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阁立志传5吧 关注:87,377贴子:2,122,831
  • 8回复贴,共1

论家康为什么没用武力统一日本,不晓得有人发过没,发过也别抽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过几次教训后知道1楼是要给我们伟大的百渡殿下的


1楼2007-11-11 17:57回复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后,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征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后,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着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后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1600年,他进攻上杉景胜。接着于当年9月的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国政权。 

     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设幕府。1605年,把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退居骏府城,但作为大御所仍然掌握着军政实权。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实现了所谓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于骏府城,终年76岁,葬于久能山。翌年,追谥正一位,受东照大权现的敕号,后改葬日光山。 
    本能寺之变以后,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 
     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 
    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长久手,就是出于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于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折点。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是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德川家康没收了87个敌对性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414万石(一说没收了90个大名的领地),减封了三个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207万石(一说减封四家大名领地)。其中的3/4转封给自己的功臣和亲近大名,其余的1/4划为德川氏的直辖地,再加上甲斐、信浓、美浓、近江、越前、佐渡、陆奥南部等地区的直辖地,总收入量达6万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还把佐渡、石见、伊豆等地的重要矿山和京都、大坂、奈良、骏府、长崎等重要城市和港湾地划为幕府直辖。这样,幕府就几乎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重要财源。 二是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据对幕府的向背,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他的儿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这一类叫做“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这叫做“谱代大名”,“亲藩”和“谱代”是幕府政权的支柱;第三类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吉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 
    


    4楼2007-11-11 17:57
    回复
      2025-08-22 08:11: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分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分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第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 
      其实家康只不过是给了诸功臣一个大名的名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各位武士的最高荣誉了,全国大部分的收入其实还是在幕府手里,家康确实是聪明人,既然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只以一个虚名就能统一全国,那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况且那时的日本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喧嚣,两征朝鲜的劳民伤财,人民迫切的希望早日过上好日子,家康此举也可以说是顺应了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试想下信长的残暴、猴子的荒淫,即使是真的让他们坐天下又能坐几天?本能寺不正是因为信长不满意光秀所准备的食物而当着众人的面让光秀难堪而引发的吗!所以,我认为家康不仅仅是大家略带调侃的“战国第一忍者”,更是战国第一智者! 
      千万别说家康的天下得来的不光彩,近有猴子、远有唐朝的李世民,可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功绩,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他们都是真真正正的英雄、赢家。现在反观信长天下布武时的豪迈,倒让人觉得有点可怜了。


      5楼2007-11-11 17:57
      回复
        不顶要下去了


        6楼2007-11-11 18:01
        回复
          我顶


          IP属地:北京7楼2007-11-12 09:46
          回复
            .........


            8楼2007-11-13 18:53
            回复
              武力是政治解决不了政治问题时所无奈采用的手段…


              IP属地:贵州9楼2007-11-13 21:23
              回复
                "不战而胜"应该是所有大政治家的首


                IP属地:广东10楼2007-11-14 13:30
                回复
                  2025-08-22 08:05: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MS之前发过。。。顶。。。。。了


                  IP属地:澳大利亚11楼2007-11-14 1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