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前,日本只有少数贵族、豪族等统治阶级有赐姓,一般平民则有名无姓。明治3年(1870年),政府为了编造户籍,以便加强统治和实行课税征役,才准许平民百姓创立姓氏。189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户籍法》,从而在法律上正式确认了日本人民的姓氏权利。自此,日本人的姓名才逐渐得以完善、统一。
日本人的姓名绝大多数都用汉字,一般是姓在前而名在后,子从父姓,妻随夫姓(入赘者通常则是夫随妻姓),如此相袭。但也绝非千般一律,也可不拘泥于世代相袭的陈规。日本人的姓,一般由1~5个汉字组成,其中以两个汉字者居多,约占姓氏总数的80%以上。日本人的名字也同样以两个汉字者占多数。因此,姓名多由4个汉字组成,超过5个汉字的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