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吧 关注:15,175贴子:189,735
  • 2回复贴,共1

【明思】正解“认命”(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思】正解“认命”(原创)
“认命”这个词,中国人常常说起。许多人理解“认命”就是面对困境消极,无可奈何,甚至放弃努力,认为这是一种不自强的懦弱心态。其实,这是对“认命”的曲解。
 “认命”的真实含义为“尽人事而听天命”,或者可以理解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家知道,孔子五十岁就知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理。但是,在五十四岁时,他毅然辞去鲁国大司寇的职务,踏上了追寻理想的道路,周游列国一十四年,推行自己倡导的治国之道,明明知道不可能实现却矢志不渝。在这里,我们谁看到消极避世的懦弱呢?
在个人生活中,“认命”不是否定个人奋斗,不是放弃与妥协,它仅仅是对生命不可抗力的一种解释。从更深层面讲,中华民族正统观念中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前半生、乃至数世行善或者做恶所应该承担的善报或是恶报。因此,“认命”、命运”等观念就与“善恶有报”、“福报”、“恶报”有了必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天”的敬畏,老人讲,“天理不可违”,“天道不可逆”。在传说中,神仙做了违反天条的事要被打入凡间,人做了坏事要遭报应。所以,人们应该努力的行善,为自己甚至子孙后代积累功德,为美好幸福的未来奠定基础。同时,这种思想使人看淡欲望和个人的一时得失,顺天而行,不逞一时之快,做事情考虑后果,绝不能“过把瘾就死”!
“认命”,还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天命”的尊崇。《易经》有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告诉人们,上天的命令永远是非常严肃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不仅仅针对老百姓,还针对统治者。历史上仁人志士反对暴政不畏生死,不信枪杆子里出权力,毅然坚守道义,选择为民请命与替天行道的职责,拒绝随波逐流的自保,正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对于朝代的更替,中国自从有文字以来,就不断留下对于后世历史大事的预言,如《马前课》、《推背图》、《梅花诗》等等,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奇、赞叹与折服。这种“奉天承运”的天命观是统治者执政合法性的来源。
在以前任何朝代,为政者都不敢质疑“命运”、“报应”两条准则的严肃性,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无知会导致一个人无所顾忌的行恶,社会必然人人为敌、人人自危,人的人性越来越少的时候,弱肉强食、放纵享乐的果子会让每个人都挣扎在痛苦之中……



1楼2007-12-10 14:11回复
    尽人事,不苛


    IP属地:河北2楼2007-12-11 11:10
    回复
      2025-08-24 23:07: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楼2007-12-23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