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联吧 关注:34贴子:191
  • 4回复贴,共1

汉语发音的历史演变(兼谈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但是其历史上的发音演变也堪称巨大。现今的标准汉语——普通话(其单字发音以《新华字典》为准),跟唐宋时期的汉语官话(可以从当时流传的《切韵》《广韵》等书了解到其单字发音)相比,几乎一半以上的古汉字读音都发生了改变。
以杜甫的诗句为例:“秋风落日斜,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其韵脚字“斜、蛇、沙”按当代普通话发音根本不算押韵,但在唐代却是同一个韵部的字(按当时的标准读音,其韵母都是a)。若按现代的汉字读音去诵读古人写的诗,你常常会感受到“出律脱韵”的假象,这并不是古代大诗人不会押韵,而是怪汉语发音演变了。如果我们现代人作诗仍遵从杜甫时代的字音,那就过不了朗诵这一关,用普通话一读就蹩拗丛生了。


1楼2014-04-11 21:30回复
      其实古汉语的发音繁杂程度不亚于英语,韵尾中的辅音成分曾经特别多,造成韵部繁杂,如由宋代皇帝亲修的《广韵》一书收汉字两万六千余个,按发音不同竟然粗分出206个大韵部、细分出3800多个小韵部,使得中古时期的汉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
    随着后来北方异族的成功入侵,中原地区的古汉语被迫发生了巨大变化。元灭宋后,大量发音简单的胡语音素融合到了原汉语中,许多发音较难的辅音(构成复杂的复韵母)纷纷消失,那些繁杂的韵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归并。特别是发音短促的入声(全浊音)消亡了,原入声字发音变得清长,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读平、上、去等声。
    到了清代,北方民族那种字字重顿、余音悠扬的发音习惯,完全统治了近代汉语,北京官话成为标准汉语。清朝康熙年间制订的科举用的官方韵书《佩文诗韵》,韵部只有106个。清后期民间编辑的《词林正韵》则进一步简化到19个韵部,大量韵尾相近的字音得以归并。


    2楼2014-04-11 21:33
    回复
      2025-11-19 14:39: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清末民初,北方说唱艺术通行的押韵行规“十三辙”,更是进一步地将近韵音合并,已较符合现今汉语的发音实情。这“十三辙”是:1发花(a)、2梭波(o,e)、3也斜(ie,ue)、4一七(i,ü)、5姑苏(u)、6怀来(ai)、7灰堆(ei,ui)、8遥条(ao)、9由求(ou,iu)、10言前(an)、11人辰(en,in,un)、12江阳(ang)、13中东(eng,ing,ong即ung)。
      现代诗歌的押韵,基本上都按着“十三辙”的宽韵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于1965年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依据编印出版了《诗韵新编》,分十八个韵部,其中五个韵部可以通押到别部,实际还是透射出“十三辙”的底子。进入新世纪后,2003年由中华诗词学会刊布了《中华新韵》,分十四韵部,一看即知是为最大限度方便作诗而归并得很宽,几乎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十三辙”。
      笔者根据以国际音标来精确表达的普通话基本音节,研制出一套宽严折衷的《现代汉语新声韵》,分十五韵部、二十三韵(相当于八组通韵),算是部分跳出“十三辙”圈子的重大尝试。近年来新韵研究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类似已公开发表的新韵改革方案不下上十种。我们现在作诗时的押韵寻字,可方便地借助这些新韵方案的字表。


      3楼2014-04-11 21:36
      回复
          关于古体诗词创作中所常常顾及的平仄,古汉语以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因现代汉语中入声已消失,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声,则现代汉语的平仄就应是:阴平和阳平为平、上声和去声为仄。
        稍早曾有一派(主要是古籍研究者)呼吁于韵书中保留入声(因入声在南方方言中仍普遍存在),并在确定平仄时仍以古汉语的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来界定。这种脱离实际的复古做法为许多崇尚音韵改革的开明人士所诟病,也是与推广普通话为标准汉语的国策背道而驰的。以普通话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界定平仄,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另有一派(主要代表着没经过训习的业余诗人)则主张完全废除平仄、甚至极端到倡写无韵诗,以求得诗歌创作的简易化大众化。这种思潮也未能得到权威学者层面的认可。毕竟诗歌艺术本质上是种音律的艺术,写出的诗作要读之流畅、朗朗上口,才易于流传和赢得广大读者的市场。
        在诗句之尾押韵,是诗歌整体动听(产生阶段性和声效果之“行间节奏”)的首要前提;而在诗句中交错排布平声和仄声字,则是诗歌细节动听(产生连续性抑扬起伏之“行内节奏”)的更深入前提。很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把对“音韵美”的追求自觉实践到诗歌创作中去,就是成长为一名高水准诗人的大前提!


        4楼2014-04-11 21:38
        回复
          诗歌本质上是韵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12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