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婚姻吧 关注:212,668贴子:7,430,816
  • 20回复贴,共1

要怎么样让自己强大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1楼2014-03-25 08:50回复
    我还缺乏磨练


    2楼2014-03-25 08:50
    回复
      2025-08-10 12:03: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把工作当作男人来爱,把男人当作那份牛工。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4楼2014-03-25 08:55
      收起回复
        去年5月到去年年底,我简直是个疯子,而今年元旦开始到现在我自认为有进步多了,现在我要再努力让自己真正做到


        5楼2014-03-25 09:03
        回复
          但是彻底的无视,现在我们家的家庭气氛真的太糟糕了,说难听一点,个人心怀鬼胎,他想着怎么隐瞒,怎么偷欢,我想着怎么强大,怎么有尊严,怎么防着他,没有以往的默契,没有以往的相处融洽,他也知道我不相信他


          6楼2014-03-25 09:06
          回复
            其实就当做工作的同事彼此的配合顺利点也可以啦


            7楼2014-03-25 09:06
            回复
              就是不再琢磨如何强大这事,个人认为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3-25 09:07
              收起回复
                但是事情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我不可能改变他,不可能改变世界,所以我想着至少改变自己,让自己心态好起来,强大起来


                9楼2014-03-25 09:07
                收起回复
                  2025-08-10 11:57: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十七封——充实你的心灵
                  格言:即使你要出卖心灵,也要卖给自己。
                  让我们学会既聪明又谦逊,既谦逊又聪明。
                  伟大的书籍就是伟大的智慧树,伟大的心灵之树。
                  (Let us then learn a wise humility , but at the same time
                  a humble wisdom.)
                  August 1, 1914
                  亲爱的约翰:
                  就像我们身体上人食欲一样,我们也人精神上的食欲。但许多人
                  却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总在使他们的心灵忍饥挨饿,也只在意外或
                  偶然的情况下才充实它一下,却总忘不了满足他们脖颈以下的消费。
                  也许我的看法有些悲观,我们正处于无限制满足脖颈以下却在忽
                  视脖颈以上需求的时代。事实上,你经常听到有人说:漏吃一顿午餐
                  是件大事,却听不到:你最后一次满足心灵饥渴是在什么时候的声音,
                  难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精神富足者吗?显然不是。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精神饥渴的人随处可见,那些生活在沮丧、
                  消极、失败、忧郁中的人,他们都迫切需要精神的滋养和灵感的召唤,
                  但他们几乎全都排斥再充实他们的心灵,任由心灵黯淡无光。
                  如果空虚的头脑能像空虚的肚子一样,要填满一些东西就能让主
                  人满足的话,那该有多好。可惜,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反要接受心
                  灵空虚的惩罚。
                  心灵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家园,我们是好是坏都取决于她的抚
                  育。因为进入这个家园的每一件东西都有一种效用,都会有所创造,
                  为你的未来做准备,或者会有所毁灭,降低你未来可能的生命成就。
                  例如积极。
                  每一个达到高峰或快达高峰的一流人物都是积极的,他们所以积
                  极,是因为他们定期地以良好、清洁、有力、积极的精神思想充实心
                  灵。就像食物成为身体的营养一般,他们不忘每天的精神粮食。他们
                  知道如果能充实颈部以上的部分,就永远不愁填饱颈部以下的部分,
                  甚至不必忧愁老年的财务问题。
                  一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家,才不至于去流浪或沦为乞丐。首要的,
                  即使你要出卖心灵,也要卖给自己。我们要接纳自己。我们必须清楚,
                  人是以上帝自己的心意创造的,其地位仅次于天使。上帝不会设下有
                  关年龄、教育、性别、胖瘦、肤色、高矮或其他任何表面上的限制,
                  上帝也没有时间创造没用的人,更不会忽略每个人。其次我们要有积
                  极的态度。
                  两年前,卡尔·荣格先生与我不期而遇时,这位心理学家给我讲
                  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被洪水困住了,他只得爬到屋顶上避难。邻居中有人漂
                  浮过来说道:“约翰,这次大水真是可怕,难道不是吗?”
                  约翰回答道:“不,它并不怎么坏。”
                  邻居有点吃惊,就反驳说:“你怎么说不怎么坏?你的鸡舍已经
                  被冲走了。”
                  约翰说:“是的,我知道,但是六个月以前我已经开始养鸭了,
                  现在它们都在附近游泳。每一件事情都还好。”
                  “但是,约翰,这次的水毁了你的庄稼,”邻居坚持说。
                  约翰回答说:“不,并不。我种的庄稼因为缺水而受损,就在上
                  周,还有人告诉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这下就解决了。”
                  那位悲观的邻居再次对满脸微笑的约翰说:“但是你看,约翰,
                  大水还在上涨。就要涨到你的窗户上了。”
                  乐观的约翰笑得更开心了,说道:“我希望如此,这些窗户实在
                  太脏,需要清洗一下。”
                  这听起来像个玩笑。但显然这是一种境界——决定以积极的态度
                  来应对这个纷繁复杂、顺逆起伏的世界。一旦达成这种境界,即使遇
                  到消极的情况,我们也能使心灵自动的做出积极的反应。为达到这种
                  境界,我们只有充实、洁净我们的心灵。
                  每个人都能改变或被改变。荣格先生说,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词汇,
                  就能建立他的收入、他的享受,并改善他的生活,乃至改变他的人生。
                  例如“恨”字,要把它从你的字汇中除去,不要想它,而是以写、感
                  觉与梦想“爱”字来代替它。显然,移去与取代的文字,几乎是永无
                  止境的,但心灵却会在移取中变得更加纯净、积极。
                  我们的心灵是以供应她的事物而行动。我相信,放进心灵中的事
                  物对我的未来非常重要。所以问题显然是:我们要怎样喂养我们的心
                  灵——找什么时间去补充精神食粮。
                  你是否听到过伐木者的产量会下降,只因为他没有抽出时间来磨
                  利他和斧头?我们花钱,以及很多时间,去修饰头脑的外表,刮胡须、
                  理头发,我们有没有必要花同样的时间和金钱,来化妆头脑的内部
                  呢?当然有,而且可以做到。
                  事实上,精神食粮随处可得,例如书籍。经由伟大的心灵撞击而
                  写成的书籍,没有一本不是洗涤并充实我们心灵的食粮,它们早已一
                  劳永逸地为后人指明了方向,而我们可以其中任意挑选我们想要的。
                  伟大的书籍就伟大的智慧树,伟大的心灵之树,我们将在其中得以重
                  塑。让我们学会既聪明又谦逊,既谦逊又聪明吧。
                  当然,我们不能读那些文字商人的书,他们的书有如瘟疫,散布
                  无耻的邪念、讹误的消息和自负的愚蠢,他们的书只配捧在那些浅薄、
                  庸俗的人的手里。我们需要的是能给我们带来行动的信心与力量,能
                  够将我们的人生推到另一个新高度,和引导我们行善的书。例如《奋
                  力向前》。
                  它是一部激荡我们灵魂、激发我们生命热情的伟大著作,我相信
                  美国人民都将因它的问世而受惠,并因此以最积极和方式运用自身的
                  力量,抵达梦想的生命之境。我甚至相信,谁错过读它的机会,谁就
                  很可能错过伟大的人生。我希望我的子孙都能去读这本书,它能为所
                  有的人开启幸福快乐之门。
                  引领人们爬向高峰的动力,是一种定期滋润与强调而日趋旺盛的
                  驱动力。那些拥有成功人生的人,无疑的都能体认到,高峰有很多空
                  间,但是没有足够的空间供人坐下停留。他们了解,心灵像身体一样,
                  必须定期给予营养才行,身体、心理与精神方面的营养,都要分别照
                  顾到。
                  约翰,没有谁可以阻挡我们回家的路,除非我们不想回来。让心
                  灵之光照耀我们前进的路。
                  爱你的父亲


                  IP属地:河南10楼2014-03-25 09:26
                  收起回复
                    当你在感情上自给自足,不再仰赖男人给你糖果,让你感觉飘飘然,拿爱情当上瘾药物时,你就修成正果了。这要经过很多的痛苦、失败、折磨、臣服、回观、自省才能达到。(张德芬)


                    12楼2014-03-25 11:49
                    收起回复
                      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03-25 12:01
                      回复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百岁感言》 杨绛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3-25 14: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