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8日漏签0天
士兵突击吧 关注:106,601贴子:8,399,96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士兵突击吧
>0< 加载中...

乱谈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医用腊肠儿
  • 连长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不要挖坑,填坑太累了,你总会发现,可填的土越来越少,留下的遗憾越来越多。我要乱谈,乱谈不怕有愧,乱谈不留憾。

——此为一楼
本想敬大家,无奈改得太拙劣不足以为敬——百度要便拿去吧


  • 220.164.0.*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是护士要来打麻药吗?


2025-08-08 05:29: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医用腊肠儿
  • 连长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写在前面——何谓乱谈
 
 乱谈,翻译过来就是胡说八道。

 记得刚看完《士兵》不久的时候,总喜欢回答什么时候开始看的电视剧、什么时候开始看书、在贴吧转了多久之类的问题——到底是新手,仿佛抓住这些,就有了在兵团里待下去并且有所感慨的资本。谁知日子过得越多,知道的事儿越多,才越发现其实远远说不上懂。真应了那个比喻:一个圆圈,圈里是你已知的,圈外是还不知道的,圈越大你会发现圈外也越大。

 现在终于敢于承认,即使再看几遍,我也决说不上真正懂了《士兵突击》。但想法还是有一些,对剧情和那些剧里剧外的事情。不知到底该写些什么——那就乱谈吧。原来想把副标题取成“关于士兵突击,关于我们”,这会儿发现自己幼稚得可笑了——此文恐怕谁也“关于”不了吧。

 此即“乱谈”——本就是胡说八道之词,没有压力,没有规划,也没有封顶。作者且自娱自乐,同志们路过且扫上一两眼——说得不对之处,若朋友们不吝赐教,必将感激不尽;万一哪位能从中略有些许收获,那无疑是极大的荣幸了。
 
 前言完毕,谨以此作为2007年邂逅此剧的证据和纪念。


  • 医用腊肠儿
  • 连长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是护士要来打麻药吗? 
 
 
 作者: 220.164.0.* 2007-12-3 23:30   回复此发言 
----------------------------------------------------------
2楼幽默了
还啥都没写呢,先谢谢来访啦,明天继续


  • 医用腊肠儿
  • 连长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一座山,一扇门

 本来这篇该写在最后的,但既然没有封顶,就先说吧。

 一座山,翻过去,你才拥有这个世界。
 一扇门,推开它,整个世界向你走来。

 一直不明白《士兵突击》如何能在我心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而且是如此长时间地占据,坚不可摧。想想自己,生活中可曾为什么人或事情感动至此,以至于每每说起、想起都一言难尽?可曾对什么人或事情牵挂至此,以至于虽一时不见已如隔三秋?——有的,只是不常有,不这样高密度地动情而已。问问别人,仿佛也像我一样,会对某个精神世界中的事物朝思暮想,却极少为身边小事牵肠。这究竟是为什么?人怎么总能在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尽洒泪水,却很少感动于自己的每日生活?——《士兵》到底好在哪里?

 这个命题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得出的结论竟是——让我为之改变如此的《士兵突击》也不过就是生活。这句话说出来,其实很需要一些不怕死的精神——首先此语违背了一至理名言,“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次,“《士兵》=生活”的言论似乎也让我枉为突迷数月。

 ——但事实仿佛就是如此。文学和影视之所以征服我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时常发生着,但平时不容易看到的场景——说白了,就是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试想,如果没看到史今为了成就许三多而默默承担的那些压力,没看到561坚强之后背着所有人的哭泣,没看到高城失去连队的落寞、成才被彻底否定后的痛定思痛、袁朗掩藏在墨镜之下的眼泪……没有这些,感动是否还在?

 我也曾在心里对自己嘴硬,说即使没有所有这些场景感动也一定还在,说生活中就是少有这样的人。直到有一天在地铁里,我胆战心惊地发现一位年轻的先生看了我一路,直到最后要下车了,才犹犹豫豫地提醒我拉好书包上装钱的口袋。以前对于这样的提醒,多半谢过也就过去了;可这回不同,就因为见证了提醒之前那一路的观望和守候,感动至今。原来生活的平淡只是由于我们的视野滤过了那些“背后的事”,原来一旦真的看见了,也就感动了。

 刚来的时候,总觉得《士兵突击》中有太多我们在生活中无法企及的伟大,它是一座高山,翻过去,生活就在眼前,世界就在眼前,就能带着这里的感动去好好面对生活。努力地去翻了才发现,这座山太高,高到无论走多远你都看不见山顶,高到你有多大能耐都要毫无疑问地迷失在山路之中。我们周围很多新兵老兵都在谈如何解毒,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既然翻山不成,那就调转身去,回归我们的生活吧。不能总是无休止地迷失在密密的丛林中、无尽头地去翻山啊,山翻不过,生活总要继续——那么抽离吧。

 直到如今才发现,与其视《士兵突击》为高山,倒不如说它是一扇门——家门。不必再与自己的心思互相纠结,上前去推开那扇门,透过它你会看到所有的世界。迈出一步去迎接生活吧,门的作用就是:当你隐约发现世界跟你在门里看到的不一样的时候,它还在那里,你可以退回去重新向外看,世界依然美丽如初——门会以其静止的存在,带给我们永不变的感动。真能这样,士兵之毒,不解又何妨?

 《士兵》许是一座山,翻过去,你才拥有这个世界。
 《士兵》更是一扇门,推开它,整个世界向你走来。


  • 医用腊肠儿
  • 连长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印象——许三多其人之:别人的分量

 很多同志都为《士兵突击》里的人物立过传,分析之准确、全面几乎让我不敢再提笔。可还是忍不住,就借这“乱谈”之名说点不常被提到的吧。

 许三多的性格中有个明显而又隐蔽的特点,就是——“别人”在他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分量极重。因为这种分量,三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乎别人跟他的关系、对他的看法——甚至可以说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错误和每一次成功,都或多或少地与此有关。

 三多对人极端的尊重贯穿全剧的始终,也是他跟其他人的显著区别之一。因为尊重,他从心底顾及对方的感受——所以目睹他的中学老师为即将失去一个学生而失落时,三多明显地不忍了;所以在五班听李梦高谈阔论那些有点不切实际的理想时,三多仿佛深信不疑,还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即便在成才当了七连第一个跳槽的兵而没有人愿意为他送行的时候,三多仍然真诚而坚定地说“他们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因为尊重,他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所以三多初到七连,会为了跟全班战友搞好关系而从草原带来矿石(这事情虽然做偏了,但真心不假);所以三多尽管明白561对他的不屑,还总对他表示友好,还会在气氛并不融洽的时候直直地伸出手说“班副,我们和了吧”。因为尊重,他甚至没有跟任何人吵过一句嘴;甚至会为毒贩之死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尽管这是一次维持正义的行动。

 许三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把自己放在低于别人的位置,对别人,他时时处处都在仰视,时时处处充满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重。“别人”一词在他的心中承载了有点过重的含义。如果说三多是一个人,那么别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简直就是神。待人真诚至极,对别人的说法深信不疑——这不是敬神,又是什么?

 可是温和而恭敬只是三多为人的一个方面;同样源于别人的分量之重,他的另一个表现是——严重缺乏自信、内心的力量难以支撑住自己
,简单地说,就是从别人的伟大中窥见自我的渺小。也难怪,与神相对的时候,人怎能看到自己的能量呢?于是三多刚刚参军时完全不敢正视威武的战车,并且很快发现自己是“最早现形的骡子”;于是他为内务整齐肯付出身体的代价(说明一定不怕吃苦),却无法借军事技能的快速进步为自己谋求在班中的地位;于是即便到了A大队,事实已经说明了他的强大,三多还是没有勇气认为自己一定能留在那里。

 众人之中,史今班长对许三多来说无疑是一个例外,他认为班长“不是别人”。然而遗憾的是,这句话出口的时候,三多并非把班长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而是看作了一位神上之神——所以班长的存在能给三多以特殊的力量,帮他战胜自我,帮他成长。此时三多赖以支持自己的信念其实仍然不是“我能行”,而是“班长认为我能行”、是“别让班长失望”。有了这位神上之神的肯定和期望,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别人的分量,细分析起来,是三多做很多事情的出发点——得也为此,失也为此。

 最初想说这些的时候,是将“把别人放在心里”作为许三多的优点来考虑的。写到这里,却不知这个特点到底是好是坏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士兵突击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