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吧 关注:845,354贴子:24,668,886

《玻璃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只有一半,为了找到另一半而在人世间行走。有的人幸运,很快就找到了。而有人却要找一辈子……  


146楼2005-08-11 00:29
回复
    147楼2005-08-11 01:40
    回复
      2025-11-28 09:38: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怎么那么象我初中老师的....


      148楼2005-08-11 09:17
      回复
        接着呀!还有好多呢?辛苦辛苦了.


        151楼2005-08-19 14:01
        回复
          这几天太累了,还有一些明天发上!


          152楼2005-08-20 07:58
          回复
            天仇:请问有多少句对白? 
            PETTER:你有三句对白。 
            天仇:请问是哪三句对白? 
            PETTER:第一句是\"啊\", 
            天仇:啊。 
            PETTER:第二句是\"哦\" 
            天仇:哦。 
            PETTER:第三句是\"你还是走吧。\" 
            天仇:我明白了,我回去背,。 
            PETTER:哦,尹先生你介不介意把剧本还给我们? 
            天仇:哦 
            (天仇把剧本伸向PETTER。但是攥着不撒手,PETTER用两只手都拿不过来。) 
            杜鹃儿:天仇,别这样。(天仇放开了剧本,PETTER倒在沙发上) 
            天仇:对不起。 
            服装:尹先生麻烦你把礼服脱下来,我们有衣服给你换。麻烦你这边。 
            杜鹃儿:天仇,SORRY。(天仇无言走出化装间)
            (干什么?)走了?(是啊。)去哪里呀?(回家。)然后呢?(上班喽。)不上班行不行?(不上班你养我呀?)喂。(又怎么了?)我养你呀!(你先照顾好你自己吧,傻瓜!)


            153楼2005-08-21 22:29
            回复
              尽管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但是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记不住了)


              154楼2005-08-21 22:33
              回复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周总理就在延安为我们的战士们和老百姓放映过这部电影,这也是我们能较早看到的前苏联电影之一——这位头戴皮帽、站在一辆疾驶的马车上一挺机关枪之旁的游击队长,已经成为一个极典型的形象。在前苏联,连儿童们在游戏中也时常扮演夏伯阳。影片中那个前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红军将领夏伯阳的形象,看过的人有谁能忘记呢?


                155楼2005-08-21 22:34
                回复
                  2025-11-28 09:32: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在接触到这部前苏联史诗巨片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了。其实早在1966年,这部4集长达7小时的电影就获得了莫斯科电影节金奖,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这部源于托尔斯泰不朽名著的巨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宏伟的战争场面交替出现,影片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原著的灵魂,表现了人性经过战争和命运的洗礼之后,必将走向善良与博爱。


                  156楼2005-08-21 22:35
                  回复
                    《乡村女教师》

                     “挺起胸膛向前走,山川树木和沙洲……”想必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记得里面的学生大声朗诵这首诗的镜头。影片用非常朴实的现实主义手法,饱含激情地讴歌了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非凡经历,女教师的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女教师的形象更是一度成为中国教师的职业偶像。


                    158楼2005-08-21 22:38
                    回复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这是继《战争与和平》之后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前苏联电影,影片的情节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终于70年代,影片把两个时代进行了对比,着力表现中年人的命运,描绘了这一代人的心理状态,涉及了许多观众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道德、幸福、人生价值等等……片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果沙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


                      159楼2005-08-21 22:40
                      回复
                        之所以要把这3部影片放到一起来说,因为其最能代表前苏联喜剧电影的特色,而且这3部影片的导演都是苏联喜剧电影大师梁赞诺夫。他的作品都是带有抒情色彩的悲喜剧,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能在笑声背后感受到小人物的悲哀。他的影片呼吁对人的关怀,展示生活本身应该具有的瑰丽色彩。每部影片都有令人难忘的细节和台词。在《命运的捉弄》里,男主人公因醉酒来到另外一个城市,居然在同样的街道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样公寓的门的情节讽刺了当时前苏联城市建设的单调化;《办公室的故事》里面纳瓦谢里采夫说的那句“我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和“您为什么要摸我,您别摸我”的台词让人想起来就忍俊不禁;《两个人的车站》的结尾处,男女主人公在赶回劳改营报到的时候,因筋疲力尽坐在离劳改营不远的雪地里拉响手风琴的情节让人在欢笑之后又感受到一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敬。

                          尽管前苏联已经解体,现在的俄罗斯电影也正在困境中挣扎,但是受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影响颇深的前苏联电影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前苏联电影在中国和世界电影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160楼2005-08-21 22:42
                        回复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长篇巨著。它的情节中心,实际上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的生活史。这部生活史是以顿河流域所进行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一部宏伟的生活图景,每个人都感觉到并看得出整个时代的气息,每个人都是新旧世界斗争的焦点。小说和作者通过“人的遭遇”来想象革命,也充分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才能。在这部长篇里,作者非常充分地表现出革命前和革命后哥萨克的生活、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中间的强烈的阶级仇恨、他们摧毁反动富农的反抗而走向革命的那条艰难险阻的道路。大战的描写、白匪的描绘、哥萨克生活的画面,互相交替着,从而在读者心中造成一个对于广泛的人民运动的完整概念,而这个运动正从自己的路上清除掉一切企图阻碍它的事物。肖洛霍夫通过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显示出这样一个人的悲剧性的道路,他脱离了人民,因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肖洛霍夫毫不隐讳地描写了他的不可避免的灭亡,并以作者精湛的才能和艺术手法,把所处时代的内容作为人的思想变化和转变的新阶段而显现出来。


                          161楼2005-08-21 22:45
                          回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某偏僻山村贫 穷落后。村民沈山旺的大女儿存妮与 同村青年小豹子因相爱而发生关系, 被视为犯罪。两人双双被捉,存妮含 冤自杀,小豹子则以“强奸、致死人 命”罪入狱。存妮的不幸伤害了妹妹 荒妹的心灵,她把爱情看成是可耻的 事,因而不敢接近男青年。“四人帮 ”被粉碎后,荒妹的童年好友许荣树 从部队复员回家。荣树决心改变山村 的落后面貌,向极“左”思潮和旧习 惯势力展开斗争,荒妹由此敬重他, 并对他产生了恋情,但姐姐的悲剧始 终像阴影笼罩在她的心头。本村姑娘 英娣因恋爱受到打击,被迫嫁给素不 相识的男子的遭遇,更使荒妹心情沉 重。不久,荒妹的母亲菱花为偿还存 妮死前欠下的一笔债款,准备取得彩 礼,嫁走荒妹。荒妹愤然责备母亲“ 把女儿当东西卖”,深深刺痛了菱花 。当年菱花也这样指责过自己的母亲 ,并勇敢地反对买卖婚姻,与沈山旺 自由恋爱而结了婚,如今为什么又要 把买卖婚姻强加到女儿头上呢?菱花 感到茫然。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 到了这个被遗忘的角落,荒妹大胆接 受了荣树的爱情,满怀喜悦地迎接新 的生活。


                            162楼2005-08-21 22:49
                            回复
                              2025-11-28 09:26: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影片《与狼共舞》是凯文·斯科特纳的导演处女作。该片长达3个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
                               是部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的大型史诗式西部
                              片。它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凯文·斯拉特纳认为:「我所要
                              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他坚持影片必须打上印第安
                              语字幕,并且自信它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和关注、支持。果然他成功了。 

                              在首映式上,他邀请了许多印第安人观看影片。三个小时过去了,电影院里掌声雷动,经
                              久不息。《与狼共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


                              163楼2005-08-21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