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吧 关注:1,053,956贴子:14,826,113
  • 5回复贴,共1

死亡的完结(哈7读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起来很厚的一本哈7两天就看完了,突然发现是不是有点短啊,不过没关系,这本书已经完美的诠释了死亡,解释了死亡,从而可以不再畏惧死亡。哈利波特是一本大人小孩都应该看看的书,我以前很想写一个完整的书评,从一到七,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可最近自己没写过什么文章,写文章的水平已经退化的差不多了,前几周写的那个仙4的评价后读起来就及其的平淡无味,也没有写出真正的东西(当然,其实本人心里窃以为我要说的和大众软件上的那篇评论差不多,所以实在没啥可写的才影响了我的发挥),这次决定认真一些,有条理一些,严肃一点,恩。
    还记得当年自己是在看了电影版之后才开始疯狂的喜欢上了这本书的,读了之后更是爱不释手,差点耽误我高考(幸好我读书速度很快),前面那几本都最少读了两遍,那个时候真的是沉浸其中了,也很期待着后续的电影和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影也越来越让人失望,完全无法体现原作的感觉,于是就只盼着书快点出,可等到书真的出了买了,又开始害怕起来,读完就没了啊,没的看了,可该完的总会完,就像仙剑,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夏天看到了这么多的无奈,这么多的遗憾,而我努力用语言的表达又总是那么无力。等到看完这最后一本,我觉得自己获益匪浅,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它在诠释死亡,思考人最惧怕的东西,可以让你明白一些事情。当然,现在觉得我自己的文学水平哪里够得上评论的资格,感想,或说是体会吧,说点自己想说的,说点自己能说的。
    看过很多长篇小说就会发现一个特点,这些作者都是越写越复杂,罗琳阿姨也不例外。哈利波特的语言,从一开始的简练生动,到后来的有点罗唆但注重细节,它的情节从一开始的轻松多彩,到后来的沉重压抑谜团重重,最后一本更是人一个接一个的死掉,它的人物从比较单一,有点脸谱化的形象,到后来一个个的回忆揭示复杂的心理来形成一个个丰满真实的人物,书的厚度也在逐渐增加好像来证明这一特点。但越来越复杂,不一定意味着越来越好。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加真实感,增加带入感,但也会使人觉得有点罗唆,说了半天没啥实际内容,不如以前那样简单而生动。但单纯的小孩子心理在随着年龄而逐渐变得复杂,这样的现实特点恐怕也使得作者没有办法不详细,所以在这一点上也不应该太过苛责了。而且语言这个问题还要考虑中文翻译者的水平,我个人觉得后几本的翻译没有头三本的好,太过口语化,语言风格太一致了,要知道,同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出来是文邹邹的,而有的人说起来就比较直白,可后几本的翻译里,所有人说话都是非常俗气的,非常汉语式的口语化的,很罗唆,感觉和人物形象不符,斯内普说话一般比较简洁,他那句Always书里翻译成“一直都是这样”,就会觉得很罗唆,而翻译成“一直如此”,就会简洁而有力的多,所以我觉得后几本翻译的不够好,起码对于正版书来说,不够到位,不见得是罗林写的不好的问题。
情节呢,复杂,谁都知道。刚开始的时候还行,比较符合孩子的心理过程,可后面我觉得有点过了,让一个17岁的孩子去讨论死亡的问题还是有点早了吧,虽然是情况所迫。情节这东西吧,不好弄,太简单了,故事不吸引人,太复杂了吧,自己想要圆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觉得罗林在这方面做得还可以,大部分是能自圆其说并且比较完整的,不是特别生硬偶然性很大的那样,对于这个主题也给出了很完整的诠释,最后的三分之一我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气势,像在看大片,激情澎湃伴随着深深的悲伤,很感人,也达到了结尾应有的效果。但相比之下,前面就显得很墨迹,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像是在凑剧情,所以总的来说,整体感觉中等偏上。但我很欣赏它所讨论体现的东西,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爱可以战胜死亡,Love  is beyond death,爱可以超越死亡,就像书前的诗所说的那样,就像哈利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那样,人会死亡,但爱不会,那些名字像是一种轮回,超越时间,超越了一切。感动于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感动于韦斯莱一家的亲情之爱,感动于铁三角的友情之爱。什么时候明白了这些,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的超脱,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爱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IP属地:黑龙江1楼2007-11-02 19:55回复
    最后再说人物,我从一开始就最最欣赏斯内普,其实仔细的回想起来,应该归功于他的演员,演技很到位,看过书之后就更加坚定了他是好人这一点。最后虽然他死的很惨,但要说句公道话,里面死的人哪一个不惨,有的刚结完婚有的刚有小孩,有些更是死的很意外,很突然,就当是作者增加悲剧气氛吧,看完第六本的时候,我可以百分之百确信他绝对是好人,但最后的结局肯定会很惨,这样的人或许都是这样,但是呢,不管怎么说,他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哈利也最终理解,也钦佩他的勇气,对他来说应该是莫大的安慰了。邓不利多一开始就是那种高大全的形象,这样的人在小说里也总是要有的,完全的正面好人形象,但人无完人啊,这也是我为什么更欣赏斯内普的原因,更真实,更像个普通人,有缺点有毛病,但更有坚定的信念,爱是一种信仰嘛,还好,最后一本终于补上了这个缺憾,也让邓不利多真实了起来,反而更加光辉和高大,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邓不利多是当之不愧的伟人。主角就不怎么想说了,用来推动剧情的嘛,而且哈利本身就是在不断的探求中成长,不断的成熟。人物总的来说都很有个性,这就足够了,这个塑造就是成功的。
    再说点题外话,对于斯内普暗恋莉莉的这个剧情,在最后一本没出之前就已经有人猜到了,我十分的敬佩啊,这说明这位仁兄对这部书有很深刻的理解,而且很细心,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因为斯内普杀了邓不利多而简单的把他定为混蛋,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年龄稍大或者心理比较成熟的人都不会有什么怀疑,这么做绝对是有原因的,他也绝对是和邓不利多演戏,最后一本终于得到了证明,不容易,被骂了好久。再有就是电影了,因为前几本很薄,内容也相对较少,拍起来很容易,但后面,尤其是这个第五集,凤凰令的,节奏那个快啊,连普通的对话都急的要死,时间有限还要拍尽可能多的内容,很不好拍,不如索性就时间长一点嘛,三个小时我也没啥意见,拍成上下部也行,节奏那么快让人看起来很累,不得喘息。还有就是,恩,自己的一点私心吧,对斯内普刻画的不够多,出场太少了,情节中这么重要的人物,电影中却显得太不起眼,太简单了,没读过书的人根本看不懂那段回忆是什么意思,草草就过去了,很不爽啊。罗林自己也承认没有对这个人物给与太多的笔墨,也不觉得他是个英雄,我想这和外国人的价值取向有关系,西方人比较开朗,比较外向,所以也更欣赏这样的人,孤僻的性格并不受欢迎,所以斯内普这种性格不是西方人传统意义中所说的英雄人物正面人物。但这样也好,反倒觉得这个程度恰到好处,多写没用,少了不行。


    IP属地:黑龙江2楼2007-11-02 19:55
    回复
      2025-11-16 12:34: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sf


      3楼2007-11-02 19:56
      回复
        • 220.160.103.*
        板凳,我放弃作业,在中文版上市那天花了5个小时就K完了,虽然作业真的欠很多。不得不说完结让我们懂得开始回味,故事的道理也更深刻了。因为和哈利一起长大的我们也开始需要面对人生,于是JK用成熟人的笔写下了最后的篇章,真的,我们成长着,愿哈利成为我们不朽的回忆。。


        4楼2007-11-02 20:00
        回复
          • 221.208.255.*
          d


          5楼2008-03-14 15:00
          回复

            也刚刚看完哈7不过一个周
            有很多地方感觉写的好悲惨
            有些不忍
            难道生活中我们就要牺牲那么多吗?
            可能是因为我太小了吧


            6楼2008-03-14 1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