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69年来到马场,1993年调离,如今已经退休。我来回答你的几个问题:
(一)马场现在是场部人员最多吗?还是那个分厂人员最多?
我在马场的20余年间(1969—1993),各个分场的场部都要比某个连队人员多。因为场部直属部门多,副业连队多,后勤生活部门多。当时,军马三场规模较大,人员最多;军马一场草原面积最大。
(二)场部或1.2.3.4分场哪里50-60年代的老军人居多?
(1)上世纪50年代,从西藏转业了一批军官,来到马场。假如仍健在,目前年龄均在90岁以上。可以推算,假如当时25岁转业,至今60余年。
(2)上世纪60年代末,严格地说是在70年代初,一批复员退伍军人来到马场,安置就业。各场均有安排,真没有具体统计资料,说不准哪个场安置得最多。这些人也年逾花甲,退休,颐养天年。
一位北京老知青的心里话
(一)马场现在是场部人员最多吗?还是那个分厂人员最多?
我在马场的20余年间(1969—1993),各个分场的场部都要比某个连队人员多。因为场部直属部门多,副业连队多,后勤生活部门多。当时,军马三场规模较大,人员最多;军马一场草原面积最大。
(二)场部或1.2.3.4分场哪里50-60年代的老军人居多?
(1)上世纪50年代,从西藏转业了一批军官,来到马场。假如仍健在,目前年龄均在90岁以上。可以推算,假如当时25岁转业,至今60余年。
(2)上世纪60年代末,严格地说是在70年代初,一批复员退伍军人来到马场,安置就业。各场均有安排,真没有具体统计资料,说不准哪个场安置得最多。这些人也年逾花甲,退休,颐养天年。
一位北京老知青的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