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5日漏签0天
红豆爱阿翁吧 关注:1,825,092贴子:51,098,04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433回复贴,共8页
  • ,跳到 页  
<<返回红豆爱阿翁吧
>0< 加载中...

【红豆的童话】明妃传与汉服的关系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近很多吧友拿着明妃传的衣服当汉服,所以来做一个小小的科普。在科普之前,需要跟大家说明,这个剧里的衣服跟明制汉服真的长得很像,所以不要再说像韩服了。
但是汉服同袍的重点是,戏服长得再像,在没有看到平铺图以及内部细节之前,我们都不能肯定它就是汉服。汉服是具有严格的形制要求的民族服装,不是外表看起来一样就可以当做汉服的。这里是前提。。。
然后下面上汉服科普,中间可能会穿插一些电视剧剧照的吐槽,关于重点的明妃传会分两个部分进行吐槽,第一是剧情部分,第二是服装部分。
楼主是茶艺师不是吐槽党,是汉服生活者不是考据派,所以有些言不及义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会尽量解释,实在语死早楼主看能不能艾特基友什么的。。。。胡搅蛮缠的就恕不回复了哈,楼主真的是挤出时间来开的帖子,一句话反复说也很烦躁的。
首先先放月曜辛前辈的《汉服》全版,仔细看了这篇文章,或许大家更能体会汉服对于同袍,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
再然后放镇楼


  • _死le
  • 醉梦花间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围观
 总有一天
 我会聚集一群不输给这些人的伙伴 并找到世界第一的财宝 我要当海贼王!!!
   --来自苍蝇脑残客户端


2025-08-25 13:3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目录: 【前言(活在当下】、【第一章 新芽】、【第二章 艰难期】、【第三章 溪山琴况】、【第四章 蓬勃】、【第五章 春熙路事件】、【第六章 汉服春晚】、【第七章 同袍】、【第八章 形制之争?】、【第九章 款式划分】、【 第十章 功能进阶】、【第十一章 为什么强调民俗】、【第十二章 以人为本】、【第十三章 复兴的含义】、【第十四章 狭义和广义的汉服运动】、【第十五章 汉族】、【第十六章 中国】、【第十七章 汉服的汉 汉服的服】、【第十八章 民间力量】、【第十九章 在汉服运动中成长】、【第二十章 世界因你而美丽】、【后记】


  • 排吉心振
  • 九曲回肠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前


  • 左左300
  • 在水一方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千重雪,染蒹葭,谁眉尖砂步步生莲花!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前言 活在当下
我不喜欢说“如果”开头的话,在我看来,过去的事已经发生,未来的无法准确预测,平行世界是个幻想概念,人类的寿命还在100年上下徘徊——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如果”?
或者说,当我以“如果”开头说话时,我所设想的不是如果过去怎么怎么就好了,而是如果这样做,未来是不是可能会如何如何。
历史如棋,并且是无法悔棋的一盘棋。不过,下一步棋如何出子还是可以掌握的。当然这个观念需建立在反宿命论上,如果你满心念着下棋的人也没法控制自己手中的棋,过去已死,现在混吃,未来必然会如何,我们之间没话可说,你请继续。
所以每当有人问“你想穿越回哪个朝代”一类的问题时,我都回答“我会留在现代”。有时候对方会接着问“你不是喜欢汉服吗,为什么不想回古代去?”我会回答“我喜欢汉服,可以把汉服拿到现代来放在身边,而没必要回到古代。”对方又说“可是现代没那样的环境,现代没那么好……”
又有人问“汉服已经消失了三百年,复兴做什么?”
这时我便知道,这些人又想着逃避了。一种是只要现实生活有一点不如意,他们的心立马就逃避到几百年几千年前,以及还有往国外逃避的,意淫桃花源,脚至悬崖边,最后把损失都怪给脚下的路没修好。一种是只要不是吃饭和生死问题,别说汉服复兴他们觉得出力无用,世界许多事他们都会觉得出力出用,他们对于奋斗没有干劲,自己不干任何事,也不准别人干任何事,忽悠得大家一起等死时,往往又是这种人站出来感慨社会问题国家问题人类问题。
说句严重的,这两种人,离汉服运动都越远越好。后者,既然已懒惰如此,何必浪费仅有的劲力对汉服运动指手画脚。前者,需知道,汉服运动是一场继承传统、更新现世、筹谋未来的为了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活动,是需要参与的人都出心出力的务实活动。坐享其成,可以。以喜欢汉服之名,推行空想逃避之言,甚至崇日恋韩之言,说得再怎么冠冕堂皇天花乱坠,其作用也只是反作用力。
汉服运动很艰难,甚至可以说,汉服运动发展了近十年,如今才不过从赤贫升级为脱贫。往后看,只走出那么一小步,往前看,道路崎岖。在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中,我明白大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并且负面心理居多。但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答不对的题,没有无答案的题,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解。
这篇前言,写在一个同袍向我抱怨借汉服哈日的人多得让他受不了之后,所以多了如上一些话题。而我告诉那位同袍,甭管他们嚎该怎么做怎么做,汉服运动只需要想方设法让中国这盘菜变得更好吃的人,不需要成天觉得别人家的饭菜才是香的人。别人家的东西再怎么好卖相,也比不上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同理,过去再怎么美若繁花,那也是过去人的过去,比不得自己亲手挣来的美好前程。
汉服运动,兴在当下,各位同袍,也活在当下。我也不是成为过去了的人,我一直在汉服运动中,并且一直在思考,我还能为汉服运动做些什么?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汉服运动:一场“新民”的运动》——“汉服运动如果不能让国人实现精神的独立和自主的思考,那么它就是失败的。”“汉服应“新民”,它应该撑起强势崛起的民间力量,实现中国前所未有的民间文明的觉醒。”
《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汉族公民,不是什么“汉迷”“汉友”》—— 亦不是汉服粉、汉服爱好者、汉服圈,“希望有些网友不要再这样自称,也不要这样向媒体自称。请称我们为汉族人,如果非要以一个词描述我们这个群体的话,请叫我们“华夏复兴者”或者“汉服复兴者”“汉服运动者”。
《复兴汉服与公民意识并不矛盾》——“我们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但绝非“华夏复兴、穿衣就灵”。汉服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否则人人穿汉服的古代就成了天堂盛世了。但是汉服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载体、符号与象征,与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并无本质的冲突和矛盾。欧美日韩许多民族服饰保存良好的国家也是公认的法治社会,就是力证。”
《为“华人”正名—“华人”本是“礼仪优雅服饰美丽”的人》——“我们在说‘华人’‘全球华人’的时候,是否想过它的真正意思?
‘华人’,应是‘礼仪优雅、服饰美丽的人’。三百年浴火重生,端正衣冠、重拾礼仪,汉服运动为‘华人’正名,涤荡污浊和废墟,重建中
国人的自尊和自信。”
《说说“古装”和“汉服”的异同》——“古装是一件衣服,古人所穿很美丽的衣服,再深一点,古代文化。而汉服也是一件衣服,一眼看去,几乎与古装毫无二致。但是,古装到此即止。汉服却继续向前。汉服本质上,却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自觉意识,民族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历史的自觉,文明的自觉。”
《所复兴者,君子之服——再读〈礼记.深衣〉》——“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为什么汉服复兴举步维艰,为什么国人无法接受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理念?我们已经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我们庄重了没有,我们认真了没有,我们心中,真的没有功利、没有肤浅、没有做秀?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我们号称的种种复兴,究竟离真正的精神再造和文明复兴还有多远?如果我们自己轻浮、嘻笑、做秀,如何说服国人接受这种复兴?以我们之熙熙,如何止世人之攘攘?”
“知易行难,我们身上的劣根太多,要重塑民族的灵魂,首先要不断地反思、重塑我们自己的灵魂。越是复兴的事务繁杂,越是需要不断地停下来,静心,反躬,自问。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记得“华夏复兴”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和精神?是否在游戏、名利和小聪明中迷失,是否潜心、诚恳、一心一意?”
《淡化“同道活动”色彩,把汉服引向民族生活纵深》—— “发而不中,当反求诸己。华夏衣冠是一件肃穆之衣、君子之服,它拒绝轻浮、嘻笑、苛刻和做秀。着衣冠当知孝悌,知仁爱,就算父母亲人一时不能接受汉服,也决不可埋怨和责怪父母,更不能和父母争吵,而应多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只要认真反思,认真调整,耐心交流,汉服衣冠必定会被亲人逐渐地接受——虽然几百年的断裂造成的隔阂很深,但是民众对于华夏衣冠,始终有着天然的亲切和认同,因为维系华夏文明的根没有完全断裂,它们本质上是相通的。
还是笑非那句话,把信仰融入生活,把知识带入人生。这是最难的事,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我们谋汉服,不是谋热闹的一时,而是谋民族的长久。把华夏衣冠人文的雨露滴入社会根系的深处,使其渗入和滋养每一个社会细胞,正是谋这种新生和茂盛的长久。”
这是溪山吧主发表在汉服吧里的最后一篇理念文,当初看第一遍时,我阅历不足还不太能理解,一直到后来,我开始关注民俗学和社会学,才总算明白老吧主为什么要在最后强调这么一个概念。简单一句话,君王常更替,百姓可万世。
《天汉网、汉服吧民族传统礼仪复兴计划、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
出生礼、成童礼、笄礼、冠礼、婚礼、祭礼、射礼、毕业礼……


  • Curry唯雨
  • 醉梦花间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加油
"会卖萌会做饭 是个学霸超有爱"
。◕‿◕。 要和我做朋友嘛


2025-08-25 13:2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熙元Arashi
  • 醉梦花间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又如,所谓的“日本人的素质”,那也跟“传统文化没断代”无关,真没断代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一方历代只有两个字评价——倭寇。请看清楚以下: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三令五申地对国民提出各类礼仪、行为规范要求,天天讲天天说该罚罚该夸夸,这才能以奥运会每日结束后现场无垃圾为豪。如果日本人一直很有素质,日本政府干啥还要在奥运会搞这种打脸规定和强制性的推广?但是,就算如此教育了半个世纪,“听说”、“据说”日本人素质高啊好高啊非常高,一个赏樱会满公园的垃圾立即暴露,一个地震中国人买光了超市然后都往灾区跑日本人买光了超市然后都往安全地方逃,这些网络上都可以搜到。正规新闻,比“听说”“据说”“我去日本旅游了一次”之类的小清新文字可靠得多。
日本不是桃花源,韩国也不是,就算他们是,中国也没必要就觉得矮了一等。春秋时礼失求诸野,那是因为商周时的生活、生产条件,文字、人才得不到很好的保存。而如今全国各地那么多图书馆,那么多老人、老匠人,想钻故纸堆任钻,想田野考察任考。且一些自古以来与汉族生活在一起的少数民族,在位置和血缘上也比日本人近得多。他们信三教,供奉天地君亲师,他们的服饰不少保留着跟汉服相似的裁剪、层次,惟偏好色、刺绣和装饰不同。田野报告中,有个偏远寨子的瑶族男子,甚至至今还束发。我真好奇一些人的思想,放着表兄表妹不管甚至瞧不起,一点小摩擦也能记恨许久,而五服之外杀过自己全家的远亲却觉得可亲得多,巴不得对方说什么都信。理解不能啊。
第四种人,最初事发时,由于信息的不明确和混乱,七嘴八舌中有人说那些烧汉服的社会流氓是大学生。但很快就由公齤安部门澄清了。如果还有人传这个谣,直接拿黎冷的证词驳回去便是。
第五种人,衣奴也。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后来COS圈又出一群人,“听说”、“据说”他们的哪个哪个朋友在COS《仙剑奇侠传三》的龙葵时,也被**人士扒衣,甚至在消息传播至百度时,有人移花接木改动几个词,说此衣是汉服,引发爆点。原本我就觉得此事时间人物地点混乱,好几个版本,很有谣言贴的范儿,后来汉服无辜躺枪,于情于理只得更深入研究一下。然后发现已有COS圈的人从全面的角度指出了这篇“新闻”的各种不实之处,我又让人去问了这么一句“既然说扒衣者已被抓,那么请问案底呢?”。然后力争这是真事以及是当事人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一个妹子回答:“这种东西当然只能给当事人。”我告诉他们外人可以查询,只是不会透露当事人的私人信息,然后他们说好吧,去问一下,然后再也没然后,至今无消息。也没再听说任何相关消息。
还有一个COSER被砍的谣言,倒是几个小时后就被扒出来是借了斗殴新闻的图,胡编乱造了几句话造谣。
我写这两个番外,是想说明,我很反感“为了汉服好才造谣”的托词。06年时,也有一个关于“汉服将被韩国申遗”的谣言满天飞,到现在还在飞,但这件事,从一出来时我就四处求证并且辟过谣,后来溪山吧主也发过正式通告,说不需要用谣言来帮衬汉服,我也是这样想的。你觉得是为了汉服好,但是反对汉服的人看到的却是“汉服运动为了宣传汉服不惜造谣”,多好的反汉服素材。所以,这些造谣行为真是说是高端黑也不为过。特别是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扯上**群体,抹黑爱国活动,真乃一箭双雕的妙计。
我再次申明,哪怕以上谣言都是真的,就我个人来说,谁也别想把我从“爱国份子”这个标签中撬出去,让我以汉服同袍的身份跟那一边的组织对立。流氓是流氓,爱国者是爱国者,我还没有老眼昏花到分不清楚。并且,我也看日漫,听日本歌曲,但是我不会为了这点小爱好就把自己的立场出卖给日本,说不好听点,我很清楚我是日本那些产业的消费者,我才是来消遣的大爷,而不是反过来。所以,因为喜欢日式二次元,或者倾慕被核辐射了的“唐风”就拎不清的以抹黑中国爱国者的方式来向日本示好,呵呵。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六章 汉服春晚
央视春晚已经年年被吐槽得体无完肤,也不差我再吐槽一次了。但是,其实凭理性来说,央视春晚自有不容易之处,要照顾全国各界、各年龄段的各种口味,还得在六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热闹喜庆的气氛。而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增长,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的越来越丰富,见识越来越广,想要把春晚玩转得全国人民都满意的导演,只能一年比一年压力大。
出个题目给大家玩吧,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春晚导演,然后找一张纸来写节目计划表。记住,这些节目是要演给全国人民看的,所以你要把自己的喜好摘出来,把跟你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的喜好、意见摘出来。你要调查参考的是父母、爷奶、侄女侄儿,邻居、同事、路人甲乙丙丁等等等的喜好,然后排出六个小时的节目,照顾好所有人的情绪。只有把所有人的情绪都照顾到位了,你才能考虑其他问题。
而这情绪,必须要是六个小时的开心热闹,即使有悲伤的气氛,也必须来个峰回路转大团圆。这不是中国人俗,这是全世界的俗,没有哪个民族会在自己最重要的节日上搞不愉快。啥“我是黑暗系”、“我就喜欢孤独”、“除了有毛病外我一无所有”之类的冷艳高贵,都请在这个节日里收敛起来,回头再自己玩去。当一个导演、总设计师,为了标榜自己的品味,为了照顾少数派,而罔顾绝大多数观众、受众的意见、心愿,那么他的作品找再多水军来吹捧自己,也是一败涂地了。说不好听点,要玩地下系的东西回酒吧玩去,不要妄图绑架全国人民为自己的非主流买单。
当然,你可以在节目中玩小聪明,把自己的爱好不声不响嵌入进去满足自己,但是这个更考人,你要玩得神不知鬼不觉,否则一招出错就全盘皆输。比如,你想把汉服元素加入春晚节目并被接受,那么你就不能在汉服问题上自说自话,搞到最后除了汉服同袍没人知道你在说什么,没人知道看点在哪里。更不能把剃发易服之类的事拿出来说,这是过年,搁几十年前不小心说个死字气氛都能来个大冷场。你可以委婉的安排一个小品,内容是一个人拥有无限穿越的时光机器,结果穿越到清朝时,没有浪漫爱情只有“你发型不对衣服板型不正,杀掉”,赶紧再穿,穿越到明朝,明朝人却不排斥,顶多当你是外邦人,并愿意跟你学习科技知识。等等,不知不觉就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了。而这些各朝各代演员的服饰,你可以安排为经过考证制作的朝代服饰,而不是随便租借的戏服,这样子,对汉服运动也有所交代了。
不过嘛……我也是在纸上谈兵罢了。如果有人对这个创意感兴趣,尽管拿去详细写剧本就是,至于其中涉及的灯光啊走位啊音乐啊盒饭啊的安排,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我就说说……我言归正传。
2010年那天,玉筝在吧务群里说有位海外同袍打算出资举办汉服春晚。出于“汉服吧国安小组成员”(开玩笑的身份)的习惯性敏感,我第一个反应是,这不是那啥吧?所幸不是,那位海外同袍黄玉(英文ID直译)是一位理工科的留学生,后来他跟我说,他作为理工科学生,在接触汉服运动后才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且由于这种相见恨晚的心情,迫切的想为汉服运动做些什么,为发扬传统文化做些什么(大意)。于是他考虑出资举办汉服春晚。
前面说了,我是懒人。对于汉服春晚的举办,我真心支持、十分高兴,但是对于汉服吧吧务组参与进汉服春晚的策划、制作、宣传,我很少有提起劲,主动去做些啥啥的时候。拿大头的依然是玉筝。公告、招聘等等,都不是我写的。我从头到尾只负责了少许对外宣传,管理公共信箱,参与制作宣传视频以及管理财务。
首先被做出来的是宣传视频,而这个视频的制作过程,简单叙述……就是黄玉、玉筝、我,我们仨从头掐到尾的过程。三个人三种审美,又都天南地北的光凭打字没法沟通,很多意思用文字表达不能,就算用语音也说不清楚。因为不直观。当年我的网速更是一大悲剧,一个样品做好,传给玉筝和黄玉得传N个小时,末了他们觉得哪里哪里不对,又要传回来给我修改,而他俩往往两个不同意见,而我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一来二去,我也装下不去“温和的月吧主”了。


  • 月上笙调
  • 梦入东属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七章 同袍
在我刚加入汉服运动那会儿,大家都只称“复兴者”,或者“普通汉族人”,也有叫同袍的,但没有正式定下来,各自逮一个觉得能用的词汇乱叫了很久。后来网名为“秋月半弯”的前辈发帖《我们,汉服复兴先行者的统一称呼为————同袍!》,提出倡议,阐述了以下观点:
“‘汉迷’容易被误解为汉朝,把我们当作‘汉朝文化迷’,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名称同时还意味着一个弱势的、敏感的、自绝于外的小群体。就像歌迷,是爱听某歌星或其歌的一群人,相对于大众来讲只是一个小群体。 ”
“‘汉友’这个词现在被用的是最多的。听起来还比较亲切。而且‘友’字的窄小感和狂热感不及‘迷’字那么重,但本质是一样的。同族以友相称,也很怪。从民族意义上讲我们本来就是同胞,是兄弟姐妹,以友相称反而见外。”
“这些称呼给公众的印象恐怕不是汉族民众复兴汉族文化,而是复古小圈子的聚会,一群狂热的汉朝文化爱好者在举行仿古派对……好点的也不过是和音响发烧友一样的‘汉文化发烧友’。如果是非常喜欢汉民族文化的老 外,称之为“汉迷”倒有情可原,但我们本身就是汉人,这种称谓严格来讲是荒唐的。如果一个族人爱民族之珍贵物,却被定义为另类一样,岂不可悲?”
“也有说叫‘汉服爱好者’,表达比较准确,就是喜欢汉服的人,但缺点还是一样,跟‘电脑爱好者’、‘古玩爱好者’感觉一样,我们能让汉服成为电脑、古玩一类概念的东西吗?爱自己民族服装是应该的,虽然现状不理想,但未来会改变的,我们相信所有汉人都将认同和热爱汉服,我们要给其他十多亿人留好位子。而爱好电脑、古玩的永远是能是一个小群体。”
“称为‘华夏复兴者’、‘汉文化复兴者’,意义上与我们是符合的,但这适合做为对我们的诠释却不合适做一个俗常的称谓。媒体大众首先会认为这名字不够简短,而且这名称他们会觉得太过高大了,毕竟对这事情人们的观点还不完全一致,故你如此自称,社会却未必会这样称呼你。当然,什么时候当真公众都如此称呼我们,便是我们几近成功时了。”
“把‘汉文化复兴者’倒装再压缩一下——‘兴汉者’倒是不错的称呼。简短了,而且虽然与‘汉文化复兴者’意思相近,却在公众的眼里咋一看起来没有‘汉文化复兴者’太高大的感觉,其实‘兴汉’的意义太重大了,只是人们还不懂而已,且这里‘兴汉’的‘汉’不仅是汉文化的意思,还有汉族的意思。只不过如此也有坏处,会让人们说你汉民族主义咄咄逼人,会给你再扣帽子。你在文化的范畴里没事,到了族的范畴,外界的麻烦就来了。我们自己是觉得坦然,觉得这麻烦是无谓的,但这麻烦却确实存在。为了长远大局,我认为对外还是暂时地回避‘兴汉者’这个称呼吧。又因为对内对外最好称呼一致,所以对内暂也不用。另外这个名字毕竟是三个字,人们哪,能省就省,能有二个字的话最好。”
“那便看《诗经·秦风》里的一篇《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这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一封请战书,是以后世军队将士之间互称同袍、袍泽。而我们汉服复兴者借用这个词,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谁说你孤单的穿着汉服?我们和你一样,也穿着它。”,二是,我们是复兴华夏这一持久战中的战友。其中第二种成分更多一些。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433回复贴,共8页
  • ,跳到 页  
<<返回红豆爱阿翁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