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人们都把汝瓷和玉联在了一起,用形容玉的词:“滋润”来形容汝瓷。<?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玩玉,玩和田籽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籽玉的“滋润”,三言两语难说清,但一上手就知道了。不玩和田籽玉的朋友稍微有点难理解。一般人是很难真正上手宋代正宗的汝瓷的,就是仿得真、仿得好的汝瓷也不多见,所以更是难以体会。难怪有资深玩家叹道:“玛瑙末为釉的效果,汝瓷釉厚,古人说如‘堆脂’尤其在口沿处釉厚而不流动如‘堆脂’釉清澈滋润,古人所说‘滋润’二字,如果你没上过手,很难理解‘滋润’二字的规范。”
其实“滋润”,简单的说就是细密、蒙眬、不干燥、有油性。真正的汝瓷看上去就像一块羊脂在冒油似的,而且看不透,以手抚摸有种细腻、油腻的感觉,既不滑手,也不滞手。
有人说这是因为汝瓷釉厚造成的。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根据学者研究,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3-0.7毫米左右,比宋官窑、龙泉窑的1-3毫米釉层要薄了许多。尽管釉层较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有深不可测之貌,以至千年以来让人一直欲看不透。
这一切都是因为汝瓷“内有玛瑙为釉”。汝瓷釉面的光泽,大多数不及官、哥晶莹明亮,更弱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级别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只及后者大约1/3略强。这是因为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还包括釉质的耐腐蚀性)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光泽弱、少纹者和无纹片者含玛瑙多,光泽强及纹片多、开细碎纹片者玛瑙少,甚或不含玛瑙。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所以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探知了内中奥妙,故称:“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