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座山,一扇门
本来这篇该写在最后的,但既然没有封顶,就先说吧。
一座山,翻过去,你才拥有这个世界。
一扇门,推开它,整个世界向你走来。
一直不明白《士兵突击》如何能在我心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而且是如此长时间地占据,坚不可摧。想想自己,生活中可曾为什么人或事情感动至此,以至于每每说起、想起都一言难尽?可曾对什么人或事情牵挂至此,以至于虽一时不见已如隔三秋?——有的,只是不常有,不这样高密度地动情而已。问问别人,仿佛也像我一样,会对某个精神世界中的事物朝思暮想,却极少为身边小事牵肠。这究竟是为什么?人怎么总能在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尽洒泪水,却很少感动于自己的每日生活?——《士兵》到底好在哪里?
这个命题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得出的结论竟是——让我为之改变如此的《士兵突击》也不过就是生活。这句话说出来,其实很需要一些不怕死的精神——首先此语违背了一至理名言,“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次,“《士兵》=生活”的言论似乎也让我枉为突迷数月。
——但事实仿佛就是如此。文学和影视之所以征服我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时常发生着,但平时不容易看到的场景——说白了,就是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试想,如果没看到史今为了成就许三多而默默承担的那些压力,没看到561坚强之后背着所有人的哭泣,没看到高城失去连队的落寞、成才被彻底否定后的痛定思痛、袁朗掩藏在墨镜之下的眼泪……没有这些,感动是否还在?
我也曾在心里对自己嘴硬,说即使没有所有这些场景感动也一定还在,说生活中就是少有这样的人。直到有一天在地铁里,我胆战心惊地发现一位年轻的先生看了我一路,直到最后要下车了,才犹犹豫豫地提醒我拉好书包上装钱的口袋。以前对于这样的提醒,多半谢过也就过去了;可这回不同,就因为见证了提醒之前那一路的观望和守候,感动至今。原来生活的平淡只是由于我们的视野滤过了那些“背后的事”,原来一旦真的看见了,也就感动了。
刚来的时候,总觉得《士兵突击》中有太多我们在生活中无法企及的伟大,它是一座高山,翻过去,生活就在眼前,世界就在眼前,就能带着这里的感动去好好面对生活。努力地去翻了才发现,这座山太高,高到无论走多远你都看不见山顶,高到你有多大能耐都要毫无疑问地迷失在山路之中。我们周围很多新兵老兵都在谈如何解毒,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既然翻山不成,那就调转身去,回归我们的生活吧。不能总是无休止地迷失在密密的丛林中、无尽头地去翻山啊,山翻不过,生活总要继续——那么抽离吧。
直到如今才发现,与其视《士兵突击》为高山,倒不如说它是一扇门——家门。不必再与自己的心思互相纠结,上前去推开那扇门,透过它你会看到所有的世界。迈出一步去迎接生活吧,门的作用就是:当你隐约发现世界跟你在门里看到的不一样的时候,它还在那里,你可以退回去重新向外看,世界依然美丽如初——门会以其静止的存在,带给我们永不变的感动。真能这样,士兵之毒,不解又何妨?
《士兵》许是一座山,翻过去,你才拥有这个世界。
《士兵》更是一扇门,推开它,整个世界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