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02日漏签0天
古典音乐吧 关注:114,541贴子:859,02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古典音乐吧
>0< 加载中...

应吧友要求,写点个人经历加上囧事 不定期更新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实说应吧友要求,我自己其实也想写。来德国12年了,留学了10年。囧事还有个人经历很多,很想写出来,让所有的想做这行的朋友看看,不是让你们看我有多英雄,而是让你们看我当年有多惨,以后你们避免混得向我这么惨。。
好吧,马上开动了,不按照时间顺序,写到哪里算哪里。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02年出国,当时在国内也算是成功人士,虽然学校不咋地,但是,专业文化课都是名列前茅,也就是我老婆有某些科目可以藐视我一下。我当时就觉得自己钢琴技术不太好,跟学得晚有关,涅高兹的书也读过,要知道那时候,这本书还没有再版,我也是在父亲的一个好友家里借到的,好在父亲的朋友家没有人做这个了,所以,就把书送给我了。
到了德国,语言不通,找个钢琴老师是个日本人,我说中文她听不懂,德语她听不明白,真是苦逼,她弹得很不错,每次上课2个小时,给我扣曲子,当时谱子画得,亲娘呀,我有时候都找不到音符了。。。后来03年底我房东, 一个德国老头,他女朋友给我找了个教授,柏林艺术大学的教授,给我听了一下,人家处于礼貌没说啥,就把我推荐给了一个柏林艺术大学的讲师,德国人,L女士。
第一次给L女士弹,是03年11月份。她听完了对我说:“您确定您要学音乐?学钢琴?”在德国老师出于礼貌对学生都用您,当然也说明保持距离。我就不会了。。。我觉得我音乐感觉挺好的。。我说,我想学呀。她跟我说,那好吧,我只能尝试,让你考上德国比较差的学校。好的学校你就忘记吧。。。就这么一句话,我真的感觉人生都碎了。。。。
我让L女士指出我的问题。L女士很不客气的说:“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还什么都不懂,到处都是问题。读谱,节奏,分句,基本触键,基本技术问题,到处都是问题。嗯, 我知道最大的问题了,那就是你弹琴没带耳朵。“ 同志们,知道吗?9年后,最后这句评语才在我的字典中消失。。。。
L女士是个非常典型的德国人,彬彬有礼,但是骨子里面渗透着那种冷酷,上课的时候,她虽然很有耐心,但是所有的问题直言不讳,好多时候搞得我都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手都是哪个了。。。每次课90分钟,山一样的信息量,分句节奏,等等。让我当时最觉得后悔的,就是节拍器问题。上课的时候L女士就拿出节拍器,然后让我把我要弹的东西唱一句,然后就把节拍器,打开,然后,开始吧。。。然后本人就凌乱了。。。也是在那以后8年,节奏不稳定的这个评语,才在我的字典里面消失。。。
那时候,天天玩了命的练,不是练琴,而是基本的,大着节拍器读谱子的节奏,然后是做分析,和声的曲式的,如何分句,和声和节奏的倾向性是什么样子的。我这时候,才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
我的问题是压根没基础。而不是基础差,哪里有问题可以修补一下的事情。我压根就没有问题,因为我练基础都没有,哪里有问题呀?从头开始吧。。。
第一次考学就在我跟L女士学习2个月以后开始。结果那叫一个凄惨呀。。。报了5家学校,全军覆没。。。后来我才明白,在德国考音乐学院,考上的机会远远远远低于考不上的机会。在德国这么多年真正考过的入学考试,我就只有那么几次,个位数。


2025-09-02 04:07: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 怎么回事???
前面写了自己的糗事了。。现在写一个比较囧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亲眼所见。
2011年开始我在柏林上学。我是指挥大师 Marek Janowski的粉丝。我看过他很多排练和演出,对他老人家的技艺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12年9月,大师的一场音乐会,在柏林爱乐大厅。曲目有莫扎特的41还有雷格尔的莫扎特变奏曲,还有普朗克的管风琴协奏曲。正好最后这首协奏曲是我学过的作品,之前看了排练,但是,管风琴的排练由于在演出当天,我就没看,直接听音乐会去了。雷格尔的莫扎特变奏曲巨难无比,但是当天演出真的是无与伦比。满怀期待的我继续听普朗克,其实公平的来说,那天普朗克也很不错,前提是,如果没出那个意外的话就完美了。
普朗克的协奏曲在中间有一大段华彩,以一个管风琴的大和弦开始。结果那天就这里出状况了。我那天跟我一个同学一起去的,小H,德国人,我最好的哥们,也是这些年同学,我唯一真的交下的同学。之前我们俩聊天的时候,小H就说,管风琴麻烦,经常出现断电的问题,那就哑火了。。。
现在大家能猜到发生什么了吧?在乐队停止,管风琴即将开始华彩的时候,那个女演奏家满怀激情的弹下了那个和弦,但是,什么都没发生,相信她当时心里一定跑过无数神兽。。。她又尝试了一下,还是没有声音,这时候Janowski先生回头看了一眼,什么表情都没有又转过去了。这个演奏家在哪里按了有一分钟各种按钮,得说德国的观众还是比较义气的,连笑声我都没听见,这一分钟对于台上的人一定巨漫长,终于,好使了,音乐又进行下去了。后来,大家的掌声非常热烈,即使如此,那个女演奏家也没有返场,估计是怕再出啥毛病吧。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我就是那个苦逼弹钢琴的
2010年,我即将毕业,夏天刚开学,一天早上,我教授就把电话打过来了,跟我说,能不能帮一个音教系的学生弹下钢琴,他们指挥的结业考试要用一个曲子,需要找人弹钢琴,找不到人,让我帮一下。我其实非常不愿意,因为我弹得不好,实在不愿意丢人现眼。。。指挥,本来就没什么在学校露脸的机会,这自动丢人现眼的机会,真的是不想要。。。但是又不好拒绝,因为我教授待我就像父亲一样,我还是答应了,然后问什么时候用,他说,星期四。我去,今天星期三了好不好???我教授,说谱子已经在图书馆了,你去取就好了。我家当时离学校很近,坐车赶紧跑了过去,拿到了那本谱子,我一看Appalachian Spring组曲给13件乐器那版。当时心里窃喜,这货我听过,但是是乐队版的,应该没啥太多的东西。奔到琴房,一打开,我就傻眼了。我了个去,不是一般的难,而且好多大跳真心的不舒服,就这样,琴房里苦逼的练了一整天,也就是能把开头的部分对付对付,这里面我还拿出了很多歌剧院钢琴伴奏使用的花招掺假,其实严格说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没法子,不想出问题。。。
第二天排练了。。。我这个同学小J,后来也学指挥了,而且还考到了魏玛,当时我就觉得他是干这个的料子。排练之前,他看到我来了,打招呼,问我说,你知道今天谁给我弹钢琴吗?这个东西太苦逼了。。。我淡定的看着他,说,我就是那个苦逼弹钢琴的。。。
他哈哈乐了,跟我说,我不挑你毛病,能弹就行。
开始排练了,开始的慢板,一点问题都没有。快板我就被雷了,小J的速度有点快,前两个小节还好,而且他还多少有点Vorausdirigieren的问题,我不知道这个词怎么翻译,也就是说,他指挥的速度其实比我们演奏得还要快总是赶在我们前面很多,因为乐队演奏总是在点后发声,也就是说,他其实应该在我们前面略微一点点,但是他很多,习惯了按指挥演奏的我就凌乱了,后面那句大跳几乎就没有一个音是对的,当时乐队所有的人,虽然是十三件乐器但是弦乐还是多加了点,一共将近二十人,都转头鄙视我一下。。当时,心里想,唉。。。我在这个学校的口碑算是扯淡毁了。。。音乐继续进行,因为速度的确是偏快,后面也错了不少。当时小J也没啥经验。听着觉得不好,就要求再来一遍,可是他依然在不挺的飞奔,而且很多地方速度越来越快,我当时真心的崩溃了。。。这时候,还是我教授心疼我,叫停了,跟他说速度太快了,而且,不要赶,你看他弹得跟头把式的,照顾点。因为就是个排练,考验并不是最后结果,小J要求也不是很高,自然也没说我什么。可是,我之前不是说,有个别地方,我稍微改编了一下吗?我觉得应该被听出来的几率不大,谁知道小J就听出来了,叫停了,问我:钢琴弹的是八度吗?我当时。。汗。。。回答说:不是。。。小J乐了,跟我说,就这么弹吧,挺好。后来小J跟我说,他不得不说,因为考试,他怕评委认为他没听出来。我一想倒也是。
3年后,我自己也有一次去指挥这个曲子,每次听到这个曲子,都会想到这段往事,而且,我在指挥快板的时候,从来都会选择相对慢点的速度,为啥?你懂的。。。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就更新这么多了。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 成长的烦恼 4
那是我第一次指挥斯图加特室内乐团,08年2月。弄完这出也就放假了。老实说,那个学期两次指挥教学活动,两次音乐会,还有一个莫扎特诠释的大师班,弄的人很头大呀。。。终于可以休息了。
可就是最后这一锤子,也要给你添点堵。。。我一度怀疑自己的人品。。。
从我个人能力来说,这套曲目是偏难的,起码Hartmann还有德沃夏克对我当时的水平来说都很难。不过还算有点好处,不还有个欣德米特吗?那个其实很简单。至于Kraus那个交响曲,说实话,白送给我,我都不想指挥。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教学活动,第一次给了我个下马威,第二次呢,临时抱佛脚,第三次,准备的还算可以。这就给了我那么点希望,希望能捞上点什么去指挥。而且,但是有个很重的观念在我的脑子里面,那就是:好学生才有机会指挥。其实就是这个观点是错的。。。。
好吧,前两天的实践下来,只能说有好有坏,好的也不算在呢么好,但是坏的,也没坏到哪里去,那时候还是很多基础能力差,行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弗莱堡的教授甚至好找我谈,希望我把注意力放在钢琴上,说我指挥上面应该没啥大出息。当然我后来用事实证明他是错的,但是我很感激他,这么得罪人的话,能私下找你谈,起码说明人家对你还是负责的,就冲这个,我都很感激他。
我本来满心欢喜的觉得,这次应该能选上,因为我看着,我认为比我好的也就两个,最多三个,我应该能搭上个末班车。可能有人会奇怪了,基础能力不好,为什么还只有两三个人比我好。我基础能力差不假,这只能说明,我可能发展的后劲会很不足,但是并不代表我当时的基本技术能力差。起码我拍子打得还听明白的,有几个学生拍子都没打明白呢。。。指挥是个淘汰率很高的专业,因为没有人在考学士入学考试的时候,就学过指挥了,我指的是系统的学习过,这根钢琴等器乐完全不一样,而且,指挥如果没有乐队实践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学明白,顶多能看着挺唬人罢了。所以,学士考进来的人,都是在双手运动上有一定天赋的人,在其他方面也都可以的人,才能考上。其实,我当时混得比较惨,在于我很实在,我非常乐于把我不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老师帮我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向我这么想。当然,开始老师有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后来在柏林的教授对于我这一点很赞赏,虽然我被他虐得够呛。。。
跑远了。一般在第二天,四家学校的教授要坐下来,商定音乐会的人选。我当时满心欢喜的想,这次起码应该能拿到那个欣德米特的作品。因为我觉得也就是我的师姐还有曼海姆的那个大姐以及斯图加特的一个高年级学生比我强,其他的我觉得都还不如我呢。
但是,结果是,我没有被选上。
W教授晚上给我打电话,对我讲:他本意打算让我拿到那个欣德米特,但是,弗莱堡的教授说,他的那个学生是最后一次来参加这个活动,问能不能照顾,所以他们就照顾了。
放下电话,我就想,这他妈是什么事情???晚上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穿上衣服,半夜一点半我在街上溜达。。。好在德国治安不错。。。我并没有想,我为什么没有选上,而是想,我为啥觉得这么不爽。。。后来,我明白了,我觉得不爽,是觉得这个事情不公平。但是,又一想,世界上哪里那么多公平的事情?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跟我说的一件事,我当时跟我们学校的前院长,钢琴教授FS女士学钢琴,她那时候已经快退休了,身高也就一米五?但是是个非常精神的老太太。有一次在她家聚餐,那是圣诞节,她举杯就跟我们(她全体的外籍钢琴学生,德国籍的都回家了。)说:我们在德国都是异乡人(她老人家是俄裔的巴西出生的犹太人,但她当时已经是德国籍。。),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忍受更多的孤独,更多不公平的境遇,但是,你们要记住,你们只需要记住,你们必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你强大到可以跟人家争一个公平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跟人谈公平。
好吧,让自己强大才是最重要的,说不公平又怎么样?这个星球上从来都是不公平的。音乐这个领域也是一样。寒假好好给自己加加码吧。。。
也许那次就是我整个学习的一个转折点。等我2013年底再一次指挥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的时候,音乐会后,他们的首席Kussmaul先生(他哥Reiner Kussmaul是柏林爱乐卡拉扬时代的首席)拉着我的手说:年轻人,太棒了,这些年你真的成为一个合格的指挥了。我当时很惊讶地问:您还记得当年的我? 他说:还有点印象。不过今天非常好,祝贺你!
不得不说,即使在2013年,我也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作为基本能力做好的学生我只分到了半首作品,但是我根本就不生气不上火,半首就半首,只要我知道我做得好就足够了,半首怎么样?就算不指挥音乐会又怎么样?我想,别的教授就算想把我刷下去,他们也做不到吧?今天回想起来,FS教授的话,更有一番深意。
上课去了。。不更了。晚上争取再更新一篇。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不更了,下午弹了三个多小时钢琴,实在崩溃了,有个同学竟然上蝙蝠序曲,弹得手都快抽筋了。。。真是让手指和错音飞呀。。。明后天再说吧。。。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7 德语!!!德语!!! 1
刚到德国的时候,在国内也学了许久德语,前后加起来有个一年多?自己累得半死不说,家里也没少跟着花钱。
结果刚到德国就无语了。。。
什么都听不懂呀。。。做个分级考试,被人分到初级二去了。。。好吧。。。无所谓。
上课呢,老师休息时候打开广播,我听了半天问老师:这讲的是德语吗? 老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说:是。。。。
好吧。。。学吧。。。
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交流没什么问题了。也不怕什么了,上课跟老师交流,居家过日子都没啥问题了。这时候,我已经读到中级2了。按照现在的分类应该是C1的水平。
这时候,我在语言学校的德语老师D先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首先他选择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语言学习主题,我们不再仅仅盯着语法,阅读,作文这些东西,而是把语言的应用放在了首位。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德国的历史,世界宗教。当然这期间我们依然要有作文,阅读和语法,但是对于语法已经是比较高级的书面德语的语法,比如动词和名词的固定搭配等等,老实讲,这方面的语法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了,因为音乐学院几乎是用不到写论文的,而且当时音乐学院对于学生的语言 要求是0,也就是说,就算你不会德语也能考得上,当然也会闹出很多乐子,这个后文也会讲。
语言班上对我来说最闹笑话的就是15分钟的自由演讲,当时老师给了我一个题目,具体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当时我口语中的语法错误,竟然记满了整整4块黑板。。。而且这种错误不是什么冠词错了,在我们学德语的过程中,冠词错误基本不算错误。。。但是各种沿用的语法错误,比如从句的动词位置,动词的变位等等,一大堆。。。当时D老师找我谈话,他说:我不是有意在让你出丑,我只是在提醒你,要注意口语的准确性,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口语语法错误一大堆的人交流,我不否认,我能听懂你的意思,我也不否认,对于亚洲人,口语不出错误的可能性很低,但是,你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其实,我感谢每个让我出丑的老师,无论语言的,还是专业也,在这个基础上,我才能更多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我2004年开始进音乐学院上学的时候,我的德语已经很好了,可以应付上课,口头报告,阅读和简单的写作了。起码,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和理解障碍了,当然生词总是有的,但是不懂的就问,人家解释了也就能记住了。
2004年冬天我开始在卡塞尔音乐学院学钢琴。当时的课真的不少。当然最令我头疼的是F先生的音乐史。。。。为啥呢?不是F先生讲的内容有问题,而是这货讲课就跟不喘气一样,语速奇快,而且说的句子语言艺术比较高,句子比较长,他能一口气说一个句子说三分钟,你说这样的奇葩可怎么办。好多亚洲的同学还试图在他的课上做笔记,结果就是笔记也做不好,也没听明白他说啥,我就只能什么笔记都不做,全神贯注的听,然后课后按照自己的记忆把他讲的东西写出来。而德国人都是拼尽全力的在记笔记。终于有一天,他注意到我这个什么什么都不做,就盯着他听课的人,他停下了,问我:为什么不记,有什么问题。。我当时也很不客气:您语速太快了,我要是记笔记我记下来一句的工夫起码能丢掉6句,然后一节课我只能记下来七分之一的东西,我还不如想法子听懂了再说。这时候一个德国同学很仗义的举手对F先生说:您语速太快了,我作为一个德国人都觉得理解困难记录困难,更不要说一大群亚洲学生了。。。这里面不能稍微解释一下,在德国音乐学院里面,亚洲学生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其中韩国人的比例简直了。。。如果没有韩国人,估计所有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可以在一天之内考完,因为会少95%以上的人。。而且韩国人的德语简直连渣都算不上。。。。后面会讲韩国人出的笑话。这里就不提了。
F先生被学生们抗议了一下,也算注意了这个问题,后来真的照顾我们一些了,但是,上他的课真心的累呀。。后来我才知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也跟F先生算是师兄弟,他是我现在的一个教授的学生。但是,最有意思的在后面。
在卡塞尔读到第三学期,我决定提前进行自己的理论课考试,这里面包括作曲技法,视唱练耳,作品分析,还有现代音乐和乐器法。因为我实在觉得没必要继续学了,因为我绝对可以对付的过去这些考试,考完了我会少很多课,这样我可以专心想法子考指挥!所以我就报名了。其他的都好,作品分析的主考官就是F先生。也不知道他那天哪根筋不对了,我进考场的时候,他就一脸坏笑。。。我们的考试都是口试,给15分钟时间准备,分析一部作品,然后老师问,我答。等我准备完了,进了考场,F先生看着我,问我:你准备好了?我回答:准备好了。F先生:那我们开始了。于是F先生开始发问,语速跟他上课的时候一样的快,我也毫不含糊,用跟他一样的语速回答。然后他不断的提速,我也不断奉陪,不知道的一定以为我们这里打架呢。。。问完的最后一个问题,我回答完了之后,F先生长出了一口气。F先生说了一句话:这次我真的相信,我上课你都能听懂了。。虽然我觉得有一个地方我说得不够清晰,但是F先生依然在这个科目上给了我1分(在德国12345,1分是满分,4分是及格。)。F先生教我的那一年多,不仅仅锻炼了我的音乐专业,也强大的锻炼了我的德语听力,在他以后,我几乎没觉得哪个音乐史的教授说话让人接受不了。不过后来我真碰上了一个。。。那就是我后来在柏林的教授,他语速虽然慢,但是他的话好多我听不懂,得不停的问,但是就因为如此,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025-09-02 04:01: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0. 理论和视唱练耳 1
老实说,我从来就没学过什么理论。。。视唱练耳的训练嘛。。其实之后在德国学指挥的两年以后才有真正的训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师教我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我知道的。。。
当年上高中的时候,我老妈给我找了个朋友,一个指挥,教我和声,当年他老人家也是风云人物,在中央院的时候,拿过仅次于李心草的和声高分。他老人家给我的话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且他很有方法,不是他教我,而是他让我看书,然后给他讲课。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老师偷懒,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可是他老人家太忙了,所以,给我上了四五次,也就不上了。
从此以后,我自己读斯波索宾的和声学,乐理。乐理完全自学,和声学也算是有人给我带带路,之后的都是自己看的,自己也做些题,然后在钢琴上弹,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到了德国以后我前文提到的W先生也主要是把数字低音的基本模式教给我了,然后就让我把数字低音填出来,作为和声进行技术的训练。这个训练其实比给旋律配和声容易太多了。特别是斯波索宾那本书的练习,简直就是扯淡,学到属七和弦之前的练习绝对都是白费,因为由于目前所学习的内容,给那个旋律配和声,只能配出一些音乐史上少见的奇葩和声进行来。。。但是数字低音都是成型的音乐作品,是实际的东西,只不过是没有把和弦写出来的,把标了数字的低音拿出来,上面的声部就固定了,也就是说,和弦因为低音和数字代表的音程关系就已经决定了,至于选择什么排列方式就是自己的事情了,然后可以训练和弦中的声部进行规则。然后就是把德国的和声体系给我讲了,其实,很多人纠结体系,在我看来,只有没学懂的人才纠结体系。。。因为和声学的体系本来就是内容的体现,只不过体现的方式不一样,后面的原理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以级数为原则,还是以标功能为原则,都是强调基本功能和终止式的构成,所以,体系只需要适应一下就应该可以接受的。。。。
至于到了卡塞尔,真正我觉得有意思的,值得一学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严格对位,没有小节线的音乐,然后四度都算不协和音程的东西。那个倒是很好玩,但是,老师教的太少了。。。也就是一个音对四个音的那种二声部对位,我还没觉得过瘾呢,他就要我结业了。。。好吧。当时考结业的时候考了个1.5。作品分析就更觉得没压力了。。当时做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真是让人觉得没劲。。。几乎没觉得困难,很不能理解那帮德国人咬牙瞪眼个什么劲。。。
于是,时间到了2006年,我考上了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的指挥,到那里开始学。我首先要解释一点,在那个学校里面,指挥和其他的专业的理论水平要求是一样的。实际上,可以说,理论水平对于其他乐器和声乐的学生来讲都太难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我依然没有啥压力,不过我的理论老师R先生是个非常让我讨厌的人!!!!但是,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和音乐家,我甚至后悔当初没有跟他学作品分析,没有从开始就跟他学视唱练耳。。。当然,做他的学生,脸皮得厚。。。这个人的嘴。。。
第一次上课做一个数字低音题,做完了他在钢琴上弹,对每个人进行讲评,然后开始各种吐槽:你丫把谱号吃了?谱号呢??为啥符干和符头没连上?你脑袋和脖子是分开的?为什么这个二分音符占据的空间跟两个四分音符差那么多?他们演奏出来的时间难道不是一样长的吗?你就不能把四个声部对齐了?临时升降号哪里去了?忘了???我家里地下室有一堆,你要是需要,我下回给你带点来。贝多芬?你丫的能不能不跟我题贝多芬?贝多芬是音乐史上唯一一个特例,把谱子写的那么草,除了他你们还能找出谁来?年纪轻轻就不能跟人学点好的?非得跟人家学草书?
好吧,这种话上来,90%以上跟他学的学生都讨厌他。。。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挖苦人的时候真的是不讲情面。但是,他的道理,我很支持。他总说:你们的谱面书法,代表了你们是否用心了,代表你们创作时候的心态和严谨程度。你如果把一个二分音符加上两个四分音符的四四拍记谱写得跟四三拍一样,你作为演奏者会出现失误的。
最后这句在我后来的实践中真的碰上了。我在学Elektra开场的那个歌剧片段的时候,谱子印刷就出了上面说到的问题,一个二分音符占据的空间太小了,个四分音符几乎是一样的,我在第一次弹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弹成了四分音符。。。。后来我也见识了我这个老师自己的书法,他自己手写的作品,工整得像印上去的一样。
R先生总是强调,一个作曲家(虽然我们根本就不配叫作曲家)的书法反映了思维,像贝多芬那么乱的书法的作曲家整个音乐史上就那么一个。有一次他甚至拿出了一本雷格尔的手稿彩印件,上面每个声部甚至都是用不同颜色写出来的。。。R先生总是嘲笑我们,就你们这么漫不经心,你们学出来的作品能听吗?我不得不说,他说得非常有道理。
头两个学期,他基本上就是训练我们很少的一部分东西,通过数字低音训练我们的基本和声声部处理技术;基本的和声分析;对每个调各个和弦功能的训练,具体的就是他指定一个调,然后问我们比如降D大调的重属和弦是哪个,必须马上回答;再有的就是在钢琴上弹音乐作品的和声骨架;一些基本的对位技术常识。
我当时很纳闷,我们后面学什么,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不算难,也不算怎么新鲜,当时满脑子都是咱们中国人的概念,就是这两年多,他得给我们灌进去多少作曲技术,按照这一年的速度,也灌不进去什么呀。。就在第二学期还有两节课就要结束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把我差点吓尿了。。。R先生:同学们,你们经过一年的学习,我觉得我可以教给你们的,我都教完了,你们的作曲技术没什么可学的了。。。我当时就一个字,汗。。。。R先生看着目瞪口呆的我们又说:所以我们从下个学期开始,要进行创作了,但是,你们应该都从来没写过东西,所以,我不会让你们自由创作,免得你们弄出一些见鬼的东西来;我的考虑是你们模仿两个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进行创作。我也大概的选了一下,我觉得对你们这伙人,舒曼风格的合唱作品和勋伯格Op. 19风格的钢琴作品比较好。假期留给你们的任务是把舒曼的合唱作品都找出来,做一下分析,然后把勋伯格Op.19的谱子找到,然后自己看一下,开学的前三周我会从Op. 19里面选出两首,同时在舒曼的合唱里面选出两首作为例子,让你们进行分析,然后,你们就开始创作。每周至少要交给我一首合唱或者是一首钢琴作品。
阿弥陀佛呀。。。这是要往死里整的架势呀。。。。能再坑爹点吗??
在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有个水平测试,或者叫资格考试,这个考试我打了2分。R先生有意难为我,视奏和声结构的时候,他塞给我一个巴赫的英国组曲的片段。额滴神呀。。。我都凌乱了。。。我都不知道我怎么弹下来的。。连另外一个考官都乐了,跟我说,难为你还能顺下来,虽然错了不少,不过还行呀。巴赫就是比较难的东西。(现在看来,所有的这种东西,属巴赫的东西最难弹,当然最难的还是无伴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作品,没有准确的和声感觉,根本找不到北。。)R先生讲评的时候,对我说:XX(我的名字),你是我见过的非常有头脑和音乐智慧的学生,但是你学习太漫不经心了,我不喜欢你这样,我希望你能非常谨慎,非常用心的对待你的职业,我很希望你也能学作曲,但是,学不学是你的自由,我希望毕业的时候,你能给我拿个1分,因为我认为你有这个能力。
说到这里,我其实很伤心。。。3年后,我没有拿到1分,我甚至只拿了一个3分。我不否认R先生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也许在别的老师那里,我至少也能拿个2分,但是我不怪他,我认同他对待我的态度,尽管我让他失望了。我打心里不希望让他失望,结业考完的那天,他沮丧地对我说:你应该是1分的学生。我当时就落泪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在面对那么多内容的时候,我只可能选择保全一个层面,不可能保全所有的。具体的细节后面我还会说。在我离开卡尔斯鲁厄3年以后我再一次回到卡尔斯鲁厄的时候,我见过了我原来所有的老师,独独没有去见R先生,因为我不敢见他,也许他对于一个让他有点失望的学生并没有记恨(因为作曲技法结业后我还跟他学了3个学期的视唱练耳,他在这个科目上给了我1分。),但是,我还是很惭愧,不敢见他,在我整个留学期间,只有那么一次,我让我的一个老师失望了,我很多时候做梦都希望,我能再去考一次,把那个1分拿回来,让他高兴一下。但是我已经做不到了,我甚至在最后一个学期想尝试,学校以我已经通过考试为由把我拒了。。。而R先生也叫我不要瞎折腾了,他不想多看一份卷子,多做一次口试。。。也许对他来说真的没什么吧?可是,我每次想到他,都会想到,我没有打1分。人生总是有点遗憾的呀!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从今天开始暂停更新,因为有事。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2. 理论和视唱练耳 3
我终于又有点时间写了。。。
好吧,这学期要毕业考试,5月还有三分之一场音乐会。。。不知道能不能正常更新了。。。
经常有人问我,德国的视唱练耳难不难。其实呢,某些东西跟国内的比起来,真心的简单。但是某些又真心的难。。。由于我是绝对音高,在视唱练耳这个方面被雷焦了的情况不太多,不过每次都很雷,很雷。。。
第一次被雷是在2004年,我要考曼海姆音乐学院指挥前一个多月。我跟曼海姆的指挥教授E先生上了一次课,他认为我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但是他有一天突然问我:你小子视唱练耳咋样?我回答:还成(其实想说很好的。)。他想了想说:你去找一下我们学校的G教授(女的),然后去旁听一下她的课。G教授是德国很著名的视唱练耳专业的教授,还有一本关于音准训练的著作。我战战兢兢地给她打了个电话,她很和气,我问她, 考指挥的视唱练耳考试需要什么水平?她说:其他专业毕业的水平就够了。。。当时心里拔凉拔凉的。。。好吧,我还是老老实实去听她的课吧。。她竟然也很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我就找到了她。她当时犹豫了一下,问我:现在是视唱练耳专业的课,你想旁听吗?我说:听!后来真心的肠子都悔青了。。。
当时来了三个德国人。我们四个坐下了,G教授压根也没废话,直接说,我们今天做4个练习,每个练习我弹8次(当时心中窃喜,国内 也就弹三遍)。第一个练习就是节奏练习,一共8个小节。我先给你们弹旋律,然后你们自己记录节奏,练习是四四拍的。
然后我听到了一条很简单的旋律,当然没有节奏,仅仅是单音,她甚至还加了些和声进去,也就是一遍,我就完全记下来了,一点点压力都木有。。。然后噩梦开始了。。。
这条加在上面旋律的节奏具体是什么我已经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是我只记住了一件事:几乎没有拍点上有音的时候,所有的音符都以一种极其匪夷所思的情况出现在教室里面,第一遍过去了,我也就是把小节线画出来了,还有至少两个小节线是穿在一个音符上的。。。啊。。。我脑袋嗡的一声就大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八遍也过去了。。。我记下来两个小节?最多也就是两个小节。。
然后第二个练习,旋律。卡卡,这个应该没有问题了。但是我又错了。。。其实条件一说,我就已经SB了。。。要求是她在F大调弹一个旋律,我们在降A大调记谱,不许记录F大调的旋律。必须直接降A大调记谱。。。啊。。我已经抓狂了,这货简直就是残害绝对音高的人。。。这简直就是拿脑子硬算呀。。。可是还有节奏,临时升降号,等等等等。。。反正,八遍下来,一个八小节的旋律我已经彻底残了,也就是记下来一半。。。
第三个练习,一个三声部的进行。好在我已经有一定心理准备了。。。不过还是雷了个巨焦。。。那个三声部几乎没有任何和声因素在里面。。。而且听到第四遍才可以动手记。。。对于当时听斯特拉文斯基都觉得不协和到极致的我,已经彻底死菜了。。。
第四个练习,听和声,但是只允许记录低音,并且把数字低音所要求的数字和和声功能写出来。好吧。。。先记低音,这个问题不大,然后听和弦写数字,然后算功能,好吧,八遍真心的不多。。。八遍弄完了饿,也就记了一半多了一点。。。
好吧,一个小时的课,四个题目,32个小节。我加起来连两个练习的量都凑不够。。。当时深深的恐惧呀。。。。。G教授还特意看了一下我的“战果”,G女士竟然说,还算可以。。好吧。。。。她对我说:这是视唱练耳专业的班,所以很难,你的考试不会这么难。。。
好吧,接下来两周,我几乎旁听了G教授所有的视唱练耳课,给我最大也是最深刻的是考试班的那帮学生。几乎都是5-6学期的学生,也就是我们中国大三的学生。都是管弦专业的,最牛逼的是上课开始的时候,G教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巨难的节奏,大概20小节左右。这群家伙竟然在老师给了基本速度以后,用笔在桌子上面整齐划一的敲出了那个节奏,中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掉队,那时候,我才仅仅将那个节奏看了一遍,好多地方都还没有弄明白变节奏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人家一遍都已经打下来了,不仅没有人掉队,就连一点点的迟疑我都没有感觉到。当时真的是下巴砸在脚面上了。。。啥叫差距呀。。。
后来我跟G教授聊过这个问题。G教授说:这群乐队生物在乐队里面节奏读太多了,不复杂点都对不起他们。亲呀。。。我想当指挥,如果还没这帮人强,还是死了算了。。。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4. 理论和视唱练耳 5
写个理论和视唱练耳的总结吧。
都说理论和视唱练耳是音乐家的必修课。可惜,我真心没看见几个国人把这些东西变成生产力。其实我的题目里面就已经提到了,理论和视唱练耳是绝对不可以分开的。在国内,就是把这两科分得太开了。视唱练耳往往以听音符为主,很多东西弄得相当的复杂,但是,仅仅就是为了难而已,很多人学完了,往往没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自己的能力。当然,我们中国学音乐的人很多人以自己是绝对音高而自豪。其实这个真心没必要。我在R先生那里上给绝对音高的视唱练耳课,他往往强调的是抑制我们的绝对音高听觉,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绝对音高能力。他老人家也不算失败,在三年左右的训练里面,我终于在日常学习中基本上抛开了绝对音高的听觉,尽管有时候,它还会不由自主地跑出来,但是已经完全不会干扰我了。而在国内,理论教育也真心的是不给力,我估计丢给普通学生一个音乐作品,他们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出来,而就算做出来了,即没法子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为自己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没有法子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为自己诠释作品的理论依据。
我记得我在中国第一次接触和声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强调过听觉,但是,他真心没讲出来怎么用听觉学和声,也没讲出来该注意什么。。在国内上大学的两位和声老师一个就是做题,一个就是跟我们说和声很难她学了七遍才明白,然后丢给他一个肖邦叙事曲的和声分析都给我将不明白。。。。
好吧,不吐槽了。到了德国,依靠在中国死记硬背的理论底子,在德国考入学考试竟然无往不利。如果说我这个还算过得去,最牛逼的莫过于咱们吧里的hippowitz童鞋,他刚来德国考试,在德语一句都不会的时候,理论竟然考了满分。。。
这时候大家一定认定德国理论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吧?没错,从入学角度看,普遍比中国简单。对于习惯了,中国考试强度的孩子们,应该不算啥大问题。一般在中国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这边考过都不是问题。但是,我最上面强调的一些问题在很多留学生中依然会看见。
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德国大多数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都是自己在学习乐器的时候就跟老师学到的,很多老师把视唱练耳,理论知识都融合在专业课里面了。只有真心打算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上高中以后才有人选择上一些理论和视唱练耳的课。但是我们的孩子水平似乎比他们好,为什么大学教育5年过去了以后,很多时候,我们的优势就已经不明显了,如果离开大学各奔东西再过20年,人家会比我们强大很多。这个现象在所有的音乐专业领域里面都有,无论是器乐,声乐,指挥还是作曲和理论。我今天就想从理论和视唱练耳角度说说这个问题。
在德国学理论课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试图在3年左右的理论课里面把所有的理论形式都灌输给学生。无论是和声,对位,还是配器。因为这也是不现实的。其实看看杨立青先生那本配器法的巨著,说实话,我想从头到尾仔细看一下,每天花一个小时看看,也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这还是在我对于很多问题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以后呢。对于什么都不懂的学生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而在德国视唱练耳则强调对于音乐现象的认识。这里面有对于结构的听觉分析,对于和声的听觉分析,识别和声的基本属性,识别和弦的位置,识别多声部之间的关系,但是唯独不在意的是具体音符是什么。就像曼海姆的G女士总是对我讲,音乐存在于和弦和音程之间,而不是存在音符上面。这是绝对的金玉良言,如果没有音符之前的音程关系,没有音符之间组合成的和弦和对位关系,那么音乐本身就么有任何意义了。相反我见到过些耳朵很凌厉的人,连基本大三和小三和弦的色彩都分不太出来,他们可以第一时间说出和弦是哪些音,但是却无法说出这是什么和弦,得用脑袋算,那么这样的人视唱练耳成绩再好,也只是对付考试而已,这不是音乐家的耳朵,而是机器的耳朵,因为他们只认字母不认单词,这样的人如果学外语恐怕一辈子也学不好。所以,在德国所有的老师强调的都是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基本认识方面的东西,以及一部分实践的道理,在视唱练耳和理论课上面用听觉和理论之间进行验证,而不是理论就是纯动脑子算,而视唱练耳就只看谁写对的音符多。
举个例子,前一段有人发了一段海顿的四重奏求和声分析,我和Basson童鞋对于一个和弦的认识就有非常巨大的差别。我不否认Basson童鞋对于理论方面还是下过不少功夫的,这里拉你做反面教材了,别生气。。没别的意思。就是当个例子。。一个和弦Basson同学靠脑子算的,和我用听觉听出来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当然,他的结果我在某位国内很出名的专家编订的钢琴旧约圣经里面也见到过,Basson同学得出这种结果非常可以理解,但是哪位专家,我就只能呵呵了,就当我敬老了。如果理论不是以听觉作为验证的话,那么理论就是假的。音乐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算的,总是无调性音乐,总是现代派们的音乐很多已经近乎数学了,但是他们仍然强调听觉上面的理论认知,无论是倒影,还是蟹型运动,还是卡农,都需要在听觉上面能让人识别,让人接受。这里面稍微跑个题,吧里总有人强调作曲家创作主要是感情,呵呵,我能说,我们在作曲课上面跟R先生说这个时候被他骂成Bullshit吗。。。。只有外行才过分强调情感。作曲家强调的是如何表现这个情感。作曲家不是因为情感比我们丰富才写出伟大的作品,而是他知道如何用音乐表达他的情感。我看好多发言的同学比贝多芬多愁善感多了,可是打死你们你也写不出贝多芬那样的作品,不光是你们,你们知道贝多芬的作品已经气死过几代欧洲作曲家了吗?
只有在听觉上能够印证理论的规律,才有可能记住一些音乐现象,比如主题的构成,终止式的构成,模进,赋格的呈示部。仅仅靠读谱子算出来的东西,那都是假的,因为你从听觉感觉不到这些内容,又该怎么去表现他们呢?这就仿佛厨师不知道材料的味道,只是照着菜谱的样子做菜,那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大学的理论和视唱练耳教育,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事传授一种意识,一种学习音乐的意识,在读谱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听音乐的时候需要注意听些什么,哪些是诠释,哪些又是作曲家的意愿。如果能完成到这一步,那么基本上就具备了自我完善的基础,在学习每首作品,倾听每首作品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把作品拆开,仔细观察,理解。这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可以准确的了解时代的变迁对于作曲技法的影响,也可以清楚的把握音乐史里面音乐演化的方向,这比任何一本音乐史著作都更加准确,精彩。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很久没更新了。回国两年了。实在没时间更新。今天更点。
说了很多音乐上的,也说点生活上的吧。
放假???放假!!!!
我是2002年10月底去德国,当时没什么朋友,还被人骗了一道。到了圣诞节前夕,终于放假了,12月24日,我上午在家练完琴,吃完了午饭,看了眼冰箱,决定去买点东西的。结果。。。。
到了超市,发现超市,放假了!!!!!!!!
作为刚到德国的留学生,虽然知道德国周日超市不开门,但是没想到,竟然12月24日就放假了。其实是我自己脑袋有问题,在国外12月24日相当于中国的大年三十,自己不知道,所以,就惨了。其实在柏林,还是有地方可以买到东西的,但是我刚去,又不认识别人,好不容易认识一个骗子,还赶着这个档口回国去骗我爸妈钱去了。
好吧,买不到,咱出去吃。
结果。。。。。竟然饭店也都关门了。。。这是要饿死我的节奏?当时纯属脑袋秀逗了,其实当时找中餐馆或者麦当劳这些快餐店,应该还是能吃上饭的。但是!!!当时在德国我即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更没有智能手机,就更不用说大众点评了。。。所以,认了吧。。。回家,打开冰箱,还有半颗西生菜,一包500克的意大利面,外加半桶酱油。就靠着这个我活了三天,27日超市开门,我早上8点就去了,买了一通吃的。回家给自己做点像样的。。。。
从此,在德国,所有的假期之前,我都必须要在此之前买东西。必须买。饿怕了。。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年吃过的暗黑料理 1——可怕的大头菜
虽说德国人是来自地狱里的厨师,但是本人作为一个吃货,也是啥都能吃的主。但是真的真的有时候会被德国人的黑暗料理吓到了。。
大头菜,也就是卷心菜,在德国是很常见的菜,但是,你要是把它当做国内的卷心菜,那可就坑爹了。。。
我第一次买大头菜是因为在国内我比较喜欢吃,而且,这家伙也便宜。买一颗还不到一欧元。所以,买了一颗回家打算吃一下。德国用电灶,这玩意,用坑爹来形容是完全不足够的。这东西耗电量大(在德国电费又很贵),据说是3千瓦的,而且热得巨慢,具体能有多慢呢?我在德国“炒菜”(为啥加引号看后面就知道了),可以先把灶打开,然后放上油,然后洗菜,切菜,等着,等到锅热到冒烟了,看上去马上就着了那样,再把菜丢进去炒。够慢吧?更糟糕的事情在后面,锅这么热了,把菜扔下去一瞬间,就听得“嘶”一声, 锅就安静下来了,由于菜比较多,再有点水,一下锅,因为电灶的火力不够,锅就凉了,当时我心里跑过无数神兽,唉,喝杯水,等等吧,慢慢的,过了能有将近两分钟,锅又开始丝丝拉拉的响起来了。好吧,慢慢炒吧,炒个菜绝对锻炼身体,炒了能有15分钟,我实在受不了了,出锅吧,将就吃吧。结果吃了一口,我实在受不了了。菜硬的简直了,感觉里面的脉络像木头一样,活像在嚼木头。算了,算了,倒了吧。。。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完了,也跟德国人没啥关系,关键的是,晚上我房东过来给我送了一把椅子过来,看到我吃剩的四分之三颗大头菜,老头一看,问我,觉得这东西好吃吗?我说,不太好吃。老头子说,看来你不会做。我给你拿回去,我明天做好了你过来取。我当时一想,那就试试吧。就回答他说,好!
结果,第二天中午,老头给我打电话,让我上楼取,然后给我一个乐扣盒,跟我说,好好吃吧!味道好极了,吃完了记得把盒子给我拿回来。我乐得屁颠屁颠的回家了,打开一看,我差点没吐在盒里。。。大头菜是被煮出来的,估计煮了好久,而且剩下的四分之三颗菜,被切成三块煮的,煮完了在上面放了黄油和沙拉酱。好吧。。好吧。。我把这个菜直接找个有颜色的塑料袋装上了放在水池子里面,等晚上,看老头离开了我飞速跑出去把塑料袋丢到了垃圾桶里面,上面有扔了点其他的垃圾进去。。。


2025-09-02 03:55: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北方熊1981
  • 小快板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再写点。
那年吃过的暗黑料理 ——德国的米饭
米饭,似乎不应该算暗黑料理吧?那你就想多了。我们中国人对米饭的认识,和德国人完全不一样。由于我是东北人,所以我觉得米饭应该是东北大米这个样子,当然了,我在武汉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武汉大米没有东北的好吃,但是,即使如此,中国最难吃的米也跟德国的没法比。
德国的米饭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德国的米饭是不成团的,也就是说,一粒是一粒的,就跟一堆小石子一样。而且,他们超市卖的米都是黄的,煮出来有股捂了的味道,而且得放居多的水。
这不得不说我们食堂了。。。
我们食堂的米饭。。。啊。。。。。
一次我去食堂吃饭,刚下楼(我们食堂在地下室),就闻到一股香味,应该是烤肉,我冲下去,看了一下,烤肉加米饭。哈哈。能吃顿好的了!!我买了一份,拿好Salat,我就去取主菜了,结果盛饭的大妈拿着勺子舀了一勺米饭,放在盘子上的时候,感觉都能听到米粒撞击盘子的声音,我当时觉得胃都有点抽抽,然后烤肉加上肉酱放在了米饭上。这时我想,实在不行就把肉吃了,稍微吃点米饭得了,结果这时候,大妈又拿勺子盛了点东西扣在了肉上,我定睛一看。我靠。。。。酸奶。。。。。
好吧。。。。
我也都吃了。。所以,我回国了以后,没有啥我不能吃的。。。。我觉得我跟小强差不多。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古典音乐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