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637,934贴子:42,023,999

9个心理学研究,让你学习更高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2015年考试的同学基本已经开始自己备考的路程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学习的方法,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方法别人适用而自己不适用,甚至有时候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学习却感觉事倍功半呢?那么到底哪些学习方法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更高效呢?


1楼2014-03-26 22:57回复
    哪些呢?


    IP属地:江苏2楼2014-03-26 22:58
    收起回复
      2025-08-21 07:3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一些人眼里,智力和成就都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资质。另一些人则认为智力是一种人为因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后一种人更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寻求更多办法来积极地解决问题。斯坦福大学的卡洛•德威客( Carol Dweck)教授发现了这一现象。她在研究中指出,大学讲师和中学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出发来表扬孩子,尽量避免对其学习能力作评价,也就是说要表扬他们的在成功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做的好的地方,而不是表扬他们内在的聪明。(详见《不适当的表扬吞噬“神童”的自信》)对于我们个人,要相信智力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地努力。


      3楼2014-03-26 22:58
      回复
        保证充足的睡眠
        05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剥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8名参与者参与了本实验,他们的任务是尝试着去记忆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包含人物、事件、地点等信息。其中一半的参与者在实验前一晚保证正常睡眠,而另一半则通宵保持清醒状态。经过两天正常睡眠的调整之后,所有参与者还需进行一次记忆测验,以便检验他们之前到底记住了多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修•沃克尔(Matthew Walker)教授发现,之前被剥夺过睡眠的那些学生比正常情况下平均少认了19%的图片。
        所以,熬夜学习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哦。


        4楼2014-03-26 22:59
        收起回复
          原谅自己的拖延症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拖延症,这是人之常情。从拖延症中走出来的秘诀就是:减少自责,放过自己一回。卡尔顿大学迈克尔•沃尔(Michael Wohl)教授的研究小组对134名大一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大一第一学期在期中备考阶段拖延之后,又马上从后悔自责中走出来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更不会重蹈覆辙。反倒比陷入深深自责中的学生获得了更出色的成绩。
          原谅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谷,早日恢复信心从低谷中走出来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5楼2014-03-26 23:00
          收起回复
            进行自我测试
            把时间花在做小测上(包括对答案)比一遍遍地复习更有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内特•康奈尔(Nate Kornell)解释说:测验本身会“形成一种强效记忆”,这种记忆“不容易被抹去”,而且测验可以很好地检测学习情况。不过康奈尔还提醒道:“趁热打铁的自测不可取。刚学完新知识便立马进行测验是不会形成持久记忆的,徒增盲目的自信罢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到底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就通过测试来同时实现吧~


            6楼2014-03-26 23:01
            收起回复
              把握学习的节奏
              让学过的知识在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的一个秘诀就是:周期性的复习。考前突击可不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道格•罗勒(Doug Rohrer)和哈罗德•帕施勒(Harold Pashler)指出,最佳的复习周期为所需记忆储备时间的10%~30%。举个例子,假如你将在11天之后测试今天所学的内容,那么第一次复习的最佳时间将会是在一天以后;同理,假如你的考试是在七个月之后,那么一个月之后再回过头来复习是比较合适的。
              结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制订复习计划,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7楼2014-03-26 23:02
              收起回复
                减少类比
                常识告诉我们:在介绍复杂、抽象的概念时,如果能构思出鲜活的例子作为支撑,往往可以帮助理解。然而,这一观点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被否定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珍妮弗•凯敏斯基(Jennifer Kaminski)等人让学生自己模拟教学过程,对一组三个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解说。结果发现,只有那些最初通过抽象数学符号学会概念的学生最后才能自己给出新鲜生动的例子。倒是那些一开始就以“水壶”和“披萨片”作为辅助理解来学习概念的学生,没法顺利对他们学到的知识作进一步自由转换。


                8楼2014-03-26 23:02
                收起回复
                  2025-08-21 07:2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课前拿到讲义
                  课前打印好ppt虽然可以让人在做笔记时偷一下懒,但在之后的测验中所取得的成绩却并不亚于课堂上做了很多笔记,课后才得到讲义的同学。由美国杜克大学伊莉莎白•玛施(Elizabeth Marsh)和霍里•森克(Holli Sink)的这项研究曾发表在2009年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期刊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需要观看现场录制的课堂视频。作者认为目前得到的结论只是初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记笔记只是在照抄幻灯片上的内容,那么(通过打印讲义这样的方式)把学生从记笔记这件事中解放出来并没什么坏处”。
                  我们在这个学期可能还会学习自己考研时期会考到的专业知识,所以将上课的效率提高也是不能忽视的哦。


                  10楼2014-03-26 23:04
                  回复
                    相信自己“我能行”
                    自信能够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作用甚至超过了背景知识的力量。美国乔治敦学院的波比•霍夫曼(Bobby Hoffman)和亚历山德鲁•斯巴达鲁(Alexandru Spatariu)在 2008年的一项研究考查了81名大学生在心理操作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者总结说,“学习,自然是为了让人们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当然,学习的公式绝不仅仅指这些。指导教师要是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出发,提供技巧性的指导并给予相关反馈的话,一个个‘小宇宙’或许就会爆发出来了”。
                    所以,所有备考的同学,大家一起加油吧,努力总会有收获,我们一定能行~!!


                    11楼2014-03-26 23:05
                    回复
                      不上图是不会有人回复的!你以为都像我这么好心?


                      12楼2014-03-26 23:21
                      收起回复
                        马克,帮顶


                        IP属地:浙江13楼2014-03-26 23:2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3-26 23:23
                          收起回复
                            嗯嗯,看完了,睡眠不足啊,怪不得变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3-26 23:27
                            收起回复
                              2025-08-21 07:19: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啦啦啦啦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3-26 23: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