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利吧 关注:2,886贴子:43,411
  • 3回复贴,共1

田中芳树访谈(之五) by德间书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算是给大家的见面礼吧,如果以前有人发过我认倒霉。。


1楼2007-11-03 21:01回复
    田中芳树访谈(之五) 德间文库

    德间 《银河英雄传说》的众多登场人物,无论在帝国还是同盟,都是军人。军队这种存在,说到底应该是一种要求集团纪律和完成度的场所

    。在杨的周围,正如我们在访谈的第三部分中所谈及的那样,酝酿着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可以说,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杨的品德所决

    定的吧。

    田中 是这样吗?但是,比如说,从尤里安来看,或许就只能认为杨这个人物是“自己不能丢下不管”的人。(笑)从菲列特利加来看,也是“

    自己不能丢下这个人不管”。(笑)

    德间 在杨的周围,或许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想吧。

    田中 从这层意义上说,他们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战友式的结合”。

    德间 那么,这些究竟能否归结为“品德”呢?(笑)

    田中 所以,尤里安及菲列特利加所说的“自己不能丢下这个人不管”,这种感情,要说它是一相情愿也未尝不对,但是,正是这种感情,却

    使得他们意识到了彼此在杨舰队中的存在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它未必就是一相情愿啊。

    德间 您的意思是说,它对双方都有意义?

    田中 实际上,关于这一点,我是否在原文中亲笔写了出来,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 “总之,杨这个人物一直在对四周的人喊:‘你若不

    在,我会很难’”,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起码周围的人都这么感觉。

    德间 这也是他与莱因哈特那种类型的人的不同之处吧?

    田中 对,这的确是他们的不同之处。在这一方面,我也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人物塑造。

    德间 当把莱因哈特和杨置于组织的最顶端的时候,作为上司,乍一看似乎做杨的下属更惬意,实际上或许恰好相反。

    田中 啊,你这个指摘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德间 对于莱因哈特,当属下不能满足他期望的时候,他似乎就会直接给你指出来;而对于杨,正如咱们前面谈过的那样,他的部下似手必须

    要不断自问,自己是不是达到了杨的期望。

    田中 对。是这样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无法待在杨的身边了,所以他们都很辛苦啊。

    德间 是啊。关于尤里安,杨以前曾担心地对卡介伦说“尤里安是不是没有同龄的朋友啊”。可是,杨同龄的朋友果真就多吗?这似乎很难得

    出肯定的答案。怎么说,他和尤里安差不多大时就已经生活在宇宙船上了。

    田中 这或许反映了我自己的人生吧, 当然我这么说似乎有些夸张。我也是一样,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 当然都有一些自己的朋友。也跟

    其他孩子一样和他们要好过,也一起玩过。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与同窗的交往方式就会加深。

    德间 具体说来?

    田中 唔,所以即使过了三十岁、过了四十岁,也会交一些新的朋友。而且,上年纪之后新交的朋友,与他们的交往也更深,话也更谈得来。

    在农村,若是一个大男人进了东京私立大学的文学系,他们就会把你当做笨蛋来看,会大声地让你好好地再思考一下人生呢。

    德间 是吗?


    2楼2007-11-03 21:03
    回复
      2025-09-01 13:1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田中 实际上,在上补习学校的时候,我曾经被一位讲师这么问过:“一个男人要去文学系,你究竟想干什么?”那时.大学的文学系里集中

      的都是这样的人。

      德间 那,那倒是有意思。

      田中 所以人数也少。在我所上的那所大学的国文系中, 当时一共有八十多名学生。其中男生只有十二三个。

      德间 的确是大少了。

      田中 不仅如此, 由于我的高中是男子学校,所以刚入学的时候,坐在新生的座位上无意间向周围一瞥,发现几乎都是女生,不由得真有些

      慌乱。 (笑)我禁不住站起身来打量四周,发现在十米之外,其他的男生也站了起来, 同样地在观望着四周。于是我们分别离开先前的座位

      ,坐到一处,彼此交换着“哎呀,怎么这样啊”之类的话。(笑)

      德间 这个故事很有趣啊。

      田中 总之,太孤立了。在地方上只知读书,然后进大学的文学系,这只能是一个怪人. (笑)已经完全孤立了,在接受了这些之后,我们常常

      自嘲地说: “怎么,难道还有比我们更怪的?”而且,后来又进了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生的取舍选择就更少了。在研究室的时候,

      我们经常打趣说“看来我们都是做不成工薪阶层的人啊”。

      德间 真是一种勇敢的选择者之间的友情啊。

      田中 你这么说,倒是有点刻意美化的感觉。(笑)是啊,比如,无论是动漫还是游戏,人们最欢迎的还是“被选择的战士”。于是就有了一个

      谁作出选择的问题。选择者究竟是谁,我的身上也存在着这个根本的疑问。(笑)

      德间 哦。

      田中 没有任何人来选择我,于是我就特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道路。对于我来说,对小学时的朋友当然也存在着怀念,可是,四十岁之后交的

      朋友却更谈得来,价值观也非常相近,因而更加珍贵。

      德间 那倒是。

      田中 所以,杨在这种场合下,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况下担心地说“尤里安没有同龄的朋友”,听起来真有一种PTA(家长教师会)的感觉啊。

      德间 听起来似乎很了不起啊。(笑)尤里安在立志做一个军人的时候,他也曾说过“事关自己的人生,应该再好好考虑一下”之类的话。

      田中 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笑)。所以。 在这—点上.为了有意识地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我特意进行了这样的

      描写。关于杨的朋友圈子,或许,就是这样反映了我的人生吧。

      德间 哦。


      3楼2007-11-03 21:03
      回复
        田中 所以,读史蒂芬·金的作品,不明白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此人如此怀念童年时代的朋友呢?实在是不可思议。是不是他在之后的人生中

        就再没有结识朋友啊?(笑)

        德间 让我们把话题再转回《银河英雄传说》,无论是杨还是尤里安,成为军人是否出自他们的本意,这暂且不说,在他们开始踏上军人道路

        之后,所结识的那些朋友都挺谈得来吧?

        田中 是啊。莱因哈特与吉尔菲艾斯的例子,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我们还是姑且认为现实中没有比较妥当吧。

        德间 碰巧又是邻居……

        田中 历史上并非绝无仅有。但是,两家的距离接于零,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少的。

        德间 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也是在战场上相知的……

        田中 以这种方式相知,在历史上是有这种先例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当被投入同一个战场时,同舟共济,他们的命运就

        被结合到了起。战场上是不乏这样的例子的。这很自然。实际上,战场上的人际关系是非常残酷的。比如,如果跟上了一个无能的军官,整个

        军队就会全都覆灭,包括军官自己。即使部队败走,好不容易逃至后方,如果和无能的人在一起,仍然难以活下去。总之,如果不是互相可以

        依靠的战友,两人同生共死也是不可能的。

        德间 这完全是一种极限状态啊。

        田中 是的。进一步讲,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累赘,不放弃他们就无法生还,但是,真的就能够抛弃他们不管吗?这些地方就可以进行人物的

        分别描写了。

        德间 是啊。

        田中 所以,在战场上的互相认同,这种关系是自然的。

        德间 咱们再接着童年时代的朋友这条线粟谈,杨和伊旺·高尼夫的关系,始终不错吧。

        田中 用历史上的人物来说,在拿破仑的军队中并没有出生于科西喜的同乡。所以,童年时代的朋友关系,与此并没有多大关系。

        德间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偶尔相遇吧。

        田中 当然。如果是个人回忆,那倒另当别论。

        德间 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的“偶然是邻居,偶然同龄,偶然都非常有才能”,这种概率到底有多少呢?(笑)

        田中 大概有一百亿分之一吧。(笑)所以,即使从莱因哈特的角度来看,幼年学校的同级生居然会给他做幕僚.除去吉尔菲艾斯之外,恐怕再

        也没有人了。

        德间 应该没有了。

        田中 所以,他与吉尔菲艾斯的关系——这种自幼相知的关系,可以说是以一种理想的形式被制造出来的。到了幼年学校还会产生同样的朋友

        关系,这终究是不可能的。(笑)我并非是仅凭概率论来写小说的。

        德间 原来如此。 (笑)


        4楼2007-11-03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