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01日漏签0天
三门峡艺考吧 关注:678贴子:2,82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三门峡艺考吧
>0< 加载中...

贾樟柯的毕业论文:在音乐和电影的交叉之处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jxjdqh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音乐和电影的交叉之处 

    贾樟柯 

  1992年,随着张艺谋的纪实美学探索的力作《秋菊打官司》的问世,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第五代的创作开始了耐人寻味的转变,就连张艺谋本人也说:过去我们重造型,现在才发现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讲清楚。张艺谋的这段话和艺术探索无疑代表了第五代对于自身创作的深刻反省,即认识到如何解决好叙事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不可回避的课题。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秋菊打官司》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启发。张艺谋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叙事的音乐性问题。其实,电影叙事的两个重要因素,即结构和节奏,均与音乐有关。因此,全面地理解电影的本性,从音乐中开掘电影艺术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就成了电影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在音乐和电影的交相辉映之中,我们能够深深感觉到两者在本体特征上的某种共通—即存在于时间之中的,水一般的流动。 

  过去我们研究音乐与电影的关系,只简单地将重点放在电影中的音乐因素上,有关电影音乐烘托气氛,参与剧作的论述不胜枚举。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把音乐放在叙事空间或非叙事空间中进行认识,并在创作过程中对电影中的音乐因素进行自觉的处理,费里尼的影片《卡比里亚》就运用了大量叙事空间的音乐,让声源(该片中为收音机等)进入具体的叙事空间;而普多夫金则直接指出:音乐不是“伴奏”,而是故事客观“知觉”的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对影像与音乐的具体结合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随着对电影本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就会发现,就电影与音乐的关系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电影中使用了音乐,而且是两者在形式本体上的种种共通之处。伯格曼就曾经说过:在我看来,再也没有什么艺术比电影更像音乐的了。的确,作为最为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时间艺术特性决定了它的乐思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既然是时间艺术它就必然具有运动性,音乐是情绪、感情的发展运动,而它的运动具有线性(旋律)和垂直(和声)发展的综合特性。这样便创立了其独有的空间。在对乐思进行抽象概括时,音乐依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曲式来进行表达。 

  把音乐的特性与电影的特性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是如此的相近。电影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支撑电影大厦的元素中,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甚至认为:“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作用的构架。”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演进,都是时间的线性流动,叙事的动机正如音乐的动机一样,需要在运动中展示、发展,直到形成完整的乐章。电影段落与段落间构成关系的处理,更与音乐的段落关系一样,是一种立体的并行或者立体的交叉。音乐中多声部、多主题的结构,提示给电影创作者的,是完整的织体意识。音乐的配器规律同样可以启发创作者进行色彩、景别、运动的配置处理。由此可见,只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才有可能从音乐中获取纯时间艺术的精髓,从而使故事的发展更具动力,故事的结构更为精致;才可能使电影叙事在符合空间艺术特性的同时,更符合时间艺术的特性,才可能使影片表现出优美的流动感。法国电影大师雷诺阿曾以其切身体会,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这种感受,他在其著名的自传《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中写道:没有水就很难想象电影是怎么回事,影片的发展必然有一个方面像潺潺的小溪或奔腾的江河。其实,电影的空间是依托时间而变化的。就是说,电影的时间因素在潜质上控制着电影的空间转化。那种片面强调电影空间特性的理论,无疑忽视了电影的时间特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狭隘而片面的认识,是违反电影本质特点的偏激之论。因而,张艺谋会在进行了多年的造型探索后,回过头重新认识电影的叙事间题,而电影的叙事间题,说到底是一个如何认识电影时间性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电影和音乐在本体上进行了交叉。

  在《秋菊打官司》中,影片的叙事动机是农家妇女秋菊要走出家门,向打了丈夫的村长“讨个说法”。正如音乐的动机一样,有了这个最小的动因,故事才可能发展演进,情节的流动才有了动力,故事的结构才有了依据。如果说秋菊以各种姿态,几次走出村口,随着一声“走啊!”的秦腔去各级政府讨个说法是影片的基本主题的话,那么由村到乡,由乡到县,由县到市的艰难告状,则是这个主题的三次变奏。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影片,我们甚至可以说《秋菊打官司》就是一个变奏曲式的电影。而影片中一些抓拍到的看似无心却幽默生动的生活细节、街景趣事,却更可以看成是一连串活泼而具体的装饰音。它给主弦律带来华彩,使人物与环境更加明确具体,富有生气。由此,我们看到.电影和音乐有着极其微妙的近源关系。音乐创作的一些方法、规律对于电影同样适用。因而,如何从理论繁杂、作品丰厚的音乐宝库中吸取营养,补充电影艺术探索与研究的不足,就成为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片面地强调电影本体独立性的理论,实际上真正缺乏的是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因为,即使将电影的本体认识仅仅局限在由光波和声波的纪录和还原机制所造成的光影与声音的幻觉上,从而突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新特征,我们也不能否定构成因素的特点与所构成的新事物的总体特征之间的联系。就是说,虽然整体系统一定会具有子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但是,系统内部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要素和整体系统的相互关系仍不可忽视。作为整体的大系统的特征,而不认识上述两层含义,实际上是不可能明确整体系统的特征的,所认识到的只能是一个不完整的系统。我们将电影和音乐进行比较,并不意味着将两者等同,我们最终所获得的还是作为整体系统规律的电影特性,这样,我们所获得的才会是更为电影的特征。纵观西方一电影大师,从爱森斯坦到雷诺阿、戈达尔,没有哪一个不是深通音律的。因此,踏踏实实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有志于提高国产电影质量的理论研究者应该肩负的责任。


  • 218.28.106.*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中国电影上有一个和贾樟柯近来拍摄的很相似的一个片子,题材很相同叫《巫山云雨》,它是章明老师这个地道的三峡人拍摄的片子,题材的一致让它们之间有了相同的气质,这分气质是三峡这个地方给予的,固有的神秘感,陌生感以及那份隔离性。它们分别记录了三峡改变之前到改变之中,有血脉的延续,可以在中国荧幕上留下一个连续的痕迹
 但是在这里的生活的人的状态因为如此的变化就让人们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里面被表现出来的就是人们生活的断裂感,这份断裂的直感是因为人们的迁移以及事物的发展而表现出来的,在三峡好人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来寻找一些他们认为对他们生命很重要的东西,为了一个念头则不远千里去寻找。中国人是讲究根的,轻易不愿意离开故土,但是韩三明跟沈红依然让自己的生活的轨迹断裂开,这份勇气不单单是来自自己的,更多的是无奈和迷茫,怀揣着这样的迷茫跟无奈他们选择了面对,尽管已经选择,拥有的眼神里还是充满了不确定跟寻找的气息。犹如跟毕业生那人生的特殊阶段一样,无论怎么样的努力的选择还有争取,避免不开,逃离不掉,这个就是生命,就是大多数的当下三峡人的生命的缩影,这样的一份缩影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没有可以向公众表达的权利,他们的生活和处境被人忽视及遗忘,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话筒而不是形象代言人,他们需要理解和正面的凝视关注,他们排斥包裹着糖衣的施舍,拒绝空洞的粉饰。然而,若他们无法表达谁去体谅,谁去关注,又有谁去试图关注。贾樟柯作为一个敏锐的证人,他忠实的记录表现大多数人的物质匮乏精神涣散的现实状态,他的影象是他的证词,这些记录下的事件不会被重复也决不应当被忘记。

第二章 概念呈现
 可以说贾樟柯是一个概念性很强的人,他很有规则的意识,且他的观念也很前沿,他选择了清醒,独立.贾樟柯丝毫不回避他潜意识的茫然,他独立的清醒给了他可以从抽象意识转化成具象物化的机会,我感觉他还是愤青,很理性的愤青,有种林冲的精气,如此的情感来源于那清醒独立观察后的痛苦,批判的观光犀利,茫然寻找却不曾轻言放弃,平静的现实的表象被他智慧的剥离了虚假的面具.正视现实除了勇气还要有过人的才华,他为了保持这种清醒选择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通路相走,成长着感受着那份痛苦时候也享受那份清醒的快乐.
 生活的无常感
 .贾樟柯的影象其实就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呈现出来的生活的无常跟超现实都让影片更加的真实。正如超现实的影象突然闯入到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失去了辨别的力量,我们无法理解,那些是真实的那些是幻想,但这种不确定及无常感确实是真实的生活。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容易失去目标,书面话的抽象逻辑被贾樟柯具像化:一韩三平不远千里来寻找那个已经被淹没在水下的城市的街道,当韩三平茫然的望着那长满水草的水面的时候,那心底的茫然自然而生,生命的无常及不确定性直直接击穿那执念的目标,脆弱的让人难以接受。这些看似荒诞的成份,都很符合现代主义的逻辑,所有的荒诞都直击真实的世界,让现实更加冷静清醒。飞起来的建筑物,飘过的飞碟,都是一个片段,只是一个词,我们在审视这个片段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剔除它的语境。正如贾樟柯以前所谈到的他需要叙述一个改变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正如飞机压底天空飞过一样,对他来说是唯一的改变,强调改变必然需要改变前的铺垫。在次我为那些直接去提问贾樟柯老师为什么有 飞碟和大楼会飞的人感到悲哀和遗憾,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因为他们强调的是一个词和字,他们感受到的是典型符号的冲击以及不适应,他们窥豹一斑的理解了问题。中国现在的确是一个混乱的地方,古老与簇新交织,现实与超现实同台上映就让很多人不能适应,这些事件背离了他们完善的思维逻辑,这些有倒钩的利刃就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后遗症,我坚信任何超越性的发展都都等同于自残,任何加速的,速成的,人为的干预都无疑是杀鸡取卵。数千年的城市被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彻底毁掉,但是那里生活过的人,他们积淀的那份气质,那份固有的文化,那份有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始终无法割舍,他们的迁移是被迫的,是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些的名义下的强制驱赶。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三门峡艺考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