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迷彩服的老刘,挥舞着皮鞭,在山坡上放羊。
2013年2月前,47岁的刘群柱还是郑州一家外企的白领。3月份,他却搬进了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大山里,正式成为一名“羊倌”,开始了与穿西装、打领带、月收入万元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新生活。
3月20日上午11点,记者手脚并用,在山间羊肠小道爬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海拔800多米的地谷岭村。从地图上看,地谷岭村位于卫辉、辉县和淇县的交界处。
与老刘同在山顶放羊的,还有地谷岭村的徐建广。在徐家五代人的辛勤劳作下,山顶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石屋、石桌、石凳,还有几百只黑山羊。
由于生活不便,家族中的人都陆续搬到山下,只有徐建广对这里情有独钟。挣的钱都投到这里——风力发电机、提水泵、果树林,甚至还花2万多元建了一条500多米长的“吊车索道”。老刘钢结构的“家”和他的羊圈,就是用吊车吊上来的。
“归隐”前经历丰富
刘群柱过去也是“驴友”,在郑州上街区的“驴族”圈里比较有名。地谷岭村,他曾多次到访。老刘说,在这里安家落户,重要的是山顶上人少,“我有‘归隐情结’,牧专毕业时,我写的留言就是‘给我一头牛,二亩地’,我更喜欢这种与世无争,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归隐”前,老刘的经历颇为丰富,在机关里干过办公室主任;办过杂志,开过广告公司;最后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外企干了八年。“这是我干的最长的一份工作,收入也还不错,月薪万元”。看够了上司和客户的脸色,不愿与勾心斗角、笑里藏刀的同事为伍,不愿再当城市的“吸尘器”,再加上公司的变态管理,“手机、汽车都要卫星定位,完不成销售任务还得跪着念《羊皮卷》”,以及家庭的不如意,终于让老刘在他47岁时,毅然决然地来到地谷岭村,“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再不来以后就来不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