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航母”驶入淮安———聚焦富士康系列报道之一
富士康选择了淮安,标志着IT“航母”驶入了淮安。
2007年1月17日,将深深铭刻在淮安的发展史上。这一天,淮安经济开发区迎来了喜庆的日子:带给人们诸多梦想的特大项目———富士康科技集团淮安科技城正式开工,打造新型电子工业“航母”的浩大工程启动了。
探寻富士康何以落户淮安,首先得从淮安自身说起。
富士康选择淮安,应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得。说“天时”,是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区域共同发展、振兴苏北的战略决策;说“地利”,是淮安地处苏北腹地,位于全国南北交会处,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承载特大项目的条件和能力;说“人和”,是近年来,淮安市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日益浓厚。正如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所言:“我们之所以选择在江苏投资、在淮安投资,是因为我们对江苏、对淮安的投资环境放心。淮安是第一个我没有亲自考察就决定投资不低于10亿美元的地方。我们对在淮安的项目充满信心……”
这些年,苏北发展中地区普遍存在招商水平不高、引不来“巨人”、招不到特大项目的问题。淮安在招商引资上作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淮安,但和特大项目始终“缘分”不够。
2005年,高雪坤同志调任淮安市副市长、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1995年,由台湾最大民营制造企业鸿海集团设立的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华东地区进行产业布局,把8亿美元投在了昆山市城北镇,而当时的城北镇党委书记就是高雪坤。随着富士康在昆山布局的日益完善,其高级管理层也和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的高雪坤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的富士康,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厂商,2002年起连续4年居中国大陆出口200强企业之首;2006年居《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第206位。富士康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建立了深圳、昆山、上海、杭州、烟台、北京、太原、晋城、天津九大科技工业园,出于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集团有意再建立一个能够辐射南北的科技城。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让富士康这个电子工业“航母”驶入淮安,成为淮安经济开发区招引特大项目首选目标。
在高雪坤以及从昆山调任淮安的一批干部全力展开“人脉攻略”的同时,我市从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到完善“保姆式”服务机制,再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等各个方面,高标准、高规格地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全力以赴为富士康这样的特大项目的到来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高雪坤开始连续写信给“老朋友”郭台铭,介绍淮安的政策、环境、资源和服务,承诺将以昆山的服务理念、淮安极具竞争力的成本迎接富士康的投资。2006年 3月份,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应邀来淮考察。所见所闻,他感叹眼前的一切“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随后,富士康集团多次派人前来考察,并不间断提出问题,要求淮安方面给予详细答复。对能及时回复的问题,我市当即给予回复,需要商榷的,迅速召开会议研究,在两小时之内一定予以答复。有一次富士康来淮安考察的人提出问题后离开淮安还没到家,我市的回复就已经发至其办公室。
2006年6月份,市委书记丁解民参加上海一位朋友儿子的婚礼。而这位朋友恰好是郭台铭先生的法律顾问,郭台铭也出席了婚礼。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下,丁解民与郭台铭谈得非常投机。丁解民盛情邀请郭总裁亲自来淮考察。郭台铭当即允诺:一定会到你们淮安去。一回淮安,丁解民又向郭台铭发出邀请函。
此后不久,郭台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2006年9月28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淮安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大型电子产品生产项目在南京签约。签约第二天上午,郭台铭在丁解民的陪同下,首次来到将投以巨资的淮安经济开发区。这位号称IT界“成吉思汗”的行业巨人,望着眼前大片的规划用地,当即表示,富士康将在这里至少投资18亿美元。
根据协议,在一期项目中,富士康将投入至少10亿美元,旗下生产电路板的宏恒胜公司、生产即插件的富益公司、生产模具的富准公司将先期来淮落户,另外的若干公司将陆续来淮落户。到那时,富士康在淮的员工至少12万人。
很快,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丁解民为组长的为富士康来淮落户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协调办理富士康入淮各项准备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