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流善土吧 关注:1贴子:180

回复:音乐、歌曲、歌词收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词语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白话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9楼2014-02-08 20:12
回复
    年代】:唐
    【作者】:杜牧——《山行》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
    杜牧斋 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毫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洎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従人,两抱雏矣。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此其大概一二。凡所牵系,情见于辞。别业樊川。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孙子》,并传。同时有严恽,字子重,工诗,与牧友善,以《问春》诗得名。昔闻有集,今无之矣。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径:小路。
    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坐:因为;由于。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让读者感到隽永清新。


    23楼2014-02-08 20:38
    回复
      2025-11-12 07:57: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诗赏析]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 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 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 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 “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诗境
        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 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
        “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 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译诗]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译诗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在这首译诗中,原诗的格律形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小节散文,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林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大路旁,一条窄窄的石径曲曲弯弯扶摇直上,渐渐隐入云雾缭绕的高处。就在那儿,耸立着几幢小小的农舍;诗中的我,停下马车,看得入迷,只因为见到暮色苍茫的山崖旁,枫林如火,正散发着熣灿的红光,哪怕是春天的花朵都不能与之斗艳争香。
        这首诗译得很美。秋天的景色是静美的,我”——一个过客,之所以停下马车,连路都顾不上赶,是因为被枫林的红艳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是无限欣赏和眷恋。原作表达的是在无际的清秋这个大环境中,有一片给人带来暖意的枫林。蜿蜒于寒山的石径、白云深处的人家,这一切都很美,但难免过于幽寂,所以才带出其后枫林的热烈。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高妙手法。


      24楼2014-02-08 20:39
      回复
        【LRC歌词】
        [ti: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ar:王蓉]
        [al:单曲]
        [00:03.4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00:05.14]演唱:王蓉
        [00:07.07]LRC制作:潘海青(QQ873223422)
        [00:08.73]
        [00:14.8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00:19.6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00:23.75]唵嘛呢叭咪吽
        [00:25.48]***阿弥陀佛***
        [00:26.90]观自在菩萨
        [00:29.18]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00:33.13]照见五蕴皆空
        [00:36.01]度一切苦厄
        [00:38.86]舍利子
        [00:39.92]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00:42.9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00:45.70]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00:52.40]舍利子
        [00:54.08]是诸法空相
        [00:57.06]不生不灭
        [00:58.58]不垢不净
        [01:00.30]不增不减
        [01:02.13]是故空中无色
        [01:05.58]***阿弥陀佛***
        [01:34.12]无受想行识
        [01:36.62]无眼耳鼻舌身意
        [01:40.51]无色声香味触法
        [01:43.51]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01:47.00]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01:52.54]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01:56.50]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02:00.80]以无所得故
        [02:05.32]菩提萨陲
        [02:08.76]***阿弥陀佛***
        [02:34.92]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02:38.0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02:40.59]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02:45.60]究竟涅磐
        [02:46.93]三世诸佛
        [02:51.90]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02:54.94]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2:58.09]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03:04.21]是大神咒
        [03:05.78]是大明咒
        [03:07.29]是无上咒
        [03:08.92]是无等等咒
        [03:10.99]能除一切苦
        [03:13.28]真实不虚
        [03:15.67]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03:20.57]即说咒曰
        [03:22.16]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03:25.41]波罗僧揭谛
        [03:27.05]菩提娑婆诃
        [03:31.60]END
        [03:34.40]本歌词由汉祠雅乐提供


        25楼2014-02-21 11:23
        回复
          水浒惊涛卷,
          英雄怒火燃,
          民间血和泪,
          朝廷骗与瞒。
          梁山泊弟兄都有苦,
          大宋朝官员多姓贪。
          苛政猛于虎,
          冤案堆如山,
          效忠无门路,
          仗义受刁难。
          忠也难,义也难,
          好人一生不平安。
          悲歌慷慨啊,悲无用,
          借酒浇愁啊,愁更添。
          反也难,顺也难,
          委曲求全也枉然。
          忍忍忍,忍无可忍,
          逼逼逼,逼上梁山。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4-10-16 2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