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几年前的小说也看过电视剧,结合着来说一下。原小说中的开头和结尾是爱尔纳突击,不是现在的演习。三多都已经是参加比赛的勇猛战士了,但是心里仍然在想:“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战斗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电视剧延续了三多这个性格,所以曾经是好军人的猎鹰才不能容忍。但是袁朗中队长显然想得更深远。袁朗有一句很深刻的话:“我可以凭我的冷静干掉那些跟我拼命的人,凭我的勇敢俘虏那些贪生怕死的人,我真正害怕或者说我真想要的,是那些热爱生命却勇往直前的人。”“热爱生命却勇往直前”正是中国人民军队最深刻的本质和特征之一,区别于其他的军队,也正是PLA不可战胜之处。
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立基于复杂的农耕劳作之上,有别于简单的采集和刀耕火种,更不是捕猎杀戮。中国人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以不劳而获为耻,崇尚天道酬勤。这都是农民的性格。古代中国被称为一个“无兵的国家”,因为社会的几个阶层是士、农、工、商,世代军班子弟并不多,战时召集良家子从军,和平了各自还家。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是自己创造的,不是抢劫奴役来的,所以不存在欧美那种职业杀人抢劫的军人阶层,更不是野蛮民族那种全民抢劫杀人,也不认为那种所谓的“军人”或“战斗”有什么荣誉。中国人对军事的看法是“止戈为武”,注重大义名分,区别义战和不义之战。为了进行正义的战争,军队选兵都要最清白正直的“良家子”,事实上就是农民的孩子,这样才能组成“王师”,才有浩然之气,才是顺天保民维持和谐的好军队。
但是半野蛮半文明的欧洲和中国周围的野蛮部落显然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军队也有非常勇敢的,也曾取得过惊人的胜利,军人也有非常注重荣誉的,但那跟中国人所崇尚的仁义无关。至于他们从古以来就有的职业军人雇佣兵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人首先尚“仁”,说有仁者必有勇,也有智;但是世界其他文明中的军队,最多重视“勇”和“智”。勇和智发展到极至而没有平衡,就是变态,欧美的军队中出很多变态者,嗜血狂魔,小说《黑暗的心脏》和电影儿《现代启示录》都表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胸中没有正义,没有光明,只能走向深渊。
中外军队共通的有勇和智,但是正义为先、维护和平是中国人民军队所独有的。我们的PLA之所以称为人民军队,不仅是来自人民和服务人民,尤其在于我们的人民是劳动人民!是清白正直的工农,不是强盗杀人犯,不是巧取豪夺的商贾,不是混混儿,更不是倡优。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曾经在国外吃亏,就在于我们把别人想得跟自己一样,其实文明的差别是很大的,中国的劳动人民跟其他的国家各色各样的人是不一样的。譬如欧洲,历史上很穷,军人就是个混饭吃的职业阶层,烧杀掠抢就是他们的生涯,这在我们中国叫贼寇,他们却当作军事贵族。他们发现新大陆,用最先进的科技制造战争利器,炮舰之后,再利用各种涉外法权和专利等等,让他们自己的国民享有股票等不劳而获的利益,从而创造了日不落维多利亚时期的“盛世”,直到现在。那在他们是光荣,但是用中国标准衡量是大不义。孟子曾经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的话对他们来讲是永不能懂的天书。
中国进行的新军事变革,当然要吸收世界所有的先进理念,但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如果崇洋媚外,看见先进武器就发抖,那不配当一个中国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他们是大不义的战争贩子,而我们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谐的正义力量。另一种隐藏的媚外的方式就是全盘引进各种先进武器和军事思想,简单模仿外军的铁血和勇敢,吃西餐喝洋酒,鄙视朴实的农民。外国军人不是不勇敢、不聪明,但是深藏于正义的劳动人民之中的才是大智大勇。我看过另两部军旅小说《穿越死亡》和《楚河汉界》,都耐人寻味地写到将门虎子和平民指战员之间的深刻矛盾。在真正的战争(对越反击战)中,将门虎子张嘴就是土仑,克仑,金马伦,拿破仑,仑仑仑……他们都是勇敢的天生军人,不畏牺牲,有真正的血性和杀气,但是这不够,甚至于他们这种把战争理想化的英雄主义成为毁掉自己战友的大害。小说深刻地描绘出他们在大院的圈养生活中,在外国军事思想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虚荣骄矜,漠视生命,为了成功不顾一切的戾气。而农民指战员一身土气,潦倒困窘,平常时期完全是个LOSER,却在最逼真还原人性的战争中表现出大仁、大智、大勇,带领战友们取得胜利。这是发人深省的。
《士兵突击》之所以表现三多这样一个农民的孩子,深信他身上所隐藏的力量,我相信正是因为作者深入军队,对战士有了解,对军队有感情,他看到并愿意反映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精神。农民的孩子可能对战斗的荣誉不敏感,准确说维护生命创造生命才是农民的本分,他怎么会喜欢杀人呢?但正因为他是热爱生命的人,他为了维护生命、维护和平,会迸发出最大的勇敢,会让那些嗜血狂魔为之战栗。胜利将属于这样热爱生命并勇往直前的人。
作者是学戏剧出身,所以把三多那种典型的农民性格放大了,到了军人所不能容忍的地步。我们不妨视之为一个寓言,不必追究其真实。相对于将门虎子高城而言,袁朗才是未来军队的管理者,甚至红三连指导员何红涛都比高城有眼光。在小说里,袁朗对齐桓说:“我很高兴看见许三多能珍惜别人的生命,我也从来不想你们仅仅是一台战斗机器。”齐桓却说:“军人就是该雷厉风行解决一切事情!”猎鹰的逻辑跟齐桓是一样的,是标准的军人。袁朗在另一个段落说:“齐桓,你们也许是军中的栋梁,栋梁有栋梁的命运,可军中他这样平平常常的兵才是基石,多得也像铺路的基石,铺路石有铺路石的命运,浮浮沉沉,总在底线左右……”“他是这批新人里最听话也最让人操心的兵,也是最值得操心的。”具体的许三多可能不适合当特种兵,但他是中国军人一个出色的象征。
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立基于复杂的农耕劳作之上,有别于简单的采集和刀耕火种,更不是捕猎杀戮。中国人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以不劳而获为耻,崇尚天道酬勤。这都是农民的性格。古代中国被称为一个“无兵的国家”,因为社会的几个阶层是士、农、工、商,世代军班子弟并不多,战时召集良家子从军,和平了各自还家。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是自己创造的,不是抢劫奴役来的,所以不存在欧美那种职业杀人抢劫的军人阶层,更不是野蛮民族那种全民抢劫杀人,也不认为那种所谓的“军人”或“战斗”有什么荣誉。中国人对军事的看法是“止戈为武”,注重大义名分,区别义战和不义之战。为了进行正义的战争,军队选兵都要最清白正直的“良家子”,事实上就是农民的孩子,这样才能组成“王师”,才有浩然之气,才是顺天保民维持和谐的好军队。
但是半野蛮半文明的欧洲和中国周围的野蛮部落显然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军队也有非常勇敢的,也曾取得过惊人的胜利,军人也有非常注重荣誉的,但那跟中国人所崇尚的仁义无关。至于他们从古以来就有的职业军人雇佣兵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人首先尚“仁”,说有仁者必有勇,也有智;但是世界其他文明中的军队,最多重视“勇”和“智”。勇和智发展到极至而没有平衡,就是变态,欧美的军队中出很多变态者,嗜血狂魔,小说《黑暗的心脏》和电影儿《现代启示录》都表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胸中没有正义,没有光明,只能走向深渊。
中外军队共通的有勇和智,但是正义为先、维护和平是中国人民军队所独有的。我们的PLA之所以称为人民军队,不仅是来自人民和服务人民,尤其在于我们的人民是劳动人民!是清白正直的工农,不是强盗杀人犯,不是巧取豪夺的商贾,不是混混儿,更不是倡优。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曾经在国外吃亏,就在于我们把别人想得跟自己一样,其实文明的差别是很大的,中国的劳动人民跟其他的国家各色各样的人是不一样的。譬如欧洲,历史上很穷,军人就是个混饭吃的职业阶层,烧杀掠抢就是他们的生涯,这在我们中国叫贼寇,他们却当作军事贵族。他们发现新大陆,用最先进的科技制造战争利器,炮舰之后,再利用各种涉外法权和专利等等,让他们自己的国民享有股票等不劳而获的利益,从而创造了日不落维多利亚时期的“盛世”,直到现在。那在他们是光荣,但是用中国标准衡量是大不义。孟子曾经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的话对他们来讲是永不能懂的天书。
中国进行的新军事变革,当然要吸收世界所有的先进理念,但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如果崇洋媚外,看见先进武器就发抖,那不配当一个中国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他们是大不义的战争贩子,而我们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谐的正义力量。另一种隐藏的媚外的方式就是全盘引进各种先进武器和军事思想,简单模仿外军的铁血和勇敢,吃西餐喝洋酒,鄙视朴实的农民。外国军人不是不勇敢、不聪明,但是深藏于正义的劳动人民之中的才是大智大勇。我看过另两部军旅小说《穿越死亡》和《楚河汉界》,都耐人寻味地写到将门虎子和平民指战员之间的深刻矛盾。在真正的战争(对越反击战)中,将门虎子张嘴就是土仑,克仑,金马伦,拿破仑,仑仑仑……他们都是勇敢的天生军人,不畏牺牲,有真正的血性和杀气,但是这不够,甚至于他们这种把战争理想化的英雄主义成为毁掉自己战友的大害。小说深刻地描绘出他们在大院的圈养生活中,在外国军事思想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虚荣骄矜,漠视生命,为了成功不顾一切的戾气。而农民指战员一身土气,潦倒困窘,平常时期完全是个LOSER,却在最逼真还原人性的战争中表现出大仁、大智、大勇,带领战友们取得胜利。这是发人深省的。
《士兵突击》之所以表现三多这样一个农民的孩子,深信他身上所隐藏的力量,我相信正是因为作者深入军队,对战士有了解,对军队有感情,他看到并愿意反映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精神。农民的孩子可能对战斗的荣誉不敏感,准确说维护生命创造生命才是农民的本分,他怎么会喜欢杀人呢?但正因为他是热爱生命的人,他为了维护生命、维护和平,会迸发出最大的勇敢,会让那些嗜血狂魔为之战栗。胜利将属于这样热爱生命并勇往直前的人。
作者是学戏剧出身,所以把三多那种典型的农民性格放大了,到了军人所不能容忍的地步。我们不妨视之为一个寓言,不必追究其真实。相对于将门虎子高城而言,袁朗才是未来军队的管理者,甚至红三连指导员何红涛都比高城有眼光。在小说里,袁朗对齐桓说:“我很高兴看见许三多能珍惜别人的生命,我也从来不想你们仅仅是一台战斗机器。”齐桓却说:“军人就是该雷厉风行解决一切事情!”猎鹰的逻辑跟齐桓是一样的,是标准的军人。袁朗在另一个段落说:“齐桓,你们也许是军中的栋梁,栋梁有栋梁的命运,可军中他这样平平常常的兵才是基石,多得也像铺路的基石,铺路石有铺路石的命运,浮浮沉沉,总在底线左右……”“他是这批新人里最听话也最让人操心的兵,也是最值得操心的。”具体的许三多可能不适合当特种兵,但他是中国军人一个出色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