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吧 关注:1,226,802贴子:24,548,935
  • 2回复贴,共1

其实中国消费能力远大于美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久以前,我曾经读到过安妮宝贝的一段文字。她买了一盒哈根达斯,用干冰包裹起来,坐在出租车里,小心翼翼的捧着,然后不停的流泪,悲伤的想: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剩我独自享用这美丽而昂贵的食物。 

彼时,我是一个靠家里供钱读书的穷学生,出租车都很少打,更不要说去买哈根达斯那样 " 昂贵而美丽 " 的食物。但我的头盖骨下充满了对于小资生活的仰慕与渴望。于是我觉得这篇东西写的凄美伤感摧人五内,字里行间都有饱含了那个阶层的华丽与绝望。她那如同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或人血馒头的姿态深深地印在了我无邪的心灵上。 

若许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俩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战乱流过风尘的宫女。而陪我购物的美国友人的一句话粉碎了我这最后的幻想:" 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当然,我还是买了两盒促销装的哈根达斯来满足我当年心底隐秘的愿望。平心而 
论,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某些东西变得太容易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趣味。 


我在这种若有所失的感伤情绪中展开了在美国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连串的新的打击。比如,有朋友托我买 CK的内衣。然后我发现CK在这里大约只相当于班尼路在国内的地位。不,准确地说,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为高那么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再比如,有朋友托我买倩碧的黄油。倩碧一直以黄油的畅销而引以为豪。果然,在美国畅销的象大宝,便宜的也象大宝。  

你看,我们用来作为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都很廉价。” 

我脆弱的心灵在倍受打击之后终于痛定思痛。于是,我开始在键盘上敲这篇文章。而这篇文章,其实,无关与自我反省或小资批判。我想说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即,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为何这样低? 



1楼2007-11-15 22:05回复
    美国物价 VS 中国物价 

    美国和中国,两个超级大国,我都住过,我都呆过,我都挣过钱,我都花过钱。咱不拿比率说事,就说在中国月入八千,在美国也月入八千,拿物价做一个比较。 

    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0000 元,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 
    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0000 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 元上下。 
    在中国买双意大利皮鞋,1500 元上下。 
    在美国租一套三居室,1000 元上下。 
    在中国租一套三居室,2000 元上下。 
    在美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4 元。 
    在中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20 元。 
    在美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500 块差不多了。 
    在中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2000 块还不够。 
    在美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顶死了1500。 
    在中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怎么也要 30000。 
    在美国买斤瘦猪肉,三元。 
    在中国买斤瘦猪肉,十五元。 
    在美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在中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在美国买一盒哈根达斯,三块! 
    在中国买一盒哈根达斯,六十! 
    在美国 Holiday Inn(四星宾馆), 七、八十块。 
    在中国 Holiday Inn, 七、八百块。 
    在美国加满一箱汽油,三十块足够。 
    在中国加满一箱汽油,三百块也足够。 
    在美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 万。 
    在中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0 万。 
    在美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0 元。 
    在中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40 元。 
    在美国用手机,一个月5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在中国用手机,一个月500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在美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8块! 
    在中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80! 
    在美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元。 
    在中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0元。


    3楼2007-11-15 22:05
    回复
      2025-11-16 05:07: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嚯嚯,小顶一下下


      IP属地:河北5楼2007-11-15 2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