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天津近十年的经济布局一直是向东发展的。翻开天津的地图你们可以看得很明白,基本上关系到城市经济命脉的大项目都放在滨海新区以及邻近的东丽区,天津是铁了心向海洋发展了。武清和西青大多数承接的是迁出北京的企业,包括当当网和58同城,但是北京迁出的污染项目别指望天津会照单全收的,天津缺的是能带动第三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的项目而不是PM2.5。
以天津的物流地位和交通地位,不成为金融和第三产业中心非常尴尬。按理说作为发展了100年的老牌工业城市和金融城市,天津早就该成为大区中心。只是最尴尬的是旁边出了一个首都,而且掌管首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本身就不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人。
我一直都在纳闷儿,1949年以前,华东地区的模式是南京——上海、华北地区的模式是北平——天津,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分置。但是南京当了这么多年的民国首都,也没影响到上海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第一大经济城市。天津虽然那时候不如上海,但也是中国第二大经济城市,同时在各个方面几乎都能和上海形成南北呼应。但为什么1949年之后,北京(北平)就不能像当年的南京那样培养起上海,反而直接导致所在的大河北区域经济地位衰落呢?这就引人深思了,说来说去,还是执政者眼界和观念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