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可以说是上古史官们的记录结集,一般认为原先是几千篇,后来经过孔子的删定,定为了百来篇,通行起来,这是第一个版本。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的博士叫伏生的,把这版的尚书藏在墙壁里,等到汉初天下平定了,又从壁中取出它,此时已只能找到二十八篇了(有说二十九篇的)。由于第一版本的完整版在战乱中失传,所以伏生的这个残缺版尚书不久得到官方承认,是为《今文尚书》,这是第二个版本。汉武帝时,鲁共王造房子坏孔子宅,却在孔宅的壁中发现另一版的《尚书》,是用“古文”书写的(即先秦文字)。这版的尚书比伏生版的多出了十六篇,且其中的文字也有所不同,后来被孔安国得到,经过后人训解,是为《古文尚书》,这是第三个版本。但是古文尚书很长时间都未得到官方承认,所以无法压倒《今文尚书》。时代推进,直到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中原遭到严重破坏,图书大量损失,《今文尚书》经此兵燹,竟至于彻底失传。第三版的《古文尚书》由于长期在民间发展,所以得以保留。然而到了晋室南渡,有豫章内史叫梅赜的,献了一部《孔传古文尚书》,这版的《古文尚书》,共计五十八篇,据梅赜讲说此书来源于魏晋时代的郑冲所传,这是第四个版本。这个版本的《古文尚书》看起来比第三版的孔壁《古文尚书》要全要完整,所以第三版又被此版压下去,及至唐代,此版被正式定为国家正式版,留传了下来,而第三版也因此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