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年吧 关注:23贴子:1,735
  • 11回复贴,共1

【命题文】《月落乌啼》[现代/江南水乡风/人格分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篇原吧活动文。
全文基本上是爪机码的,短短八九千,按时交工,难得没有拖欠。
对于没有把这个古风的标题写成古风文这件……就连自己也很诧异呢!


1楼2014-01-30 21:18回复
    樊阿婆的手艺可好了。虽然只是些家常饭菜,可吃着吃着好像就能忘记所有的不安。一想到父母大概也做不出樊阿婆桌上这些好吃的东西,昏昏欲睡的我便再无挂碍,满脑袋只剩下心安理得的吃喝玩乐了。
    倘若生活始终如沿街安静的小河般平缓前流,也许我会同唐镇的其他孩子一样,亦这般无忧无虑地慢慢长大。尽管生命中缺失了些什么,但身边却总有额外的爱,可以刚刚好地弥补过来。
    七岁那年的正月,镇上发生了两件小事——对别人来说这也许不值一提,笑笑闹闹就过了,可是自己的世界却因此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春节头里,樊阿婆的儿子从城里娶回了新媳妇。新媳妇长得好漂亮,白白净净,皓齿明眸。乡邻们都夸樊阿婆的儿子好福气,阿婆一边笑着应承撒糖,一边转过头来却悄悄对着我叹气:“姑娘倒是真俊俏,只可惜家事一件都不会呢。”
    “有阿婆在,什么学不会呀!”那时的自己只顾着傻乎乎地绕着新娘子转,却一点也未曾细想,阿婆微皱的眉心和眼光中淡淡的哀愁究竟是缘何而来。
    也许阿婆是在埋怨爸爸妈妈没来瞧漂亮的新娘子吧。年幼的我一边嚼着甜甜的麦芽糖,一边听着周遭的人群喧闹,想不起来焦躁,也没有一点悲伤。
    虽然那一刻自己亦懵懵懂懂地猜想着,这个新年,爸爸妈妈大概是不回来过了吧。
    往年此时,在外头忙碌了一年的父母多半早已回到了家。到唐镇的那一天,他们总会提着一袋子新鲜年货,在寒风里大老远便唤着我的名字,待我从樊阿婆的屋中飞奔而出,结结实实地撞在他们厚厚的棉衣上,这一年的忧心和思念才算是彻彻底底地放了下来。
    而七岁那个正月里,仿佛是因为有了樊阿婆家的新媳妇,自己便好像把旧年此刻的期待全然抛在了脑后。
    可当那个正月快过尽了时,唐镇镇口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那两个熟悉的身影。
    那一日见到我时,父母的面色并没有往常那般兴奋热烈,笑容不光勉强,乍一看,甚至有几分……躲闪。我愣了愣,却未收起笑意来。刚想去接妈妈抱在胸前的那个大包袱,一抬手,却被爸爸拦了下来。
    咦?那里头不是给我的年货吗?为什么不给拿?虽然满肚子疑问,但自己却难得乖乖地没有发声。直到进了家门,妈妈把那个包袱小心翼翼地搁在床铺上打开,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今年没有年货了。
    包袱里是个小娃娃,全身乌黑,丑得和煤球全无二致。
    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便禁不住皱起眉连连后退,想离它远些、再远些,可耳边却不断缠绕着母亲的低语喃喃:“从今往后……便把她交给你了……”
    乌丫头就此闯入了我的生命中,并且,再也没离开过。


    4楼2014-02-01 20:07
    回复
      2025-10-17 21:41: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
      记忆中,满身煤黑的乌丫头似乎只会做两件事,沉睡和啼哭。其中,又以啼哭的时光更长久些,因为在她沉睡的时候,通常我也疲惫不堪地沉沉入梦了。
      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累过。尽管乌丫头的饮食起居通常会由樊阿婆抽出空来料理,而自己要做的,不过是陪着她度过一整个无所事事的长日和长夜,可是,整天面对着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不会说,只会日夜啼哭的丑丫头,我又能期待些什么呢?
      刚开始,自己还会拿些小物件在她面前晃着玩,试图哄逗几下让她安静下来。可是,乌丫头的专注力永远只有那么短短几秒,以至于我都分不清楚,究竟是她的哭声因我而暂停了一小会儿,还是说那只是抽噎间隙为了呼吸而暂留的白。
      到后来,绵绵不止的啼哭仿佛成了我的催眠曲,身处其中的自己常常会不经意便走了神,无意识地一坐,一个安静的午后便恍然而逝了。待自己回过神来才发现,手上的小玩偶已被汗濡得潮湿,且几乎都快被自己紧攥到变了形。
      而此时,乌丫头多半也哭累了。也许,只有当她满面泪痕地酣然入睡时,我才会觉得她的模样,也是有几分可爱的。
      白日里趁她小憩的片刻,我总是会轻手轻脚地跑到屋外,穿过少人的窄巷,踏过长着青苔的石板,一个人悄悄地躲在无人的转角,伸长了脖子看着小河上来来往往的乌篷船。明知船上不会有自己等待的人,可我却总是不信邪地守望,以为就这样瞧几日,便可回去告诉那些人,他们的话全都是谣,全都是谎。
      他们说,我的父母不会再回来了。
      尽管自己已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同龄孩子上下学的路线,可是在出门或归家的当口,总有那么几回会不巧撞上昔日的小伙伴。这个春天,他们都去了镇上的学堂,而自己,却因父母未曾向夫子付上学的铜钿,只能孤零零地被留在旧屋中,日复一日地守着那个浑身乌黑且又不会说话的傻瓜。
      谁家父母不望自己的孩子识字有学问?在城里打工的大人不少,可镇上到了七岁却仍不上学的孩子只有我一个。想必流言正是因此而起,且不多久,便在好管闲事的邻人间飞快地传了开来。那段时日,但凡有熟识的孩子见着我,便总会半问半讽地道一句:“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你了?”
      “才没有!你胡说!”
      “乌丫头,丑八怪,没人疼,没人爱……”无论自己如何辩驳,清亮的童谣声已在唐镇湿润的雨巷中抑抑扬扬地散开,仿佛卷入了每一圈涟漪,钻进了每一块青瓦。一时间,这恼人的儿歌似在自己的世界中布下了天罗地网,一闭上眼,脑中盘旋的全是这几句“没人疼,没人爱”。
      当然,在惹人心烦的情境中,乌丫头的啼哭声通常是不会缺席的。那哭声时高时低,呜呜咽咽,简直像是在和那曲童谣一唱一和、相得益彩,仿佛定要逼着自己去认同他们那些话方肯罢休。
      如此看来,别人说的也没错。家里头放着这么一个恼人的乌丫头,换作自己是父母,只怕也不愿再回来了吧。


      5楼2014-02-06 16:22
      回复
        心门终是彻彻底底地打开了。没有臆想之中的释怀,却是满心的悔和憾。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你始终都在我的生命中,从未离开。只是我不愿相信也不愿承认,自己有如此令人厌弃的一面,这才会让你从自己的记忆中孤独地站出来,承担所有的不安和不满。
        “……乌丫头失踪了之后,妈就总是怨我,说要不是我那么不得力,她又何须分下照看乌丫头的心来照看我。大伙儿在附近的镇上寻了好几日,没寻到踪迹,也就放弃了。原本有人提议给乌丫头建个衣冠冢,可妈说什么也不愿意。她总是自个儿在那儿念叨着,说乌丫头不会死的,她每晚都能听见乌丫头的哭声呢。直到第二年正月里那姑娘的父母回来时——”
        “原来她的父母还是回来了?”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心里头似漫开了一片汪洋,覆水难收的沉重感将自己狠狠地钉在了烈日之下,什么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那是当然了!”樊阿婆的儿媳白了我一眼,好像我的怀疑根本就是荒谬绝伦的玩意儿,“知道女儿失踪了,姑娘的妈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哭了好几日,倒是她爸爸和我们打了几趟照面,却也魂不守舍地来回念叨好几遍,说自己这两年本是攒着钱想在城里头买套房子然后接闺女去上学的,所以才省下了年货和镇上学堂的学费。只怪自己偷偷瞒着女儿,就怕攒不够钱会让这个心思敏感的丫头失望……哪知这丫头竟如此想不开……”
        “后来呢?她的父母去哪儿了?”
        “自然是回城里去了。几日之后,那夫妻俩做主在思君桥后的墓地里给乌丫头立了个小坟茔,把她从小到大的衣服玩物全丢了进去。然后,两人便离开了唐镇,这么些年来,谁都没再见过他们了……”
        樊阿婆的儿媳似乎已经把这个故事说过很多遍了,因而她的语气中才不带一丝冷暖,只有家长里短的琐碎和平淡。可自己却好像忽然被抽空了般,感觉这些年来自己坚持的一切全都是假的,就在这一张一合的红唇中,分崩离析,碎成了粉末,再拼接不起来。
        童年的自以为是成就了一场沾满泪水的闹剧,旁观者笑,当局者痛,只有主角一人在舞台上不知疲倦地举剑而奔,以为自己是个英雄,却不知自己剑上嗜的血全都来自于自己的亲人。
        我跌跌撞撞地走向墓地,甚至不曾向面露怀疑的樊阿婆儿媳道声别。翻过几座小桥,穿过几条小巷,我终于来到了这一块从小便不敢涉足的阴寒之地,看到了高高矮矮的故世者之间,那个被埋葬的自己。
        乌丫头的坟茔格外的小,小到一眼就能从林立的碑丛间辨认出来。没有花,没有供品,没有香烛,上头的刻字早已被风化至看不清,而镶嵌在碑里的小照片上,亦只是一个模糊的婴孩儿。我努力克制着不去想父母在此哭号的场景,可泪却仍是忍不住落了下来。
        对不起。
        天色渐暗,充耳的风声让这片墓地显得格外凄凉,我却没有半分恐惧,好像自己本就属于这里,只是,回来得太晚了些。
        乌丫头,你还好吗?
        真是对不起。


        9楼2014-02-08 22:50
        回复
          【五】
          好多唐镇人都说,那一个晚上,自己好像听见了一个小孩儿在远处啼哭。那哭声从月出绵延至月落,全不休止。
          只有满头白发的樊阿婆说自己什么声音都没听见,一夜无梦,睡得可甜了。
          【完】


          10楼2014-02-08 22:51
          回复
            文评:
            1
            描写:16
            人物:15
            情节:32
            其他:17
            总分:80

            描写:景物描写是很讨喜的,我对景物描写将近痴迷。还有你对乌丫头的强调:乌丫头很黑,乌丫头爱哭,在我的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但是你有些细节处的描写力度不是很深,比如说樊阿婆的转变,可以多加一些事例来描写。不要就只是轻轻的一句话:只是这往日的关切变成了敷衍(没背下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望见谅)

            人物:主人公“我”的描写很好。那种愧疚不舍,甚至还有些怀念,描写都十分恰当。还有樊阿婆,也能瞧出慈祥。但我说过,我还是觉得你对樊阿婆的描写力度不够,请再加油!乌丫头你就突出了两点:黑,爱哭。我觉得其实够了,一个人物有两个地方让人记住就很不错了。父母的描写不是很生动。我觉得你倒是可以加强父母在把乌丫头给“我”时那些神态描写。还有新娘对乌丫头和“我”的害怕(厌恶?)写的倒不是很生动。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要一笔带过的好,毕竟也是因为别人对“我”和乌丫头的那种态度让我把乌丫头丢掉。

            情节:情节中穿插着回忆,老师告诉我们这叫插叙。其实你用插叙用的很不错啊!怎么说呢?我觉得情节不是很深,就是那种淡淡的,一下就可以让人忘掉的。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类似于散文,所以情节很弱。但是根据评分标准,所以给低了。见谅。

            其他:排版还是不错的。本身我以为这个题目写出来会是古风文,没想到确实现代小清新(?你自己说的)。顿时觉得我好弱。


            11楼2014-02-08 22:52
            收起回复
              2
              描写16
              人物16
              剧情31
              其他17
              总分80
              描写挺不错的,但是就是缺少一些例子,开头描写不好,扣分!人物刻画比较鲜明吧,觉得樊阿婆刻画得不错,而乌丫头有点欠缺【不知道是不是最后揭秘的必要了啦】剧情很好。有回忆有现实,写得比较真实。而且结局很有一种让人豁然开朗的赶脚。就是回忆得比较乱,如果整理整理会更好。其他呐。。。更得不勤奋【这个可以算?】有个别错字。
              by数字君


              12楼2014-02-08 22:52
              回复
                3
                描写:15
                人物:20
                情节:30
                其他:20
                总分:85
                描写:怎么说呢,我很不喜欢开头的大段磨磨唧唧的话,本来想扣很多分的,但是看到一半就舍不得了,对于乌丫头的描写太棒了,人群的疏远,猜疑,非常到位,所以没扣得太狠。
                人物:乌丫头就是”我”吧,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文章出彩就在于将这个人物的矛盾心理表现的很好,从一开始丈夫说”我”不舍,到最后”我”回到唐镇对于唐镇居民的释然,还有幼年时的猜疑都非常好。
                情节;其实并不是新颖的情节,但是依旧打动了我,故事发展的有些平铺直叙,如果伏笔埋的更深就好了。
                其他:不只是乌丫头,对于唐镇其他居民的描写也是一大亮点,最后对于新媳妇的变化写的真心好。
                by旋和


                13楼2014-02-08 22:53
                回复
                  2025-10-17 21:35: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的最后……标题中的错别字……T T
                  【人格分裂】


                  14楼2014-02-08 22:54
                  回复
                    首发链接:http://tieba.baidu.com/p/2455972522


                    15楼2014-02-09 20:14
                    回复
                      【铛铛铛】 新概念一等奖专业编辑兔子的文评~
                      从总体上来说
                      作者的文笔相当细腻,能够从女性情感的细节出发,抓住人物情感线索的核心
                      故事的推进具有层次感
                      但是相对的来说 文章中冗余的语言太多
                      主要是指,意识流的描写和叙述太多,无论是第几人称,纯文学都不需要作者作为上帝来给文章增加太多除人物自白以外的更多补充叙述,尤其是在情感和思想上的;细节抓得太细,故事的行进节奏泛化趋同,叙事时间的维度单一,没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快慢变化
                      建议你去百度一下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相信会对你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24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