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自古以来笃信“轮回转生”,即认为:人,并非在今世消灭,而是通过死向新的生复苏。佛法是以轮回说为基础,从更加深邃的永恒的生命观的立场,阐释“生死”这一根本问题。生和死,本与生命共存,生命是永恒的,无限的转换着生和死。“若纠我之心性,无可生之始,故也无可之终。”我之心性,即一念之生命。它无始无终,并不因为死,而从这个宇宙上消灭。所以“永远不要忘记,死决不是最后。曾经活在这个世上的圣人们,就都超越了死的境界……”,那是在生死的流转之间有一个与宇宙不断融合的“我”的存在。外在的宇宙是无限的,同样,小宇宙——人的生命也是没有境界线的。一念的生命是超越了生死、大小、广狭的相对存在。领悟到自己生命的根源,则“生死”自然就不会使人感到恐惧。死,决不是“生”的失败,而是使新的生命得到复苏的重要转机。
沙加很少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因为他明白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所以他总是禅坐着,与佛陀对话,他用的是他的心眼,在他的小宇宙里早已经开启了另一只眼,这只眼伴随着他的小宇宙走遍生死的边界。所以当他睁开眼的时候,光华放射而出的又岂只是他的小宇宙,那双眼,的确夺人心魄,然而这其中却包含了多少悲悯人世的佛心。纵然与沙加相伴的是如此丰富的佛教文化,但在这位最接近神的“人”身上,我们看不到那种失却了“人气”的神性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