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神的垂青,往往突如其来。
《士兵突击》之前,演员张译这个名字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不是没演过,但多半是些不痛不痒的角色,很难让人记住。
《士兵突击》火了,许三多火了,班长史今也火了。喜爱《士兵突击》的观众都清楚:没有班长史今的“不抛弃不放弃”,就不会有“傻”兵许三多的“突击”。全剧中,属于史今的戏份不算多,但打动了无数人。
依然是配角,但这一次,张译真正实现了“突击”。
演活史今 不是史今
《士兵突击》是群体戏。除了许三多外,还有成才、史今、高城、袁朗、伍六一、吴哲、老马等众多角色。每一个,都很重要;谁演谁,很有讲究。
张译是第一个被导演康洪雷确定下来的演员。“可能因为现实生活里我比较喜欢小动物,导演说我有‘悲悯情怀’。”
除了善良,张译对史今的理解还有“胸怀博大、重承诺、一字千金,但有时候还很犯倔”等。“大家都说史今是‘军中之母’。母性的力量是最坚韧的。我不是说他像个娘们,他是个真爷们。他只是用一种柔软的方式传递了最巨大的力量,这就好比无招胜有招。”
张译眼里的史今也并非完人。“他对履行自己的承诺很执着,但他对事业的执着可能就不如袁朗、高城、成才。可是讨论史今这个人的缺点,意义并不大,他只是许三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守护者,遇到的情节也比较单纯,他没有成才那样跌宕的命运,也没有伍六一断腿的意外,他甚至也没有高城、袁朗那样鲜明的个性―――他就是一个……好人。”
张译说:“很多人都说生活中没有史今那样的人。我不同意。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浓缩。史今的优点和缺点就是许多人的集成。史今最大的特点是善良,善良的人身上或多或少有着史今的影子。史今也重承诺,承诺之所以为承诺,就是说出了并坚持做到。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吗?很多。”
一个角色成功了,观众总会把角色和演员联想在一起。张译并不想“揩”史今的油:“史今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我不是史今,跟他相比,也许我的生活比他丰富一些,钱可能比他多一点,但我的胸怀没他宽广。论内心力量,我差他很远。”
三年场记 三年等待
出演史今之前,张译的愿望是演许三多、伍六一、成才。
《士兵突击》开拍前,张译给康洪雷写了一封《我的请战书》,把自己的优缺点一一列了下来,表明心迹:“做梦都梦见过自己演许三多,但我也知道,可能他根本就不适合我,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不管怎么说,能参加这部戏的拍摄,我就会很高兴了。”
张译后来才知道,写请战书之前,他已是康洪雷确定的史今人选。后来真的成了史今,张译也一样高兴。因为张译等《士兵突击》,足有六年。
2000年,张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开始排演《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分配给张译的,是袁朗B角兼场记。“知道什么是B角吗?就是演袁朗A角的演员如果没出什么大事,就永远没有我上台的机会。”
直到《爱尔纳·突击》最后一场表演结束,张译也没当成过袁朗。而长达三年的场记工作,让他对《士兵突击》的理解和感情已非一般人能比。“三年的场记加上三年的等待,总共六年,一直到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拍。”
演员之路 曾到死角
《爱尔纳·突击》中,张译除了是袁朗B角兼场记外,还是全剧的龙套。“我一直在我们团里跑龙套。人在自信的时候,五官才会长开。我是部队学员,团里实行连队式管理,当新兵时天天挨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不自信,人也挺难看的。团里很多角色都轮不到我。有时候轮到了,又因为题材的缘故上不了台。”
就这样,当兵十年,张译也跑了十年龙套。“战友们都成了主角,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跑龙套。那种心理落差很大。”
好在除了自己热爱的“主业”表演外,张译还有很多“副业”爱好:录广播剧、写剧本。“没人找我演戏,我就自己给自己写。”2004年,他写的《文小姐·武将军》短剧剧本,没被团里通过,却意外地发表在了《剧本月刊》。
《士兵突击》之前,演员张译这个名字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不是没演过,但多半是些不痛不痒的角色,很难让人记住。
《士兵突击》火了,许三多火了,班长史今也火了。喜爱《士兵突击》的观众都清楚:没有班长史今的“不抛弃不放弃”,就不会有“傻”兵许三多的“突击”。全剧中,属于史今的戏份不算多,但打动了无数人。
依然是配角,但这一次,张译真正实现了“突击”。
演活史今 不是史今
《士兵突击》是群体戏。除了许三多外,还有成才、史今、高城、袁朗、伍六一、吴哲、老马等众多角色。每一个,都很重要;谁演谁,很有讲究。
张译是第一个被导演康洪雷确定下来的演员。“可能因为现实生活里我比较喜欢小动物,导演说我有‘悲悯情怀’。”
除了善良,张译对史今的理解还有“胸怀博大、重承诺、一字千金,但有时候还很犯倔”等。“大家都说史今是‘军中之母’。母性的力量是最坚韧的。我不是说他像个娘们,他是个真爷们。他只是用一种柔软的方式传递了最巨大的力量,这就好比无招胜有招。”
张译眼里的史今也并非完人。“他对履行自己的承诺很执着,但他对事业的执着可能就不如袁朗、高城、成才。可是讨论史今这个人的缺点,意义并不大,他只是许三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守护者,遇到的情节也比较单纯,他没有成才那样跌宕的命运,也没有伍六一断腿的意外,他甚至也没有高城、袁朗那样鲜明的个性―――他就是一个……好人。”
张译说:“很多人都说生活中没有史今那样的人。我不同意。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浓缩。史今的优点和缺点就是许多人的集成。史今最大的特点是善良,善良的人身上或多或少有着史今的影子。史今也重承诺,承诺之所以为承诺,就是说出了并坚持做到。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吗?很多。”
一个角色成功了,观众总会把角色和演员联想在一起。张译并不想“揩”史今的油:“史今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我不是史今,跟他相比,也许我的生活比他丰富一些,钱可能比他多一点,但我的胸怀没他宽广。论内心力量,我差他很远。”
三年场记 三年等待
出演史今之前,张译的愿望是演许三多、伍六一、成才。
《士兵突击》开拍前,张译给康洪雷写了一封《我的请战书》,把自己的优缺点一一列了下来,表明心迹:“做梦都梦见过自己演许三多,但我也知道,可能他根本就不适合我,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不管怎么说,能参加这部戏的拍摄,我就会很高兴了。”
张译后来才知道,写请战书之前,他已是康洪雷确定的史今人选。后来真的成了史今,张译也一样高兴。因为张译等《士兵突击》,足有六年。
2000年,张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开始排演《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分配给张译的,是袁朗B角兼场记。“知道什么是B角吗?就是演袁朗A角的演员如果没出什么大事,就永远没有我上台的机会。”
直到《爱尔纳·突击》最后一场表演结束,张译也没当成过袁朗。而长达三年的场记工作,让他对《士兵突击》的理解和感情已非一般人能比。“三年的场记加上三年的等待,总共六年,一直到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拍。”
演员之路 曾到死角
《爱尔纳·突击》中,张译除了是袁朗B角兼场记外,还是全剧的龙套。“我一直在我们团里跑龙套。人在自信的时候,五官才会长开。我是部队学员,团里实行连队式管理,当新兵时天天挨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不自信,人也挺难看的。团里很多角色都轮不到我。有时候轮到了,又因为题材的缘故上不了台。”
就这样,当兵十年,张译也跑了十年龙套。“战友们都成了主角,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跑龙套。那种心理落差很大。”
好在除了自己热爱的“主业”表演外,张译还有很多“副业”爱好:录广播剧、写剧本。“没人找我演戏,我就自己给自己写。”2004年,他写的《文小姐·武将军》短剧剧本,没被团里通过,却意外地发表在了《剧本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