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具有“客观、逻辑、实证、可重复检验”等一系列方法、规则和特性,但科学还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性就是“可证伪性”。
什么是“可证伪性”,比如人是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但如果出现人是外星人的后裔,或者人是神创造的充分证据,那这个论点就是证明是错误的,这就是“可证伪性”。那什么是不可证伪?刚刚提到的“人是外星人的后裔”或“人是神创造的”就是“不可证伪”,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不是。
看起来,“不可证伪”比“可证伪”更唯美和灵活,让一般人往往倾向“不可证伪”而进入各种美好的幻想中,但“不可证伪”在实际运用中毫无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从科学的另一个性质“排他性”说起。“排他性”就是对某件事情的解释只能唯一,而不能存在多种解释的性质。比如苹果掉到地上,我们只使用了万有引力来解释,而不是其他。但当你将解释归结于“不可证伪”的时候,那对于这个的解释就会同时存在很多个版本,甚至是无数多个,直到你想不出为止。正因为“不可证伪”的解释有无数多个,你在实际运用中就无法使用,因为你无法知道哪个是对的。就算你在“不可证伪”中选定一个解释,那同样无法运用。“不可证伪”之所以“不可证伪”,是因为这些解释没有具体内容,好像引力,可以解释是神造的,但具体怎样神学没有描绘,而科学则具体到公式,现在的宇宙飞行能够实现其中一部分就是依赖引力公式,如果没有精确地计算预测,即使燃料如何充足,火箭如何高质量高技术,没有引力公式指导,飞上天也很快掉下来。
科学的“可证伪性”也使科学的发展的成为可能,因为科学理论、知识是人们通过有限的时间内在自己的局限性下总结出来的,因此也同样具有其局限性,随着其他技术的发展、新的工具产生,人的局限性也逐渐变小,所总结的理论、知识可以修改甚至推翻以前的理论和知识。只要有变化才可以发展,这也是科学的“可证伪性”最具有生命力的特性。
但科学的“排他性”却有一定程度阻碍科学的发展,当某个相斥的理论出现的时候,原来的理论会尽力将其排除,当然排除新的理论有很多原因,有可能原来的理论非常实用,以致无法接受新理论怀疑其的实用性,也有可能原理论的支持者都是权威,接受新理论可能威胁自己(权势、收入等),因此很多以先是新理论,现在已被证实正确的在当时被人排斥,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认同。不过“排他性”本身并不会真正阻碍科学发展,而且更是科学发展的支柱之一,但由于人的局限性错误使用“排他性”这一性质,才阻碍科学的发展。正确的理论尽管会在一定时间内被排斥,但随着科学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确的理论肯定会被大家公认的。
关于对科学无知的人,与认识什么是科学的人,他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认识到科学的“可证伪性”。对科学无知的人往往将科学和宗教理论混为一谈,要么认为科学是一种精神寄托,与自己毫不相关;要么认为科学也是一种迷信,现在社会的逐渐发达就是因为信科学。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人是不会这样认为的,因为科学实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让我分辨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或者更正确的说法就是如何做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符合我的期望,而且这个工具是会不断更新改造,每次的更新改造都会让我做事情更得心应手。但这个工具不是你说相信它就可以使用的,而是需要去了解他,就如驾驶自行车(是两个轮子的不是三轮自行车),你要会驾驶也是需要通过学习,在学自行车时大家肯定都摔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你会驾驶自行车就相当于掌握了自行车这个工具,但绝不是你信自行车才让你学会驾驶自行车的。同样科学也是如此,你要使用科学,你就必须学会它,掌握它,不然就如你不会驾驶自行车,自行车对你来说也只是一堆废铁。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让人迷信科学,不过这迷信不是直接相信科学,而是相信其他人,还是以自行车为例,自己不会驾驶,让别人驾驶顺便搭自己。的确这样做可以轻松不少,不过存在风险,因为你不能把握自己,别人驾驶的自行车可能会走去你不想去的地方,甚至掉下悬崖。
什么是“可证伪性”,比如人是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但如果出现人是外星人的后裔,或者人是神创造的充分证据,那这个论点就是证明是错误的,这就是“可证伪性”。那什么是不可证伪?刚刚提到的“人是外星人的后裔”或“人是神创造的”就是“不可证伪”,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不是。
看起来,“不可证伪”比“可证伪”更唯美和灵活,让一般人往往倾向“不可证伪”而进入各种美好的幻想中,但“不可证伪”在实际运用中毫无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从科学的另一个性质“排他性”说起。“排他性”就是对某件事情的解释只能唯一,而不能存在多种解释的性质。比如苹果掉到地上,我们只使用了万有引力来解释,而不是其他。但当你将解释归结于“不可证伪”的时候,那对于这个的解释就会同时存在很多个版本,甚至是无数多个,直到你想不出为止。正因为“不可证伪”的解释有无数多个,你在实际运用中就无法使用,因为你无法知道哪个是对的。就算你在“不可证伪”中选定一个解释,那同样无法运用。“不可证伪”之所以“不可证伪”,是因为这些解释没有具体内容,好像引力,可以解释是神造的,但具体怎样神学没有描绘,而科学则具体到公式,现在的宇宙飞行能够实现其中一部分就是依赖引力公式,如果没有精确地计算预测,即使燃料如何充足,火箭如何高质量高技术,没有引力公式指导,飞上天也很快掉下来。
科学的“可证伪性”也使科学的发展的成为可能,因为科学理论、知识是人们通过有限的时间内在自己的局限性下总结出来的,因此也同样具有其局限性,随着其他技术的发展、新的工具产生,人的局限性也逐渐变小,所总结的理论、知识可以修改甚至推翻以前的理论和知识。只要有变化才可以发展,这也是科学的“可证伪性”最具有生命力的特性。
但科学的“排他性”却有一定程度阻碍科学的发展,当某个相斥的理论出现的时候,原来的理论会尽力将其排除,当然排除新的理论有很多原因,有可能原来的理论非常实用,以致无法接受新理论怀疑其的实用性,也有可能原理论的支持者都是权威,接受新理论可能威胁自己(权势、收入等),因此很多以先是新理论,现在已被证实正确的在当时被人排斥,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认同。不过“排他性”本身并不会真正阻碍科学发展,而且更是科学发展的支柱之一,但由于人的局限性错误使用“排他性”这一性质,才阻碍科学的发展。正确的理论尽管会在一定时间内被排斥,但随着科学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确的理论肯定会被大家公认的。
关于对科学无知的人,与认识什么是科学的人,他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认识到科学的“可证伪性”。对科学无知的人往往将科学和宗教理论混为一谈,要么认为科学是一种精神寄托,与自己毫不相关;要么认为科学也是一种迷信,现在社会的逐渐发达就是因为信科学。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人是不会这样认为的,因为科学实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让我分辨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或者更正确的说法就是如何做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符合我的期望,而且这个工具是会不断更新改造,每次的更新改造都会让我做事情更得心应手。但这个工具不是你说相信它就可以使用的,而是需要去了解他,就如驾驶自行车(是两个轮子的不是三轮自行车),你要会驾驶也是需要通过学习,在学自行车时大家肯定都摔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你会驾驶自行车就相当于掌握了自行车这个工具,但绝不是你信自行车才让你学会驾驶自行车的。同样科学也是如此,你要使用科学,你就必须学会它,掌握它,不然就如你不会驾驶自行车,自行车对你来说也只是一堆废铁。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让人迷信科学,不过这迷信不是直接相信科学,而是相信其他人,还是以自行车为例,自己不会驾驶,让别人驾驶顺便搭自己。的确这样做可以轻松不少,不过存在风险,因为你不能把握自己,别人驾驶的自行车可能会走去你不想去的地方,甚至掉下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