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雅书吧吧 关注:1,630贴子:9,458
  • 7回复贴,共1

进寺庙要知道的一些规矩,一起学习(转自柏林禅寺网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习仪轨
道智法师
(2009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义工,各位营友:
很高兴和各位学习寺院的仪轨。从第十二届夏令营开始,每一次学习仪轨,都是我和大家在一起,给大家介绍一次仪轨,也有助于我自己对寺院里的仪轨熟悉得更深,所以,跟大家学习仪轨,我很高兴。
刚才,我在跟大家打招呼时,说了一句阿弥陀佛,我们每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面的时候,合掌,阿弥陀佛!
平时上殿、做佛事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这一句话,四个字,我们每次见面打招呼,一句阿弥陀佛代表了一切。我们与有情、与无情,与所有的众生打招呼,也可以用阿弥陀佛这一句,大家都可以听得懂。因为我们讲中国话,可能很多人听不懂,那么我们与动物、与植物讲话可能它也听不懂,我们讲阿弥陀佛,这个音包含很多意义。我们在寺院里见到法师、所有出家人,甚至营员与营员之间见面,可以双手合掌“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是问候,问好,也就是说你好,打招呼。所以我们在寺院里,就用“阿弥陀佛”来跟大家打招呼,这是一个称呼。


1楼2014-02-07 20:00回复
    刚才利生法师介绍我们寺院里的比如监院、知客、维那,这是寺院里的八大执事。那就是说方丈是寺院里的主要负责人,方丈,我们寺院里一般称和尚,不是叫方丈,也可直接叫和尚,或者是大和尚,所以在寺院里不是随意一个出家人都可以称和尚,“和尚”二字是非常高贵的,导师的意思。所以寺院里,我们叫一个半和尚——方丈称和尚,在方丈之下有四个职务,其中首座称和尚,所以寺院叫一个半和尚,就是方丈和尚,首座和尚。其他出家众,我们见面叫某某法师,或者某某师,利生法师,利生师,是这样的称呼,不是用和尚来称呼。


    2楼2014-02-07 20:01
    回复
      2025-11-21 16:36: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寺院里我们看出家人的着装颜色不同,这个没有等级的区分,出家人没有级别去分,样式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穿的这个叫长衫,上殿时候穿的,袖子很大的叫做海青,还有那种对襟开的,短的,我们叫小褂。现在一般在寺院里都要穿长衫,离开自己的房间就要穿长衫,在出坡的时候会穿短褂。大家总是会问,师父,你穿的衣服有没有级别,有没有什么区分,这个没有,都是一样的。
      大家在寺院里生活几天呢,有几项要注意的跟大家讲一下:出门以后呢,除了洗澡可以穿拖鞋,参加活动的时候不要穿拖鞋,着装要端正,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寺院里,不是在俗家,寺院里应该是很严肃的一个地方,我们大家要尊重这里一切的要求,所以大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着装庄重。不要随意地到法师的房间。因为我们常住有一个规矩,在家众不允许到出家众的房间,见方丈和尚,如果是女众一定要两个人以上,才能到丈室去见方丈和尚,不能一个人去方丈室去见方丈和尚,到法师房间,那就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不允许到法师房间,大家切记这一点。


      4楼2014-02-07 20:04
      回复
        寺院里每一天,招呼、做活动,没有说用喇叭去广播,也不需要人去喊,去叫,完全是由法器,刚才我打的板,就是法器,完全是由法器来招呼大家的,做什么事情都是由法器来引领。法器是龙天的耳目,大众的号令。所以法器呢,寺院里每一天几点钟敲,一般不会变动,都是那个时间,日日如是的。你每天敲,每天敲,这个时候呢,很多的众生会闻到这样的声音,会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要是今天一个时间,明天一个时间,错乱了,那大家一切都全乱了。每一天,几点钟做什么,几点钟做什么,对我们修行进步会很快,因为你这个生物钟不乱,不错乱;思维不错乱,这样对我们自己的进步是很快的。所以寺院里每一天几点做什么,什么法器响,该做什么,全部由法器来引导。
        我们早上起床,寺院里一天的法器都是由禅堂里开始,禅堂相当于寺院里的核心部位,是寺院的心脏。一切法器的响声都是由禅堂开始。最后晚上,同样也是,禅堂里开了大静以后,外面才开始打鼓、敲钟,都是由禅堂里开始,所以大家早上听到打四板,早上先是打三板、四板、五板。大家听到打四板的时候就要起床、洗漱,到该做早课的地方,你们是去普贤阁,找到自己的经书,去做早课。


        6楼2014-02-07 20:05
        回复
          我们在拿经书的时候呢,一定要恭敬,因为经书是法宝,我们皈依三宝,佛宝、法宝、僧宝,法宝是佛的言教,所以我们要恭敬,拿经书的时候,是食指与中指把经书夹起,是这样一个姿势(示范),当胸,平端,这样的一个姿势,三指在下,两手夹起,这个拿经书的姿势。拿经书的时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不要随意地乱丢,随意地乱放。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法宝要恭敬。


          7楼2014-02-07 20:05
          回复
            接下来,我们讲殿堂与斋堂的仪轨,由云祥维那师来给大家做个演示。大家先可以想一下,对于刚才我所讲的,没有听明白的,或者想多了解一些的,等一下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
            刚才忘了给大家介绍,还有一个法器,我手里拿着的这个叫香,所有这些法器,包括刚才那个板,都是用来集众的,召集大家的。
            这个叫香,就是我们每天吃饭、打坐,寺院里的师父打坐的时候会用这个叫香来通知大家集众。现在大家听一下,听到叫香,就是吃饭的时间,吃饭了,就打这个叫香。(演示打叫香)
            这个呢,一打三遍,但是有可能是分开三个地方打。每个地方打一遍。所以大家听到打叫香的时候呢,就是吃饭了。现在云祥师给大家做一下礼佛的示范,因为我们现在每一天都要礼佛。我们站的时候呢,脚下是前八后二,脚尖与脚尖是八寸,脚跟与脚跟是两寸,站的时候是前八后二,身体放松,腰要挺直。现在法师这个叫抄手,结印,放掌这个姿势,这个叫弥陀印,结这个手印呢,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在胸口这个位置,也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呢,这容易肩架起来很紧张,太低了呢,就会很懈怠,所以要抄手,当胸,臂肘不要支起,要放松,两臂放松,肩放松。
            然后是合掌,合掌呢,也是当胸,十指并拢,掌心合十。眼神下垂的时候,可以看到无名指,眼神下垂而不是勾头,合掌的时候也是在胸口这里,不要太往上。不要顶到嘴这里,也不要太向下。“合掌、当胸、掌心合十、十指并拢”我们在寺院里与人打招呼,可以合个掌,这个合掌,意义很深,合起掌来,我们人就很端正,我们上殿诵经的时候,合起掌来,眼神下垂,这样可以观心,不容易散乱,注意力容易集中。这是礼佛前合掌的姿势。
            我们这个礼佛姿势叫做头面接足礼,因为我们拜下去的时候双掌要翻掌,掌心向上,这个姿势为什么叫头面接足礼呢?意思是佛的两只脚刚好站在我的手上,我的两只手呢,好像是两朵白莲花,托着佛的足,我们是向上拜,佛是向我们这样站,刚好手尖与手尖是两寸,手掌与手掌是八寸,刚好,佛站在我们手上,他也是前八后二的,是这样一个姿势,那我们的头是在掌的下面,与掌下相齐,所以叫头面接足礼,这样观想,手托着佛的足,现在让云祥法师把这个动作给大家做一下。(云祥法师演示礼佛)
            我们拜的时候,两条腿分开,是在拜垫的两个下角,不是双腿并拢,这样拜下去腰是平的,臀部不会高翘,不然两腿并拢,拜下去会是高翘的,云祥法师演示一下。拜下去时手先放在拜垫的中间,然后左手放在拜垫的左上角,然后右手放到拜垫的右上角,额头碰到拜垫的时候翻掌,起来的时候,是先翻掌,然后再起身,同样右手回到拜垫的中间,然后起来。我们一般礼佛呢,都是连续礼拜三次,拜一拜,起来,然后再拜。(演示)三拜以后会有个问讯,我们世间叫鞠躬,因为我们拜完,站的时候是合掌的,问讯的下去以后呢,是放掌了,由合掌慢慢的变成抄手,也就是结这个弥陀印,还是在胸口这里,问讯的时候呢,是躬身九十度,腰是平的,头不是勾头,还是平的,这样恭恭敬敬躬身九十度,这个叫问讯。
            问讯起来以后呢,会结一个手印,就是我们看到万佛楼中间这尊大佛,毗卢遮那佛,这个手印,叫毗卢遮那印,右手包左手,食指与食指相接,右手的食指,稍超出左手的食指,稍弯曲,不是两个食指成尖状。(演示)
            是这样的姿势,我们大家下来可以注意看一下大殿,万佛楼里面的毗卢遮那佛的手印,我们礼拜以后起来的时候,结这样一个手印,这个手印意味着回归自性毗卢。这个手印结的时候呢,与眉间相齐平,不需要你手碰到眉间,与眉间相齐成一个平的就好,然后再合掌,下来。诵经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合掌,有的时候是结印,这两种时候都有。刚才法师做的是没有法器来招呼的,云祥法师再做一下,大家看,再慢慢的拜一下,然后我们再配上法器,大家注意一下。请云祥法师再做一下。我们这个动作习惯了,做得久了,自然的就会很连贯,慢慢做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些不自然。(云祥法师演示)熟悉了,多了,就会连贯了,很自然。
            礼佛意义很大,我们讲“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礼佛功德很大,通过礼拜,也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我们通过礼拜,可以把我们傲慢,高高在上的一颗心,来让它变得谦和低下,不傲慢。
            我们下面可以配上引磬,我手里拿的这个是引磬,也叫二磬,就是大殿里面大磬的缩小,缩小版,因为大磬拿出来不方便,只有拿二磬比较方便。
            礼拜的时候一般我们是问讯,下去,打一下引磬,起身是一下,礼拜的时候呢,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是三锤,也就是三下,起身的时候是一下;第二拜,拜下去一下,起来一下;第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是两锤,起来是一锤。大家听一下。(敲引磬演示)问讯是两锤,然后拜的时候第一拜是三锤。(敲引磬演示)好了,就是这样,我们在做功课的时候呢,在殿堂上都是有法器来招呼,所以大家要注意听引磬。
            同时我们在诵经的时候要注意木鱼的响声,因为木鱼是在诵经的时候掌握节奏的快慢,还有一种寓意是鱼是一直不闭眼的,包括休息的时候,一直睁着眼睛,那寺院里面用木鱼做法器来诵经的时候,每天都敲它,象征着出家人修行要精进,时时刻刻不能懈怠,所以用木鱼。
            还有就是我们在观音殿上看到有一条长的像一条鱼一样,那个叫梆,每一天吃饭的时候会敲梆,早、中吃饭的时候会敲梆,晚殿之前会敲梆。也是一个法器,集中的一个号令,寺院里用木鱼有这一种含义在里面。


            8楼2014-02-07 20:06
            回复
              我们现在讲一下斋堂里,就是我们吃饭的地方,吃饭的斋堂也叫五观堂。现在桌子前面放了两个碗,一个是添菜的碗,一个是添饭的碗,添菜的碗是在左首,添饭的碗是在右首。筷子是放在靠近身体的桌下面,大部分人是用右手用筷子,所以筷尖是冲着左手,筷头是冲着右手,拿筷子的话是用左手的食指,如果你要用左手的话就用右手的食指,用左手的食指将筷尖压起,因为筷尖要比筷头细,筷尖压起自然筷头就抬起来了,然后再用右手把筷子拿起。筷子拿起以后我们先把添菜的碗一只手托,一只手用筷子把这个碗托起,然后拉到下面正好是一个对角,斜着拉下来,不是正着拉下来,刚好是放在你的右手边,然后再把饭的碗拿起来,添饭的碗拿起来以后我们就托在手里,是四指在下,姆指卡在碗边把碗托起。我们出家人吃饭,大家看见是用不锈钢做的,仿的钵样做的,出家人吃饭是用钵,钵就好比一颗宝珠,钵就好比一颗明珠,我们时时要护着这颗宝珠,我们时时要护着这颗明珠,我们要时时刻刻自己注意当下的修行,要把这颗心时时刻刻要注意当下,所以拿的时候左手四个手指在下,姆指拿着碗边托起。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声,不要大口的吃饭,夹菜的时候要用饭碗接一下,不要将饭菜掉落,吃的时候一定要威仪,坐的时候正身的坐,这个姿势要坐好,拿碗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都不要做声,不要坐下来一勾腰,坐姿要端正。
              吃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更不能剩,因为寺院里吃的饮食都是信徒的供养,我们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是讲出家人,你接受信士的供养,那么你就应该对得起信士的供养,那你就应该好好的用功办道,因为信士是冲你这道来供养,出家人是福田,福田僧,从你这里想得到福田。所以我们吃的时候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这也是信士的血汗。所以大家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有剩,全部要吃干净。
              如果你吃的时候有为我们服务的,添饭添菜的,我们叫行堂。为我们添菜添饭的时候,你需要添什么就把碗放出去,放到桌的前边,碗边与桌边是齐的。添的时候,因为在斋堂里面吃饭不能讲话,吃的时候你可以有这样一个动作,就是示意,如果你是要吃稀的,稍稀一点的,用筷子在碗上轻轻的带一下,横着带一下;如果说吃干的,吃稠一点的,把筷子竖起来,在碗里竖起来。过几天,营员可能会有行堂,你们一定要注意:如果说有人把筷子在碗里竖起来,这是吃干的,吃稠的;如果是筷子在碗上轻担的,这样横担的,这就是吃稀的,大家注意,千万别把这两个搞倒了;吃的量多少,可以用筷子在碗里划一下,在碗的不同部位上,少的,少划碗底,多的,多划,所以在斋堂里吃饭,是用这样的动作来示意添的饭量的多少与吃的干与稀。
              斋堂里面我们讲,讲两句半话,这两句半话,是说方丈和尚,在吃饭的时候,他表堂的时候,他可以讲话,这算一句话;僧值师父如果有事通知,在斋堂里,像今天晚上,恒门法师在斋堂里通知:“晚上七点半,在这里讲仪轨。”这叫表堂,他可以讲话,或者知客师代僧值,这都可以讲话;半句话指行堂的,轻声细语,可以小声说的,不能让第三人听见,可以讲,这是斋堂里是两句半话。
              我们吃饭前,一般要念供养咒,先供养,因为我们有饮食,我们以后皈依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得到一件新的东西,先做一种观想,所以我们在吃饭之前要先供佛,然后再来吃饭。
              如果你先吃好了,就把两个碗摞起来,摞到一起,之后,还是左手把碗托起,右手用筷子把碗托起,放到桌子前边,用筷子把这个碗与桌边比一下,比齐,然后把筷子在碗的右边,竖放好,放在碗的右边;我们比别人吃得快的,可以先坐到那儿等,不要动,一定要等大家全部吃好以后,我们再大家统一的结斋;结斋时候还有一段,叫回向,书上有,第十页,念的文字都有,早斋前念诵的这一段文,是早饭,要念这一段文,那午斋念的是另一段文。每一天饭后结斋都是同样的,同样的一个文字,也就是回向。


              10楼2014-02-07 20:07
              回复
                下面还有一个就是五观,我们念了供养咒以后还要做这样的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是五观,所以有的斋堂叫“五观堂”,要时时五观。斋堂里大家要注意,大家每天这本书可以带着,念到文的时候呢,可以拿出来念, 这是一个供养,一个回向。
                同样在斋堂里也不要由东到西的穿梭,不要随意的穿梭,在殿堂与斋堂诵经的过程当中,吃饭的过程当中,身体不适,实在坚持不了,可以提前离开。提前离开,你就转身向上问讯,如果可以再礼佛三拜,然后再离开大殿,这是讲特殊情况,原则上大家能坚持的都要坚持,坚持不了的,可以离开大殿,但是不要打扰其他人,要从后面绕行离开大殿,不要直接从前面出,一定要从后面绕出大殿,或者是绕出斋堂。
                我们现在讲的大殿、礼佛与吃饭,还有寺院的这一些基本的要注意的,大家还有什么没有听清的,或者这些仪轨我没有讲到的,可以再提一下。
                云祥师:我再补充一点,吃饭时,早上我们吃馒头,需要把它掰成小块的放到碗里把它夹起来,不要一只手拿着馒头趴在桌上在那啃。
                还有在进大殿的时候不要在中间拜,记住了,中间是方丈拜的,大家要拜佛在旁边拜就可以了。在大殿里面一般拜佛是拜三拜,不管有多少佛。
                利生法师:好,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两位法师细心的教导。


                11楼2014-02-07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