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会写下这么一个一本正经的题目,然而对于《士兵突击》,这是我最想说的话题。
如果剧中所有的角色,无论军衔高低都可以称为“士兵”的话,实在是有太多优秀的士兵了。一诺千金的,宁折不弯的,坚毅睿智的,甘为人梯的,勇于思辨的,机敏好胜的,诙谐乖巧的,还有编剧导演着力突出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可是很难用一个词描述钢七连连长高城。剧中人对他的评价,“将门虎子”、“装甲老虎”,实在只是他最表面化的一层而已。如果只有他的刚毅、铁血,“钢七连”不会成为那样一支即使消失了还稳稳盘踞在每个人(包括它的对手)心里的部队。他的出身注定他是一个有着贵族气质的军人,尽管许三多在他训话的时候注意到他的笑容既“神秘又谦虚”,他骨子里始终是骄傲的。
于是即使是打了败仗,他依然可以对着全连喊:“失败是成功的亲娘!”
即使是七连散了,他依然可以对着其他连找他的人怒吼:“火化了!”
即使是对已经成为“兵王”的许三多,他也可以评价:“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一个月之前还哭哭啼啼,这家伙眼泪一擦小脸一绷就收拾我的人……”
即使在七连解散这样最不堪的时候,面对他看成是自己“地狱”的唯一剩下的七连的兵,也可以自嘲:“某军长的某儿子和某猴子。”
纵观全剧,会发现几乎在任何情境下,他的幽默都没有迷失——这需要怎样一种能够把握生活,从而调侃生活的自信啊?
剧中从学识到能力都能和他一争,甚至在他之上的特种兵队长袁朗,很难不引人互相对照。他在选拔老A时对每名队员鞭辟入里的分析,让人觉得在他面前,无论再怎么伪装,你只能是透明。于是就连扮演他的演员都觉得这种过于精致微妙的生活“太累了!”
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摆一个与印象中的军人很不相符的造型从他的队员面前爬过,解释“老A”一词的由来,我想这个时候坐在队伍中的三多,一定会和我一样怀念连长永远只有直线与折角,仿佛不会出现弧线的身影。
还记得在魔鬼式特训中袁朗和三多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三多悄悄地提醒:“你对他们说,生活是美好的,希望在等着你们!”
袁朗“微笑”的脸似乎用了不到一秒就变成了铁面:“理由过于天真,扣10分!”
虽然在那样的场合用“美好生活”、“希望”这样的字眼确实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当这些都被斥为“天真”而无立足之境时,当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没有信念支撑时,老A的部队还有什么?即使仅仅是安逸地坐在电脑面前,我也感觉到一股寒意,从头顶窜到脚心。
在和袁朗的对话中,虽然已经身为老A的一员,三多提到钢七连时还是“我们”长“我们”短的;在“艺术人生”现场,当钢七连的战友上场时,全场响起了最持久最热烈的掌声……
也许永远不是老A的对手,也许史今和伍六一不可能像双硕士的吴哲在军队中走那么远,可我相信仍旧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执拗地认为,只有钢七连是唯一的。
班长和班副固然是值得尊敬和仰望的。如果我的一只手被锤砸了,我真的没有勇气用另一只手掌钎;如果我的一条腿瘸了,我或许很难再考虑“瘸的是否只是腿”的问题。当始终铭记并践行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他们不得不放弃,或者为了某种更高的坚守而放弃的时候,敲在电脑上的泪滴,竟已能够止不住地流淌……
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连长一样一生笑傲,一个也曾“暧昧”,也曾“俗气”;一个总爱咬牙生扛,凡事务求成功,却逃避不了那宿命般凄美的离去。
谢谢康导的坚持,始终没有让连长在人前流下一滴泪,即使承受的是剔骨割肉般的剧痛。于是他的泪,观众只好成倍成倍地替他流了。
如果剧中所有的角色,无论军衔高低都可以称为“士兵”的话,实在是有太多优秀的士兵了。一诺千金的,宁折不弯的,坚毅睿智的,甘为人梯的,勇于思辨的,机敏好胜的,诙谐乖巧的,还有编剧导演着力突出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可是很难用一个词描述钢七连连长高城。剧中人对他的评价,“将门虎子”、“装甲老虎”,实在只是他最表面化的一层而已。如果只有他的刚毅、铁血,“钢七连”不会成为那样一支即使消失了还稳稳盘踞在每个人(包括它的对手)心里的部队。他的出身注定他是一个有着贵族气质的军人,尽管许三多在他训话的时候注意到他的笑容既“神秘又谦虚”,他骨子里始终是骄傲的。
于是即使是打了败仗,他依然可以对着全连喊:“失败是成功的亲娘!”
即使是七连散了,他依然可以对着其他连找他的人怒吼:“火化了!”
即使是对已经成为“兵王”的许三多,他也可以评价:“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一个月之前还哭哭啼啼,这家伙眼泪一擦小脸一绷就收拾我的人……”
即使在七连解散这样最不堪的时候,面对他看成是自己“地狱”的唯一剩下的七连的兵,也可以自嘲:“某军长的某儿子和某猴子。”
纵观全剧,会发现几乎在任何情境下,他的幽默都没有迷失——这需要怎样一种能够把握生活,从而调侃生活的自信啊?
剧中从学识到能力都能和他一争,甚至在他之上的特种兵队长袁朗,很难不引人互相对照。他在选拔老A时对每名队员鞭辟入里的分析,让人觉得在他面前,无论再怎么伪装,你只能是透明。于是就连扮演他的演员都觉得这种过于精致微妙的生活“太累了!”
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摆一个与印象中的军人很不相符的造型从他的队员面前爬过,解释“老A”一词的由来,我想这个时候坐在队伍中的三多,一定会和我一样怀念连长永远只有直线与折角,仿佛不会出现弧线的身影。
还记得在魔鬼式特训中袁朗和三多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三多悄悄地提醒:“你对他们说,生活是美好的,希望在等着你们!”
袁朗“微笑”的脸似乎用了不到一秒就变成了铁面:“理由过于天真,扣10分!”
虽然在那样的场合用“美好生活”、“希望”这样的字眼确实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当这些都被斥为“天真”而无立足之境时,当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没有信念支撑时,老A的部队还有什么?即使仅仅是安逸地坐在电脑面前,我也感觉到一股寒意,从头顶窜到脚心。
在和袁朗的对话中,虽然已经身为老A的一员,三多提到钢七连时还是“我们”长“我们”短的;在“艺术人生”现场,当钢七连的战友上场时,全场响起了最持久最热烈的掌声……
也许永远不是老A的对手,也许史今和伍六一不可能像双硕士的吴哲在军队中走那么远,可我相信仍旧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执拗地认为,只有钢七连是唯一的。
班长和班副固然是值得尊敬和仰望的。如果我的一只手被锤砸了,我真的没有勇气用另一只手掌钎;如果我的一条腿瘸了,我或许很难再考虑“瘸的是否只是腿”的问题。当始终铭记并践行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他们不得不放弃,或者为了某种更高的坚守而放弃的时候,敲在电脑上的泪滴,竟已能够止不住地流淌……
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连长一样一生笑傲,一个也曾“暧昧”,也曾“俗气”;一个总爱咬牙生扛,凡事务求成功,却逃避不了那宿命般凄美的离去。
谢谢康导的坚持,始终没有让连长在人前流下一滴泪,即使承受的是剔骨割肉般的剧痛。于是他的泪,观众只好成倍成倍地替他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