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也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琴曲乐谱。一八八五年,中国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了这首琴曲,其原谱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 神光院,为唐代人手写的文字谱卷子,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文字所记是左右 两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共有汉字4954字。
谱前解 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497--590)。序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居于九嶷山 ,妙绝楚调,于《幽兰》一 曲,尤特精绝……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卷首和卷尾都标明为《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碣石调」源于相和歌 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
《碣石调幽兰》一曲短 小精悍,曲调清丽委婉。其谱序说:“其声微而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谱中每 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四处,正好四拍。
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 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 与按音交替 出现的音乐旋律,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的音乐大部份都 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作者通过兰花的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 希望的未来。
整首乐曲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 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南北朝诗人鲍照曾 写过同名琴 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是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
谱前解 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497--590)。序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居于九嶷山 ,妙绝楚调,于《幽兰》一 曲,尤特精绝……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卷首和卷尾都标明为《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碣石调」源于相和歌 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
《碣石调幽兰》一曲短 小精悍,曲调清丽委婉。其谱序说:“其声微而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谱中每 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四处,正好四拍。
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 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 与按音交替 出现的音乐旋律,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的音乐大部份都 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作者通过兰花的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 希望的未来。
整首乐曲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 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南北朝诗人鲍照曾 写过同名琴 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是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