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很专业,仅仅是抛砖引玉一下。
个人认为,张杰的成功主要是由于:1. 天赋好 2. 自学时选择的对象好 3. 不断寻找机会练习 4. 乐于学习。
当然如果楼主是星星,应该知道张杰的爷爷是唱川剧的,相信在张杰小时候应该有进行一些发音方式上的引导,这对他日后的自学也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点不必多说,楼主自己也是认同的。
说第二点则一定要提到张杰的两位偶像。
一位是MJ,张杰的唱歌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反复学习他的歌练习的,而MJ的唱功、气息是公认的逆天的好并且很科学(SLS唱法的首创者是MJ的老师)。同时,张杰的声线也与MJ很相似,因此,张杰对模仿学习的对象的选择是明智的,那么他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会相对比较好。
张杰,最开始的时候主攻英语歌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当时欧美的唱法的确是更加系统、先进的。
张学友是张杰的另一为偶像,也是众所周知的“歌神”,以他为唱华语歌的模板也绝对不是错误的选择。
第三点里说的“机会”,是指他从高中起开始参加歌唱比赛以及酒吧驻唱的经历。前者能够使他接触更多的专业人士,得到专业的改进意见;后者则不仅能让他得到练习的机会,而且对着观众唱歌也是提升台风和了解当下观众听歌片好的好方法。
至于,第四点,乐于学习,这应该是他成功的最直接因素。2004年出道时的张杰,实际上一些唱歌方法还是错误的,一些技巧也还是不成熟的,虽然他的高音已经相当犀利。但是他并没有在出道后,仅仅向观众炫耀他的高音,而是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他2005年在型秀舞台上,就曾经尝试过用类似撕吼的方法唱《北斗星的爱》。
这一点在他的演唱会上更加明显。他在准备演唱会时,常常对自己的歌曲进行很大的编曲改动,并且会加入更多的技巧,他这次在《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那一段类似美声的咽音,早在他2011年成都演唱会演唱《今生今世》就出现过,只是不及现在成熟。并且,他每次演唱会选择翻唱的歌曲都不是安全牌,往往难度相当大,其中包括MJ的《earth song》,鲜有人翻唱的二人组合歌曲《the face》(他尝试了一人完成,在北京演唱会上还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表现唱了2遍)等等。
2013年,他也为了增进歌艺,消失了整整一个夏天,前往伯克利学习。或许2个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一个有近10年舞台经验的专业歌手而言,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弱点,他的学习会比别人要有针对性的多,对他的唱功应该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他是善于请教的,在《我是歌手》的7房间里,他应该是去向韩磊大叔请教次数最多的。
并且,他似乎是不满足于仅仅提升唱功的,而是在努力了解与之相关的很多方面。
从《我是歌手纪录片》中,不难发现,现在的他,应该至少在学习3种乐器——钢琴、吉他、架子鼓,这3种乐器也是目前流行音乐极其常用的3种乐器。
他在《我是歌手》里参与了很多歌曲的编曲,我猜测可能是向他的好友,常石磊学习的。
他还做过自己演唱会的导演。
这些使得他的歌声与他歌唱时的灯光和配乐是和谐的,而这些其实也是歌唱的助力。
张杰的故事,是一个“笨鸟先飞”的故事,也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故事。
他的“笨”当然不是由于他没有天赋,而是由于他资源不足,但是他显然是足够努力的,如果别人用了七八年时间,那么他从中学开始到现在已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
他的“无声”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向别人炫耀过他的努力、他的进步,他只是一点一点的增加着自己会的东西,并且努力呈现出来,哪怕并不成熟,他也敢于尝试、敢于在演唱中使用。
于是,当他每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他都变得更加丰润,更加成熟,也许一次两次观众感觉不出来,但是当日子一长,当这些进步叠加,观众便只能惊叹于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