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回,亲戚朋友知道我在做投资,时常问些关于理财的问题,除了点对点的回复,我想还是给大家画个基础框架wholepicture比较好。欢迎同行的板砖,促我成长。
关于理财产品,要分清楚谁是“原厂商”谁是“代理商”,这个跟传统产品销售是一样的。通过分析原厂商辨别产品的美誉度、质量、原厂服务等,通过辨别代理商考察是否有增值服务甚至起到担保作用。比如:公募的基金公司如博时、华夏、南方、天弘等等基本都是原厂商,他们的不同风格、不同投资偏好、不同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可以通过直销(基金公司网站直接购买)或者渠道(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余额宝等各种“宝”)销售。再比如:信托产品的原厂商是各个信托公司,它也可以通过直销(信托公司的网站)或者渠道(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网上各种“宝”)销售。同样,证券公司既做原厂商生产自己的产品(资产管理计划)也经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卖公募基金或者私募基金的产品)。银行,作为经销商的时候多,自己的产品从规模上相对来说很少,首先不是所有银行有自己的投行部门,其次有投行部门的人员规模也不大,主要还是间接融资的存贷款业务,但是通过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目前来看是有一定担保作用的,随着中央的政策慢慢允许金融机构倒闭,这种隐形担保作用将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保险制度和投资人风险意识的增强。
研究了各种投资产品和销售渠道,至少做到心中有数:产品的风险高低(有评级)、流动性如何(投资期长短及资金赎回到账时间)、收益率(与风险程度成正比);销售渠道是否畅通,费率高低等。然后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和收益预期。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在投资前填表回答自我风险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最不了解的,其实是自己。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有底气说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否则,当不如我们预期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其他某个人、某个机构来负责
关于理财产品,要分清楚谁是“原厂商”谁是“代理商”,这个跟传统产品销售是一样的。通过分析原厂商辨别产品的美誉度、质量、原厂服务等,通过辨别代理商考察是否有增值服务甚至起到担保作用。比如:公募的基金公司如博时、华夏、南方、天弘等等基本都是原厂商,他们的不同风格、不同投资偏好、不同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可以通过直销(基金公司网站直接购买)或者渠道(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余额宝等各种“宝”)销售。再比如:信托产品的原厂商是各个信托公司,它也可以通过直销(信托公司的网站)或者渠道(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网上各种“宝”)销售。同样,证券公司既做原厂商生产自己的产品(资产管理计划)也经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卖公募基金或者私募基金的产品)。银行,作为经销商的时候多,自己的产品从规模上相对来说很少,首先不是所有银行有自己的投行部门,其次有投行部门的人员规模也不大,主要还是间接融资的存贷款业务,但是通过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目前来看是有一定担保作用的,随着中央的政策慢慢允许金融机构倒闭,这种隐形担保作用将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保险制度和投资人风险意识的增强。
研究了各种投资产品和销售渠道,至少做到心中有数:产品的风险高低(有评级)、流动性如何(投资期长短及资金赎回到账时间)、收益率(与风险程度成正比);销售渠道是否畅通,费率高低等。然后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和收益预期。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在投资前填表回答自我风险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最不了解的,其实是自己。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有底气说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否则,当不如我们预期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其他某个人、某个机构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