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02日漏签0天
仙河吧 关注:249,064贴子:4,191,35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5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仙河吧
>0< 加载中...

东营港城(仙河镇)总体规划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区港城一体塑造河口新增长极
本报东营讯 初冬天气,寒意逼人,东营市河口区富海工业园富宇化工建设项目区内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场景:焊接飞溅出的火花,炫目刺眼;工人搬运电缆的号子声,浑厚有力;数十米高的塔吊耸立成群,技术人员忙碌地调试……项目负责人吴德成介绍,富宇化工重油加氢裂化项目投资15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70万吨,年产值超60亿元。
  这是河口区新近集中开工的19个大项目之一。从今年春季打响总投资305.3亿元的3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战,再到今年秋冬19个总投资134.7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实行集中开工,今年河口区确定实施的总投资540亿元的55个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开工率已达到80%。全区过亿元企业达到36家以上,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东营市首位。
  今年8月份召开的东营市委工作会议上,河口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起被确定为东营市新的增长极之一。新的定位吹响了河口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号角。“港兴则河口兴”,河口把服务和推进东营港开发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认识和把握。为全力支持东营港建设,推进区港城一体发展。今年以来,河口区重点抓好了东营港城的规划论证,加快推进兴港路建设,做好疏港铁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的前期准备。
  新的定位下,河口区在服务和推进东营港开发区建设的同时,坚持深化重大项目攻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谋求新跨越。河口区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来自于该区紧紧抓住大项目建设不放松,坚持以增量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今年河口区实施了总投资540亿元的55个重点项目,以项目的大攻坚实现量的跨越、质的提升。中海油500万吨炼化改扩建、华联石化2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晨宇机械新型铝合金车轮、华能热电联产等一个个大块头项目,已成为拉动河口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河口工业基础薄弱,为此,他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狠抓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1-9月份,全区共引进新建、续建项目98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下一步,在全力抓好香港签约项目落实以及鸭疫苗、肉牛进口、新西兰奶粉加工、马来西亚沼气发电等洽谈项目推进工作的基础上,河口区还将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
  农业和服务业也是今年河口经济发展的亮点。仙河澳亚现代牧场由新加坡澳亚集团投资建设,牧场总投资5亿元,设计存栏1.46万头,是目前亚洲单体存栏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牧场。神州澳亚、印尼佳发、山东正邦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特别是澳亚集团运营总部、佳发集团肉牛事业总部成功落户河口,实现了全市总部经济零的突破。北部百万亩高效生态渔业区已完成投资10亿元。总投资8亿元的孤岛槐林温泉度假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另外,随着汽车营地、跑马场、摄影创作基地等高端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河口生态旅游业发展也将实现深度破题。
  “小区能有大作为,我们将紧紧围绕发挥港口优势,科学规划‘一港三区一带三线一城’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高点定位、率先崛起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重要增长极。”河口区委书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聂建军充满信心地说。


2025-09-02 03:39: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营港城工业发展研究<?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一、港城概述
东营港城位于东营市的东北部,现黄河入海口以北32公里处。距离东营市中心城约60公里,距离河口城区约12公里。
1.港城基地概况
规划基地西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库容5000万方的孤北水库,北部和东部均濒临渤海,南部为仙河镇驻地;规划基地内地势较低,地面高程为1~4米,沿海部分地段建成了防潮大堤,未建海堤的地段有大量的海沟纵横交错,神仙沟为其中一条最大的河流,河道宽10~60米不等,自西南经规划地段曲折入海;规划地段内有近2000口油井,并有大量的油田生产设施,形成五处油井密集区;规划地段共有35KV电力线五条,变电站四处;除东港高速公路外,该地段还相继建成了南、北进港路、中心路、海滨路、东营港至河口、仙河镇的道路共六条,另有大量较窄的油田生产性道路。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港口概况
东营港始建于己于1984年,是胜利油田筹资为石油运输和海上石油开发而建的生产自备性码头。1996年4月建成防潮堤1700米,1986年10月建成北引堤1840米,并逐步加长至2100米,为防东北向浪,在引堤端转角120度后又建防波堤200米,内侧建1000吨级油码头一座。引堤中部建成1000吨级材料码头和滚装码头各一座,水深4.0米。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1997年12月28日正式宣布对外开放。2000年东营港实现货物吞吐量258万吨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港城总体规划分析
2005年9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东营港城总体规划》,规划确立的目标为:以现代化加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建设独立、完整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城区,成为充满活力的美丽都市,碧水、蓝天、绿海环绕的生态新区。规划的重点有:
1.突显港城特色,进一步突出港口、风景、旅游的特色,突出海湾型城市的特点,提高港城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2.扩大规划范围,进行统一规划,促进港城在更大范围内的协调发展。
3.预测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作为规划的基本依据。
4.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创造丰富动人的海滨城市景观。
港城总体规划对工业园的定位分析为:以现代化加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建设独立、完整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工业园区,成为构筑加快东营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载体。
三、东营市产业发展分析
依据东营市产业发展战略,2005年全市突出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橡胶制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造纸及林木加工、食品加工八大产业,力争全市地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0亿元以上,其中投向八大产业资金达到125亿元以上。
2004年,东营市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强调产业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东营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辐射作用、保持石油开采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东营
  • 中将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老板,烤俩腰子。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增加值48亿元,重工业化水平达91.9%。石油工业是东营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2003年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完成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7%。
4.东营市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东营市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三产比例由2000年的6.5:81.6:11.9,调整为2004年的4.8:80.8:14.4,但第三产业比例仍比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分别低17.4个百分点和17.8个百分点。
5.东营市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东营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对外开放的经济区,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程度的加深,利用外资额度不断加大,与日本、欧盟、美国、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十五”期以来,在“大招商、大开放”战略的强力推动下,东营市的外贸始终保持快速的增长,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东营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64.8%,其中出口6.1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68.6%。2001~2004年累计完成出口额15.3亿美元,是“九五”期间出口总额的10.9倍。2001~2004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7家,累计吸引外资合同额8.5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94%和104%。
港城的产业必须依托东营市的主导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市里的八大产业发挥港城的地缘和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能源化工、现代制造业和绿色工业为主的新型产业。
五、东营港城工业园产业发展分析
限于港城西侧有孤北水库与自然保护区,用地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充分发挥港城地缘、资源禀赋、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严格制造业项目的环保要求,最到限度的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东营港城工业园倡导发展工业类型有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包括石油化工、精细加工和盐化工等;绿色工业包括现代制造业、环保产业和以高科技改造的传统产业三项内容;电子加工业包括轻工业、纺织业和机械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包括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业和传统三产。
1.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比重。在现有原油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改造炼化装置,节能降耗,提高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标号汽油、高档润滑油、高等级公路沥青、专用树脂等石化升级产品。精细化工重点发展涂料、染料、各类专用化学品、水处理剂、各种助剂等技术密集型较高、功能性较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进一步扩大油田化学品、轿车防冻液、各类橡胶制品等生产能力,增加新品种,提高质量和档次。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盐化工,加快苦卤深加工、开发溴素系列产品。化肥,重点发展复合肥、微肥、农作物专用肥。
2.绿色产业
发挥港城的地缘优势和成本优势,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环渤海经济圈发达地区的工业外移型投资,利用京津塘、济青等地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选择低污染或无污染的、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项目,发展现代制造业,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高科技产业孵化器的创新作用,注意科研的转化应用,通过加入高新技术产业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国际分工链条,积累资金和技术,随着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变化,逐渐实现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以先进技术全面改造传统的优势工业,逐步形成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产业集群,防范因经济结构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
发展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保护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发展石油污染清除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环保咨询中介服务等环保技术开发服务,垃圾焚化设备和污水处理、汽车尾气控制、噪声控制、工业废弃物处理、环境检测分析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保设备产品,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自然生态保护等洁净技术与产品,推行循环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通过引进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粮油肉的精深加工,把蔬菜、水果和奶类等产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的新的增长点。
3.电子和加工业
重点生产高科技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品,包括计算机整机和中央处理器、键盘、打印机、电源等部件,以及电话机、交换机、传真机、应答器、广播电视传输等电信设备。围绕机电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环保、汽车、电力、信息产业配套,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精密加工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刹车片、刹车盘的生产能力,积极开发耐磨特种橡胶轮胎、抗冲击汽车地盘,汽车运输油罐等产品。与国外优势企业联合,发展摩托车装配、电子仪器、家用电器、通信器材制造,开发输、配电元器件产品,扩大电缆、硅胶绝缘电子、激光磁头、电磁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发展轻纺工业,依托现有天信、华泰等骨干企业在港城工业园内投资建厂,改造传统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开发高档产品,争创名优品牌。
4. 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增长
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等有效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与港城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其中重点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投资软环境、有利于发挥港城优势的生态旅游业、知识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拉动传统第三产业的增长。
在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物流业,以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港城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形成以铁路、公路货柜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拓展产品与技术市场空间,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降低营运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传统商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为消费服务,逐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提升传统三产业方面,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积极争取率先开放第三产业领域,利用外资和现代制造业大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加时机,加快对现有商业基础的改造提升和规模的壮大。逐步推进商贸物通网络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现代化;拓展金融保险业生产和环保服务领域,壮大服务功能。
六、港口经济腹地发展和物流业的发展
港口经济腹地范围是决定港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划分的原则主要是货物通过港口运输的费用最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港口的知名度、港口的条件、集疏运能力、货物的流量注射以及港口的管理服务水平等。但是这些优势城港口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形成。
根据上述原则,同时考虑东营港是新建港口,东营市是新兴城市,因此划分东营港的经济腹地范围需用发展的观点,即近期东营港的经济腹地为东营市、滨州市以及淄博等鲁北部分地区。远期随着港口后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以及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东营港经济腹地将逐步向鲁西南、冀中等地延伸并将逐步向省内外等周边地区延伸,东营港将会吸引部分黄河沿线地区、中原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货源。
根据经济腹地内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弹性系数、回归分析和产销平衡三种预测方法,并通过综合分析,预测东营港2005年、


2025-09-02 03:33: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15年、2020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00万吨、650万吨、100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分别为50万吨、90万吨、200万吨。
根据货物吞吐量预测和货物流量流向分析,考虑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流,预测东营港分货类分运输方式集疏运量:2005年集疏运量为750万吨,其中公路集疏运量为270万吨,水运量400万吨,管道为80万吨。2015年集疏运量为1230万吨,其中公路集疏运量为375万吨,水运为650万吨,管道为105万吨。主要货物各类有煤炭、石油、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盐及盐化工产品、粮食、机电、纺织品等。
七、用地布局与工业的关系
为满足工业园区的建设要求,保证工业项目的建设,使之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区,同时又能使其作为远期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生活区密切的联系,不能给城市发展留下隐患。根据用地自然特点,结合区域防洪,填挖结合,就近挖河填方,以利节约基建投资,提高城市环境景观质量。建设用地选择确定为:先开发北部工业区和物流区,形成一定规模后工业园向南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港城工业园。
1.布局原则
综合考虑港城工业园、铁路、港口、电厂、疏港交通、石油化工等几大城市要素的相关关系,港城工业应避免相互影响,且均应有充裕的各自发展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北部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为发起点,以港口和物流业为依托,向南依次是绿色工业、电子和加工业;在规划中突破常规工业园规划中统一开发模式,在工业产业区各建2个工业分中心或核心区域,形成多组团多中心的细胞式布局结构,各细胞组团可根据其产业的特点划分地块大小,在各组团交界处强调混合用地的概念,适应港城形成初期的产业用地为主导的城市发展规律。
弹性与控制相结合,确定弹性与控制科学合理的结合层面。工业园用地必须着眼长远,其周边用地区域规划予以严格控制,尤其是防止对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内河、海岸线资源,留出充裕的发展空间,满足港口、生活、生产以及发展需要。
2.规划结构
港城工业园规划结构可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分为四大综合功能组团: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组团、绿色工业组团、电子及加工业组团和现代物流组团。
3.工业用地的布局
(1)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组团:布置热电厂、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等工业。规划用地布置于港城工业园区北侧,主要考虑到该区对城市居住干扰较小,且通过海堤路、外环路与港区有便捷的联系,其原料或产成品可通过港口便捷的周转。
(2)绿色工业组团:为港城重点发展工业组团,主要布置现代制造业、环保工业和高科技改造传统工业等绿色工业。规划用地布置于港城工业园南部,考虑其与铁路及高速公路具有便捷的联系,且污染较小,并在其南部留有充足的发展备用地,为远景绿色工业的进一步扩大留有发展用地。
(3)电子及加工工业组团:布置轻工业、纺织业、机械加工业等工业项目。规划用地布置于港城工业园中部,考虑其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与东部的居住区联系密切,且污染相对较小,并与北部的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4.仓储物流用地的布局
港城仓储物流分两部分:港口仓储和港外仓储,港外仓储即工业区仓储。港内仓储应靠近码头布置,港内仓储设施用地的总量和布局是根据港口吞吐量和疏港便利程度而确定。港外仓储结合物流统一考虑,包括依托铁路物流和高速公路物流,规划布置于北进港路以北。
5.工业园内油田设施用地的保护
港城工业园内有大量的油田设施如计量站、配水站、联合站、转接站注水站等,建设过程中应按照油田的有关规范要求留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足生产和防护绿地。同时规划结合现状油田设施分布预留部分油田发展用地。在现状用地范围内的采油密集区,在用地规划中分别控制不同面积的防护绿地。
八、港城工业园的发展阶段分析
依据《东营港城总体规划》,规划的港城工业园位于东港高速公路西侧,港城北部和西部,规划总控制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港城工业园规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主要发展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及现代物流业
(1)能源工业。利用电厂项目积极发展能源工业。
(2)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盐化工业。利用港口、电厂的优势,把能源原材料制造工业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3)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交通枢纽。积极建设适应港口规模扩大和功能转变对腹地要求的便利陆路交通体系,建成一个集水路、铁路、公路三位一体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交通枢纽。
(4)建设现代化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仓储业、商贸业和配送服务业。东营港城市的诸多优势显示了它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集运输、仓储、分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功能于一身的物流中心。随着港口功能的完善、腹地的拓展、以及市场的多元化,逐步向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物流中心转变。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依托专业码头和杂货码头以及仓储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若干大规模的专业市场。
2.发展阶段:以轻工、纺织、机械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
(1)综合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以引进外资和利用民间投资为主,鼓励发展具有经济活力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结合启动阶段的化学工业,重点发展轻工、合成纤维制造、纺织和服装加工工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当发展机械加工、粮食加工和食品工业和塑料制品加工工业等。
(2)以船舶修理业和节水设备制造业为主的机械工业。大力发展为港口过往船舶和车辆提供修理业务的船舶修理业。同时以此带动船舶零部件和其他标准件加工业,并结合本区节水型产业和生活体系的特点,重点发展节水设备制造和海水淡化设备等产品。
3.完善阶段:以高科技产业和环保产业为主的绿色工业
(1)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充足的土地资源,低廉的土地价格和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近期以海洋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为主要吸引对象,远期以电子、船舶设计制造工程、洁净煤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为吸引对象。
(2)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石油污染清除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环保咨询中介服务等环保技术开发服务,垃圾焚化设备和污水处理、汽车尾气控制、噪声控制、工业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保设备产品,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自然生态保护等洁净技术与产品,推行循环经济,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纳入规划的全过程,使港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九、港城工业园的经营运作
1.工业园的经营创新
体制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港城开发应充分抓住胜利油田改制后的机遇,处理好油田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能里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培育和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推进市场要素市场化,为港城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
科技创新:建立健全企业财税监督制度,预防境外公司利用“转移订税”等手段偷逃缴税。完善以财政收入为向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公司投入为支撑,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头融资体系,利用现有的石油大学人力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相关科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年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要按照港区城一体的思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国际物流港和现代化滨海城市。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迎来了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下一步将按照“以港带区,港区一体,港城联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强化措施,在全区迅速掀起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热潮。
正因为如此,今年东营市委、市政府从区域发展大局出发,确定依托河口区仙河镇规划建设东营港城。按照“新兴港城、区域中心”的目标定位,本着“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的原则,初步确定东营港城建设实施“两步走”战略,即近期(2014年-2020年)强力推进7.8平方公里建成区改造提升和7平方公里东部片区开发建设,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15平方公里、12万人口规模的东营港城,基本满足东营港及仙河镇驻地周边的生产生活需要。远期(2020年-2030年)以兴港路为轴,适时启动西部片区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集中布局金融、信息、科研等高端要素,全面提升临港服务配套能力。到2030年,形成25平方公里、20万人口城镇的规模,打造成为东营市次中心城市和临港生活服务基地。
风生水起渤海湾,千帆竞发东营港。多年前老码头的记忆已永久存留在昔日的历史荣光中,今日东营港的大小码头货轮往来穿梭,以东营港为龙头的码头,巨轮首尾相连,门机比肩林立,货物整齐堆叠……昂首阔步迈向亿吨大港的东营港,正在港区城一体化发展的路上阔步前行,如同一颗璀璨明珠正冉冉升起于渤海湾畔。


  • 精益当过
  • 上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仙河镇:“策马扬鞭”打造临港经济增长极
去年以来,仙河镇牢牢把握区港城一体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加速融入全市临港经济增长极为目标,坚持重大项目攻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双轮驱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油地军共建和民生福祉四个提升。
随着黄蓝国家战略和区港城一体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仙河镇作为两大国家战略的融合交汇区和发展最前沿,作为东营港的腹地支撑区和最强辐射区,国家政策、重大项目的惠及面正在逐步扩大;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加速向镇区聚集和膨胀。特别是近年来,全镇上下政通人和,油地军团结一心,各方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为实现仙河镇跨越发展积蓄了力量。同时,依托丰富的土地、海洋、油气、生态资源,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投产达效,城镇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向心力明显增强。
2014年,仙河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东营港城建设的战略定位,围绕港城起步区建设这一核心,突出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配套工程两个关键,着力推进工作作风、行政效能、发展环境三大转变,力促产业提升、城镇建设、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四项新的突破,为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港城家园、区域性产业中心和全国奶业强镇而策马扬鞭。


  • 仙河利郎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更关心仙河镇的几条臭水沟的治理和牛粪味的对策


  • 八大哈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呵呵,只能呵呵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5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仙河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