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之野望吧 关注:156,469贴子:5,501,464
  • 3回复贴,共1

【转帖】【补发】本盔甲发展讲座(真·竹中半兵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 织田家の火云·日本文化吧 

原帖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132202314 


前言:   

    日本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到今天为止,各处神社、博物馆,甚至于私人收藏家家中,都藏有丰富的古代各个时期的铠甲和武器,其数量和保存完好度,可谓世界之最。有人说,这是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但我却认为陈舜臣先生在他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一书中,对日本的民族性的分析结论,才是形成这一独特现象的主要原因。陈先生认为,日本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完善的国家,因为日本的知识很多来自外国(主要是中国),这些知识和其本土文化相结合,才形成现在的所谓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当初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来到中国,获取各方面文化和知识,因为来之不易,从而逐渐转化为日本人对各种敝帚的极度自珍。不仅仅体现在武具上面,中国古代相当多亡轶的书籍,都可以在日本找到,也正是一大旁证。此外,陈先生还认为,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血源的民族。从这一判断可以导出,因为铠甲和武器往往作为武士家族的传家之宝,成为高贵血源的象征,所以会被广泛地收藏并保护起来。 
             
    日本铠甲形制是非常独特的,而日本人对其传统铠甲各分解部分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和细致——不过,必须要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其特点。 
             


    日本现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成型铠甲,诞生于三世纪后半开始的古坟时代。这一时代,正好是“骑马民族征服”的时代,因此其甲式和大陆各骑马民族没有太大的不同。甲胄主要是用皮革或金属的小片连缀而成,偶尔也使用来料较丰富的竹木。最主要的形制是挂甲(见右图)。所谓挂甲,是指用绳索穿连并且层叠甲片,下一片总要覆盖上一片的底端,从而形成下层宽于上层的缀甲样式。中国古代的挂甲也很多,据专家考证并且复原的商周时代的车兵皮甲,就基本全都是挂甲。但是中国的挂甲逐渐减少,终于被棉袄甲所取代,而在日本,挂甲(广义上的)却一直占据着铠式的主导地位。而且,原始形制的挂甲,直到近代,阿伊努人仍在使用。 
             
    挂甲的主体,也即防护身体的部分,是呈环状覆盖,然后在胸前系带固定的。腰部连缀较松,便于活动。此外,用悬绪和受绪系在肩膀上二重固定。整体看起来,有点象是背心(笑)。 
             
    大概是向中国学习吧,八世纪前半开始的奈良朝,出现了两当(裲裆)式的挂甲,肩上的绪不分悬、受,而是合为一体,套头穿着,开叉和引合的绪在两边肋部。 
              
    奈良朝的武官标准朝服是:头戴幞头,身着两当式挂甲,条带束腰,草摺分成数块,脚着乌皮靴。到了近世,这种原始形制的挂甲已经从战场上消失了,只作为仪式、雅乐某些参与成员的服装而存在。 
             
    从古坟到奈良时代,棉袄甲也同样存在着。所谓棉袄甲,是指甲片直接缝合在衬里上,相互间拼合精密,但不一定相叠。中国历史上,棉袄甲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了火器出现以后尤其如此。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清代密缀铁钉的甲式,就是棉袄甲的最终形态。左图是挂甲和棉袄甲时代常见的两种盔式。 
             

    最后,还有一种短甲(见右上),是将皮革连缀成整体,保护住胴体主要部分,和古代希腊、罗马的甲式比较相似。这种甲式,在东亚是比较少见的,目前仅知道中国古代部分西南夷和台湾高山族人使用过这种甲式。


1楼2007-11-24 20:33回复
    第三讲、胴丸: 

     胴丸出现于平安中期,来源于挂甲,初始时,是下级武士着用的铠甲式样。 
     初始胴丸是没有袖甲和胸前那两块“栴檀板”、“鸠尾板”的变形的。它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纽、主体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摺和菱缝板所组成的,引合在左肋,比大铠要简单很多。 
     
     以前,经常会把胴丸和腹卷尤其是上腹卷搞混,其实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胴丸在左侧束扎,而腹卷是在背后结纽的。胴丸的甲片数量是有规定的,一般为前立举二段、后立举三段、长侧四段、草摺八间四段。 
     
     在平安时代的绘画中可以看到穿着胴丸的武士的形象:头戴无前立的星兜或者乌帽子,身着胴丸,腕上是粗糙的片笼手,光腿无裤套胫巾,赤足。所有这种形象的,都是骑马武士的郎从,也就是后来的足轻阶级。 
     

     胴丸刚出现的时候,为竹、皮质地的轻武装,裸足的下级武士专用,多为粗制滥造的产品。到了镰仓时代,部分上级武士也为了追求轻便而使用胴丸,当然,他们的装备是和普通卒子不同的:锹形前立星兜,精致的胴丸,有袖甲,皮笼手,着臑当和皮沓——最重要的是,他们骑马。 
     
     南北朝时代,胴丸终于上升为重武装,并且在上级武士中逐渐流行开来。因为新时代的战斗模式,已经从旧的以骑射为主体,变成在复杂的地形中大规模集团接近战为主体。因此,胴丸变成了骑乘和步战两用的重要甲式。 
     
     佩楯(最早是在裤子大腿处缝以皮片)出现了,太刀和剃刀被普遍使用。用来胸前结绪的非常艺术化的杏叶也出现了(见左下图)。现在藏于春日大社中的,据传是楠木正成使用过的黑韦縅胴丸,是日本的国宝。 
     

     
     室町前期,配合胴丸的出现,古旧的星兜衰弱了,筋兜流行开来。而且盔的基本形状,也从大円山形向阿古陀形演化,笠鋂使用量增大。胴丸本身,向窄腰、短摺发展,露出的大腿部,用大立举的佩楯来辅助防护。室町中期,是腹卷和胴丸的全盛时期。 
     
     室町后期,对应下克上的风潮,胴丸的使用更加普遍化了。原本的胴丸,基本使用很朴素的黑丝縅编扎,而到了这个时候,肩取、胸取和腰取这三部分,改用三种颜色以上的色色縅,华丽和豪快达到了极致。 
     
     战国时代,战争频繁,著名的甲胄师大量出现,但仍然因为甲胄损坏量大而日夜赶工,捉襟见肘。因此,甲胄制作方法更加简略化,同时也合理化,删除了许多不必要的附件和制作步骤。缀扎简单的伊予扎出现了(右图)。縅式也出现了新的种类,如毛引縅、素悬縅、板物素悬縅等等。 
     
     江户时代前期,甲胄的主流为当世具足,胴丸逐渐退出实战舞台。栴檀板和鸠尾板的添加,说明胴丸也和大铠一样,变得只有装饰作用了。 
     
     江户后期,铁炮的使用日益增多,旧式甲胄已经全都无用,为了武士的体面而制作的华丽的胴丸,不但有栴檀板和鸠尾板,甚至还吸收当世具足的特色,添加了喉轮。各种铠式开始接近,已经很难区分了。 
     
     胴丸的穿着顺序是:1.套笼手,并且扣上中指和拇指根部作再固定;2.前绪(悬绪)和后绪(悬绪)在胸口打结,扎束衣服;3.戴上喉轮、颊当、佩楯等附件;4.穿着胴丸;5.结绪引合;6.戴头盔,着草鞋,佩戴武器。


    4楼2007-11-24 20:36
    回复
      2025-08-19 04:51: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四讲、腹当: 

       胴丸、腹卷、腹当,这几种铠式,经常被混淆。其实越到发展的中后期,它们越是互相影响,哪有那么明确的形质区分?只不过日本人似乎分类上瘾,才一二三四五,列出了不同铠式的基本区别原则。 
       
       要区分腹卷、腹当和其它铠式,非常方便,主要看它开口在什么地方。符合日本独有的左肋开口形式,就是大铠、胴丸等;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同,开口在背后的,就是腹卷或者腹当。 
       
       腹当,又被称为上腹卷,似乎它是由腹卷转化而来的,但其实正好相反,腹当才是腹卷的来源。腹当一般由一块胸腹甲、左右长侧,以及附属的草摺组成。两片长侧上系有索带,在背后交叉并搭过肩头,在胸板上端系扎固定,靠此方法来固定腹当。请参看右侧的附图。腹当与腹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三间草摺很短,甚至干脆没有草摺。由这些描述,大家可以看出,腹当完全是步兵用轻武装。 
       
       
       
       腹当最早出现于镰仓后期,作为用料俭省的下卒轻武装,被广泛运用。一直到室町中期,腹卷依然保持它最初的形态(它的改进型独立分类变成了腹卷),无袖,背后没有防护。足轻、射手广泛使用,而上级武士只作为临时轻武装(比如防身、临时巷道混战),才偶尔使用。到了室町后期,大批锁腹当出现。所谓锁腹当,就是用大片的皮革连缀成甲,工艺更加简化(参见左图)。 
       
       江户以后的很多当世具足,都受腹当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西洋铠甲传入以后,后开口的式样日益增多(当然,当世具足背后也是有防护的)。比如桶侧胴、佛胴、雪雪下胴、南蛮胴等。马铠札、鱼鳞札等甲片连缀法,也直接来自于锁札法。


      5楼2007-11-24 20:36
      回复
        附:本吧精品铠甲贴图 

         *********************************************************** 

         一、【贴图】日本战国时代盔甲一览(作者:抠动扳机) 

         http://post.baidu.com/f?kz=148974165 

         *********************************************************** 

        二、【贴图】战国武将铠甲实物照片 (作者: Steel315 ) 

         http://post.baidu.com/f?kz=148073309 

         ********************************************************** 

        三、【贴图】武田信玄足具(转) (作者: 真·伊达政宗) 

         http://post.baidu.com/f?kz=148606300 

         **********************************************************


        6楼2007-11-24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