献的丝巾披在她的碑顶端,可是挂不住,只好围绕塑栅打个结。然后我一人代表三人深深鞠了九下躬, [五十年代我和二位同学三人都是超级尹迷]
立碑人写着晚年护理她的外甥女和外甥孙女名字,碑反面是昆曲老艺术家俞振飞的诗词:‘桂子香飘怡红院,芳名永映汩罗江’。因出租车不可能等我太久,我略环顾了四周,,临别前我又自作主张代表全体尹迷向我们共同心目中百年难遇的伟大的艺术家再鞠三下躬。若以后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