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丝登场于第三季末,却是第四季的活跃角色。长剧的确需要不时地输入新鲜血液,消除观众们因过于熟悉情节模式而产生的倦怠感。但纵观第四季新人们,让人喜欢的还真不多。不要说尚未给够他们舞台,魅力绽放只需片语闪光。老夫人是个敲边鼓角色,并无重大事情与之关联,可但凡有事发生,我们总想听听她有什么“高见”。她已无美貌可言,亦不立于聚光灯下,但她最有魅力。
“魅力”未必来自“完美”或“至善”,托马斯是一例。纵然萝丝无心为恶,麻烦总由她而起,比如把艾德娜二次带入家。每出一个新主意都让人提心吊胆,不知会是什么幺蛾子。也许这正是编剧所想达到的效果:“美的悖论”—如此美丽的贵族小姐,正值花样年华,活泼好动,天真单纯,亦无阶级偏见,为什么一点不可爱呢?
前文提到,该剧被认为过于美化“贵族阶层”。怀旧氛围浓厚,宛如立在帝国夕阳之下,缅怀一段已逝的浮华时光。这种指摘不无道理。重要人物中,贵族都是好人,坏人都是下等人。如果有些微批评的话,不过是哂笑一下他们过于讲究生活细节,但因表现得很艺术,观众却不无艳羡感。可能是为了修正这种审美偏向,自玛莎母子出现后,编剧加大了对英国贵族们的讽刺力度,在第四季末达到高潮—“伦敦社交季的名媛舞会”。
“名媛舞会”是为贵族小姐们举行的成人礼。每一位出身名门世家的芳龄少女,由一位年长贵妇陪同,觐见皇室,获得认可后进入社交界,继而和“高富帅”联姻来巩固英国的“名利场”。茜碧儿也曾参加过,但片中未予正面表现,因为这对她淳朴的价值观影响不大。这是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美国没有贵族阶层,即便有钱也堆砌不出其尊荣典雅,连玛莎都说“死前还要再看一次”。
这场盛事排场极大,有着“唐顿庄园”相当罕见的豪华外景。打扮得极度光鲜的贵族们,坐着叮当马车,由盛装骑兵开道,在围观人群的欢呼下,荣耀又喜悦地进入金碧辉煌的皇宫…
连见惯大场面的伯爵夫人柯拉,都有些兴奋得紧张了。但是,先期到达的玛德琳小姐却告诫萝丝:“尽量忍着尿,那么多人只能合用屏风后面的一个便桶。”这个细节令人忍俊不禁。上流社会对面子上的事毫不含糊,身体的自然舒坦只能屈居次席。这是一种“束胸衣”思维--要坚挺,不要喘气。
“魅力”未必来自“完美”或“至善”,托马斯是一例。纵然萝丝无心为恶,麻烦总由她而起,比如把艾德娜二次带入家。每出一个新主意都让人提心吊胆,不知会是什么幺蛾子。也许这正是编剧所想达到的效果:“美的悖论”—如此美丽的贵族小姐,正值花样年华,活泼好动,天真单纯,亦无阶级偏见,为什么一点不可爱呢?
前文提到,该剧被认为过于美化“贵族阶层”。怀旧氛围浓厚,宛如立在帝国夕阳之下,缅怀一段已逝的浮华时光。这种指摘不无道理。重要人物中,贵族都是好人,坏人都是下等人。如果有些微批评的话,不过是哂笑一下他们过于讲究生活细节,但因表现得很艺术,观众却不无艳羡感。可能是为了修正这种审美偏向,自玛莎母子出现后,编剧加大了对英国贵族们的讽刺力度,在第四季末达到高潮—“伦敦社交季的名媛舞会”。
“名媛舞会”是为贵族小姐们举行的成人礼。每一位出身名门世家的芳龄少女,由一位年长贵妇陪同,觐见皇室,获得认可后进入社交界,继而和“高富帅”联姻来巩固英国的“名利场”。茜碧儿也曾参加过,但片中未予正面表现,因为这对她淳朴的价值观影响不大。这是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美国没有贵族阶层,即便有钱也堆砌不出其尊荣典雅,连玛莎都说“死前还要再看一次”。
这场盛事排场极大,有着“唐顿庄园”相当罕见的豪华外景。打扮得极度光鲜的贵族们,坐着叮当马车,由盛装骑兵开道,在围观人群的欢呼下,荣耀又喜悦地进入金碧辉煌的皇宫…
连见惯大场面的伯爵夫人柯拉,都有些兴奋得紧张了。但是,先期到达的玛德琳小姐却告诫萝丝:“尽量忍着尿,那么多人只能合用屏风后面的一个便桶。”这个细节令人忍俊不禁。上流社会对面子上的事毫不含糊,身体的自然舒坦只能屈居次席。这是一种“束胸衣”思维--要坚挺,不要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