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商吧 关注:394贴子:42,119

回复:◤调笑温书◢知微卷一。。。。。。那一转身的风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朱巨弦提出这段“转身”的案例,其实在《龙虎风云》中也有,见于第四章,郭傲白上长笑帮一段:


16楼2014-02-16 13:50
收起回复
      这青衣少年一出现在山顶,即刻被人喝令停住,四名长笑帮徒同时间出现,把郭傲白包围在中央,其中一名帮徒扬着大刀,狞笑着问:“你是什么人?”
      “去叫曾白水出来。”
      “快报上姓名!”
      “去叫曾白水出来。”
      “妈拉巴子,你是什么东西,敢见我们帮主?”
      “去叫曾白水出来。”
      “你答是不答?”
      “我说你去叫曾白水出来。”
      “你再说一句老子就毙了你。”
      “去叫曾白水出来。”
      仍是那斩钉截铁的一句,郭傲白一说完后,转过身去,冷然就走,那大汉大吼一声,大刀一闪,砍向郭傲白的脖子。
    这里同样有个“转过身去,冷然就走”
    ——究竟郭小白他是倒退着上的山还是复读几句嘴炮后便闪人?
    当然,这个问题仅出现在台湾长河版(以及更早的香港武侠世界刊载版),到了84年台湾万盛时就已经修订了:
      仍是斩钉截铁的一句,郭傲白一说完后,冷然直行,那大汉大吼一声,大刀一闪,砍向郭傲白的脖子。
    ——老夫一向是会给温瑞安一个公道的,你改了那就是改了,同样,你没改,我也会遍阅各版打脸说你从来没改。


    17楼2014-02-16 13:52
    收起回复
      2025-11-07 23:0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到正经的文了,不容易啊!马克!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2-16 13:59
      收起回复
        电视看的不少,温书看的不多。不作死就不会死,于是乎,大哥,关于本贴内容二妹便不做评价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2-16 14:19
        回复
          曾经有个小故事,说是一人丢了斧头,怀疑是邻家子偷去了,便注意其一举一动,感觉无一不像小偷。过得几天,自己找到了斧头,原来是砍柴时忘在山上了。回来再观察邻家子,其举手投足便一点也不像小偷了。
          不错,本文手法类似,先恶意认定诸葛先生这一转身,是想逃。再联系前后文字句,便发现可疑处甚多,越看越像转身逃走。


          IP属地:福建20楼2014-02-16 14:31
          回复
            ……我就不说其实我写也喜欢转身来摆酷,方便间接容易理解和联想……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02-16 15:02
            收起回复
              我们都知道,
              有一种潇洒叫衣带飘飘裙角飞扬长发乱舞……
              而在无风的时候,“转身”会起到“风”的作用。
              找好角度后,以转身带起的风,吹起了衣角,吹乱了头发,也吹皱了一池春水……
              是为:风中凌乱美!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2-16 15:17
              收起回复
                小花又不怕元限,应该不是想逃跑吧
                坐等更新


                IP属地:江苏23楼2014-02-16 17:22
                收起回复
                  2025-11-07 22:5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分析一。自然是诸葛先生为什么要转身逃走。请看原文:
                  ——这人银髯无风自动,忧心怔忡地道:“元老四的箭法又有大进。”
                    说罢折箭,徐立转身,就要飘然而去。
                  哦!!!原来如此,元十三限箭法“又有大进”,诸葛顿感不妙。
                  证据1:诸葛忧心怔忡地自言自语脱口而出“又有大进”。
                  证据2:后文一句——蔡水择只好道:“诸葛先生是接下了那一箭——不过他的虎口也给震裂了,还在淌血。”
                  这两句原文一综合起来,好家伙,隔了不知道几里地射来,目标还不是他本人的一箭,已经震得诸葛虎口淌血,正面对上的话威力可想而知。害怕是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的,知己知彼的,科学严谨的。
                  现在我们结合前文一些细节来推理下——我们知道,此前诸葛和元限三次对决,那都是面对面近距离搏杀,元限并未隔着几公里一箭射进神侯府去伤害些花花草草或者误伤某个名捕师侄。换言之,诸葛一直认为元限还不会远程发箭,他的伤心箭法还没练成,还在低级阶段。这就是他三次都获胜的缘故。
                  证据是前文天衣居士转述和诸葛的讨论——“他断定是你没成。从招式上看,他也说以你的聪明勤奋,没理由练不完全,很可能是对经文未曾全部参悟,又或者所得经文根本未够周全。”
                  于是,诸葛雄赳赳气昂昂颇有信心地赶去驰援天衣居士了,因为元老四的伤心箭法没成,他不是很怕,何况还可以会合二师兄联手打师弟。
                  但是,这支远程飞来目标不明的箭,一举震裂了诸葛的虎口,也提醒了他——老四练成远程杀法了,比起之前三次“大进”了,只怕是大成了。
                  而伤心箭法大成是什么威力呢?诸葛自己早就明白——天衣居士道:“诸葛师弟说:那时候,他也练成‘浓艳枪’,他说要是你的‘伤心箭’能练得法:一,他决不是你敌手;二,未来的武器兵器,恐怕全得让位给你这手千里取人性命、心动即可灰飞烟灭的箭法!(原文)
                  所以,他怕了,第一反应是逃走。
                  于是我们便发现诸葛这系列动作在风度之外,别有隐情。所谓“风情”。
                  1.“说罢折箭”。武林高手是讲风度的,这支箭显然射的并不是诸葛,如果他心中还有把握,自然大摇大摆拿去交还给元十三限,再来几句漂亮话诸如”哈哈,哈哈,刚才来的路上,正撞见老四你一箭射来,欺负几个小辈。老夫见义勇为学雷锋,一把就轻松接住了。哎老四你这功夫还不行啊,不够力,还得练,来来来,不妨拿回去再射我试试。“
                  这话不但有派,还可以吓唬对手,打击其信心,何其潇洒有效。
                  但是。。。。。。诸葛一把给折了,既是下意识的拿这支”震裂了他虎口,伤害了他,打击了其信心“的箭出气,只怕还是深谋远虑过”这么可怕的武器,你少一支,我就安全一分。“
                  2.“徐立”的过程中不但是耍帅,也是受到震慑下自然动作迟钝,更重要是在考虑”不好,练成了,咋办???“
                  3.诸葛一向足智多谋,慢慢站起来后,已有决定”逃“,所以”转身“。
                  4.来时”倏然而至“,可见其急迫,去时”飘然而去“,显然轻松了很多,为啥呢?终于作了决定,放下了心上一块石头,不用面对伤心箭了,不再”忧心怔忡“,自然飘然欲仙起来。


                  IP属地:福建24楼2014-02-16 17:30
                  回复
                    给细节帝跪了


                    25楼2014-02-16 17:32
                    收起回复
                      来晚了请恕罪啊hiahiahia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4-02-16 17:39
                      收起回复
                        这算是个失误吧,温本身就十分的随意,
                        不合理的地方好像不少,
                        以小花的名望与个性,这个转身如果确为其本意,
                        一定会博得众人一笑,此时他成功了,
                        之后他必然会少加解释:我只是在那瞬间想到了如果那样处理会比较潇洒帅气,动手前一个漂亮的亮相是有必要的,
                        那只是个转身,我没跑。。。。


                        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4-02-16 17:48
                        收起回复
                          这里有个词用得极妙——飘然而去。
                          很有内涵。
                          这也是温先生过人之处,用词精确,言简意赅。
                          换了笔者,读书少,没文化,只会这么写——说完一把拗断了箭,慢慢站起来,转过身,就要开溜。
                          妙在何处呢?笔者分析如下。
                          1.前面已说过,“飘然”恰到好处地体现此刻诸葛的心情,决定逃走后便放下了负担,轻松愉快。
                          2.体现其轻功造诣了得,既有倏然而至的快,也有飘然欲仙之轻之美妙。正是高手风范。
                          3.旁边可是有目击者的,四个人。他还帮其中两个截住了一记伤心箭,当然正是这一下让诸葛看清了局势,作出了开溜的决定。从下文来看,此际诸葛还没研究过这四人都是谁。
                          既有外人在场,自然不能撒腿猛跑丢了气派,免得这几个年轻人看出他是自知不敌抱头鼠窜闻风而逃,所以得用轻飘高妙的身法潇洒离开,宛然神仙之姿。让人以为这是位恰好路过的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跟什么甜山之战完全没有关系,并且轻功高明身法潇洒,令人神往,感激,仰慕。
                          确是算无遗策的武林智者。


                          IP属地:福建28楼2014-02-16 17:55
                          收起回复
                            名人是要讲究些派头的,
                            逃也要逃的精彩高调有姿态,当然要隐藏逃跑痕迹,不能让小辈们看笑话,
                            于此诸葛先生仙人般潇洒飘逸此时再次派上用场,
                            不用过多演绎,只需要其仙界天成的自然悄然飘然即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4-02-16 18:12
                            收起回复
                              2025-11-07 22:5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师父,我来晚了(>_<)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4-02-16 18: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