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吴兴村“三月三庙会”,既是传统的香火庙会,也是当地农村的春季农用物资交流大会。据说兴于清代,是由村西北一座寺庙例行佛事演绎而来。庙会期限为三天,初三为正庙日,主要是烧香求神保平安,盼望五谷丰登、人财两旺。期间,大量的农产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汇集这里进行交易,象针头线脑、杈把扫帚、骡马布匹、木材粮食等等。加之吴兴人热情好客,尊商爱商,以及连唱几天的官戏,使庙会的规模和名气越来越大。
出生于吴兴村的台湾交通次长\国大代表于华峰在《古常山郡新志》中这样记载:“农历三月初三,香客蜂拥寺院,香火缭绕,盛况空前。随街而成的庙会集市,豪商大贾,工匠艺人,千余商品,万余民众,并集于此。” 还有一句顺口溜:“三月三,吴兴庙,三庄子跟着瞎胡闹。”说明不仅吴兴村家家买肉备酒、邀客请亲,如同过年,四周各村也随着停工放假,改善生活。尤其是近年来庙会上的马戏、劲歌、舞蹈和地方特色小吃,格外吸引人,让前来赶庙者一饱眼福和口福。这无形中为庙会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诱惑力,更加显现出吴兴庙会的涨力。
著名作家贾大山在世时,曾于1988年吴兴庙会当天在王兰庆副局长陪同下,骑自行车专程到吴兴实地考察,了解该庙会的历史起源,并到有关人员家中进行了访问。村民们围着这位知识渊博的大作家,尽情地追溯着、回忆着吴兴庙会的来历,寺院拆迁被毁的年代,为客人尽量多提供一些研究资料。中午,在农民家的炕头上,贾大山先生吃的是现轧现煮的荞麦合烙面和凉拌豆芽菜,滴酒未沾,但是很尽兴,很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