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私密花园吧 关注:1,154贴子:207,954

(转)史诗归来——指环王三部曲经典片段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就像四月的天,眼中闪现着曙光,光明之子,璀璨之星,心中燃烧着火焰,to 瑟兰迪尔大人!





IP属地:天津1楼2014-01-06 11:51回复
    如果霍比特人2引进中国,必须要看imax!为了精灵王子,为了瑟兰迪尔!


    IP属地:天津2楼2014-01-06 11:53
    回复
      2025-11-13 16:04: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影片开头(第一部00:30始):任何优秀的、具有连贯性的艺术作品都对开头和结尾有着很高的要求。魔戒系列电影的结尾一直被很多非魔戒原著迷所诟病,但开篇的评价则迥然不同。有的电影以平淡示人,先使人平静如水;有些电影则一开始就惊险迭出,大渲气氛。魔戒保有独特风格,又吸取经验:彼得杰克逊对电影开头十分钟的处理可谓开创先河,在这部作品之前,因为魔幻风格电影本身就很稀少,这种叙事史诗类型的开篇方式也就非常罕见,然而魔戒的出现完全的颠覆了这一点,其后的十年,世界影坛尤其是好莱坞这片宝地云涌而出无数相似风格的影片,全都无一例外的仿制了这种处理方式。这种开篇的好处是:庄重、深沉、神秘、震撼,留有悬念,从一开始就将观影者拉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中,代入感非常强。此后多年,无论本部作品被重看多少遍,开头永远能给予影迷那种沁入心脾的震撼,用特效精细而制所体现的精灵战士的战斗英姿以及埃西铎挥剑驱魔的经典时刻长久的留在了广大影迷的心中。



      IP属地:天津3楼2014-01-06 11:59
      回复


        IP属地:天津4楼2014-01-06 12:01
        回复
          二、小开头(第一部07:35始):魔多大战之后,电影串接了《霍比特人》中的故事,交待了魔戒辗转流落的历史。在比尔博发现戒指之后,镜头转向群山大川,树木葱郁中,大山化为地图上的印迹,在纵览了中土世界的全貌后,故事转而对准正在创作的比尔博。背景音乐也随之纾缓,并终于转向温和。导演借用比尔博开始书写小说的机会,开始了对霍比特人这一奇特种族的介绍。被剧情提起的心渐渐放下,观众被代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夏尔--这个美丽、祥和的西方村庄。我早就说过:“托尔金构筑的这个世界几乎包含了一个人对美好事物憧憬的总和,这个世界涵有我们对美的想往:山水的风姿,大地的富饶,宁静的乡村和平淡的生活,这是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的相通的隐秘领域。 ”而这一切的载体,则大多是夏尔。人人内心中都向往着这样一片土地,这样一片心灵的故乡,她的美甚至超出了瑞文戴尔或是金色萝琳的灿烂美景。在简单的介绍了夏尔的地理人文时,背景音乐放出的正是电影原声中的经典《concerning hobbit》,提琴的小调使人神醉心迷,仿佛身在身外,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从此处家乡的宏观再转入下一幕弗罗多与甘道夫重逢的小,细腻自然,不落俗套,整段影片看起来使人心旷神怡,毫无斧凿,毫不造作。


          IP属地:天津5楼2014-01-06 12:01
          回复
            三、智者之语(第一部128:50 始):我的父亲看完第二部后曾经问我,任何一部电影都有一个想表达的中心思想,魔戒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我当时思考了一会儿,说,这一切都反应在一句台词里了:“即使最渺小的人也能够改变未来。”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已经足够包涵魔戒这部电影能够给予我们的绝大多数信息了。整部电影十多个小时,也是一直围绕着这个大主题进行的,而这一演绎的第一次高潮,就发生在远征队进入摩瑞亚矿坑,弗罗多发现咕噜跟踪后。
            坦诚的说,甘道夫对于咕噜命运的理解,我今天仍然难以释怀。我过于干脆的指使咕噜的命运应当是灭亡,但是却无法参透甘道夫和比尔博这两位老者对这一切的领悟。相比而言,对于弗罗多,抑或是对任何人自己命运的探讨却是更加浅显易懂的。一瞬间,背景音乐婉转悠长,弗罗多转过身去,将心中疑惑一一述出,甘道夫则给予了精辟的回答,同时也将影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1 甘道夫在摩瑞亚
            弗罗多:我真希望魔戒没在我手中,真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甘道夫:人遇到难关时都会这么想,但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决定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如何去做。世上除了邪恶还有其他的力量。比尔博注定要找到魔戒,你也注定要得到它,能这么想就好了。
            要是单把这段台词拿出来,不免有些扭捏又有些俗套,但两位演员出色的表现,尤其是甘道夫出神入化般的演技,将一位看尽世间沧桑的智者形象形象塑造的无与比拟,也使这段戏变得柔情而不矫情。这段台词也伴随着这折经典桥段一起,成为电影的经典台词。


            IP属地:天津6楼2014-01-06 12:06
            回复
              影片在这里陷入第一部的最低潮,音乐也随之转入女声的低吟。没有了甘道夫的指引,魔戒远征队的前途一片茫然,众人心中最后的希望似乎也烟消云散,而惊魂甫定的心则重回恐惧与绝望。此处,影片对甘道夫的逝去渲染的非常到位,各个种族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也在此处体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来。弗罗多是九人中最脆弱的一个,却是故事的主角,在独居悠闲的山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之时,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踏上不知归途的凶险之路。他内心中唯一的精神寄托--甘道夫此时死去,对他的伤害可想而知;憨厚朴实的山姆掩面而泣,他的身旁,不经世事的梅里与皮平早已哭倒在地;金雳刚刚借着殊死的战斗从兄弟身亡的悲伤中解脱出来,却再度陷入战友离逝的巨大痛苦,怒目圆睁,双眼充满不解与彷徨;真性情的波罗莫无法释怀心中的伤感,只能用力的抓住金雳,用勉励他人的方式重唤胸中的勇气;勒苟拉斯是唯一的精灵,精灵的天性之悲使他最为忧伤与彷徨,茫然四顾间,似乎失魂落魄。只有阿拉贡一人不表哀伤,拭剑整装,不顾波罗莫的阻拦,拉起队友,准备重新上路。此时此刻,波罗莫的“让他们静静的自己待一会儿吧”恐怕是许多影迷的心声,但阿拉贡用坚定的语气消释了前一种感性的设想,将护戒队拉回到危机四伏,道路崎岖的现实中来。读过原著的人可知,阿拉贡是所有人中与甘道夫结识最早的,也是感情最深的挚友,甘道夫不幸罹难,他心中的痛苦不亚于任何人,然而导演在此处重点需要表达的则是伊伦迪尔的后裔在这种危难之时的大智大勇,将苦难深藏于内心之中而引领众人的魄力。阿拉贡的人皇气质顿显,他的成熟昭然若揭,并且已经预示着这位英勇的战士将在未来的征途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IP属地:天津8楼2014-01-06 12:08
              回复
                五、壮士之死(第一部188:30始):波罗莫的死亡是第一部中又一处悲剧。读过原著的书迷会在此处有更深刻的理解,导演在此处颠覆了托尔金对于刚铎将领的定位,使得这个角色的命运解读更加的复杂化,而非原著那么简单明了了。波罗莫在原著中是托老对人类欲望的思考而形成的一个特殊人物,他在对魔戒的渴望和对魔戒力量近乎偏执的解读,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类无法控制自我欲望,贪婪与穷奢极欲的嘲讽。所以原著之中的“壮士之死”更多想表达的是波罗莫咎由自取,甚至有些幸灾乐祸,而不是对于他的同情。但距离原著出版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或许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彼得·杰克逊这个年轻时就爱思考问题的天才导演颠覆了波罗莫的评价,给予他全然不同的英雄待遇。在电影中,波罗莫被魔戒深深的蛊惑,但他本质里却英勇无比,能够承担重任,也富有高尚的情操,他战斗到最后一刻,并为保护同伴倾尽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杰克逊更好的处理了凡人的欲望与“魔戒”这个现实中不存在,但代表了人类无法克服欲望总和的宝物。波罗莫只不过是魔戒的又一个牺牲品罢了,这也就给予了他更为公正的评价,也给他的死亡铺以浓厚的悲剧色彩。


                IP属地:天津9楼2014-01-06 12:08
                回复
                  2025-11-13 15:58: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六、二部开篇(第二部00:40始):第二部从迷雾山脉晨曦的阳光开始,深沉悠远的背景音乐下,镜头表现出迷雾山脉的巍峨和雄伟,俄顷,甘道夫与炎魔在断桥上的战斗声重又响起,将人迅速拉回到第一部的经典片段中。高山与深谷的壮丽山河之景不免又让人记起中国一句古诗所要表达的豪迈之情--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在重现了第一幕中的经典镜头后,电影进而表现了甘道夫跌落山崖后与敌人的殊死搏斗。随着弗罗多的一声惊呼,观众也随之清醒过来--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梦醒了,弗罗多与山姆仍要面对现实的苦难--崇山峻岭,深谷歧途,咕噜这个角色的参与使得这条电影主线更加的扑朔迷离。影片由此处转向更加曲折的和让人痛苦的剧情,观众心中的压抑和紧张也更近一步。
                  七、王女之言(第二部94:45始):
                  阿拉贡:你的剑法不错。
                  伊欧文:这个国家的女人很早就懂得,不会用剑,就死于剑下。我不怕死,也不怕疼。
                  阿拉贡:那你怕什么?
                  伊欧文:被困在牢笼里,直到老死,才接受这个命运。永远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英勇。
                  阿拉贡:你是公主,也是骠骑女战士。那不会是你的命运。
                  关于命运,我们已经进行了太多的讨论。至于命运的力量究竟来源于何方,谁都无法给出答案。阿拉贡与伊欧文的对白要讨论的并非争论来自何处,而是如何运用。我认为,对命运的不接受就是对命运最大的反抗,对牢笼的恐惧正是驱使人进步的巨大作用力。但,是否存在那些我们所无法反抗的命运呢,抑或者说当不可反抗的命运降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我也给不出答案。
                  八、深情追忆(第二部137:40始):
                  我无法从摄影专业的角度解释这一片段的美,但毫无疑问,在法拉墨回忆其兄波罗莫时,摄影师运用特殊的技术手段,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富美感--准确的说,是更加深沉。冷色调笼罩下的河水、沙滩、绿谷,皆显出一丝淡淡的沉寂与清冷。氤氲雾霭中,法拉墨平日的勇猛与英武全然消失,徒留悲伤的背影耐人寻味。镜头切换,伊欧墨手握断成两半的刚铎号角,回忆起昔日兄弟二人共同收复失地的壮怀之情,士兵的呐喊飘然入耳,逐渐清晰,转成一道道憾人心脾的声浪:
                  波罗莫:这座城市曾是我们王国的掌上明珠,充满光明,美景和音乐,这些全都应该得到重现!要让魔多的军队知道,我们的人民不会再落入敌人手中。奥斯吉力亚斯已经被刚铎收复!
                  九、夕阳西下(第二部160:20始):阿拉贡九死一生逃出劫难,却在归程途中发现萨鲁曼的大军,一切都比想象的来的更快,在索伦的召唤下,艾辛格倾巢出击,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毁灭人类世界。在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即使久经沙场的希优顿王也未免心存迷惘。大战来临前的这番对白饱满又深情,背景音乐韵味悠长,而借助背后的日光及来回走动的人影的光影效果,棱角转换无常,衬托出希优顿心中的彷徨和悲情。与老将加姆林的这番台词取自托尔金的原著,通诗既优雅又悲壮,既刚烈又婉转,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英语的语言魅力,即使翻译过来,这份韵味仍然独具馥郁芬芳。希优顿的悲天悯人与优柔寡断,在此刻竟映射出一种奇妙的壮烈之美,似乎无法避免的牺牲与死亡,在此具备了无以名状的史诗气息。诗歌之中的事物与景象,赋予观影者超凡的想象空间,将影迷的感官感受充分调动起来,给予观影者强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是来源于热血的拼杀,也不出于壮烈的牺牲,没有通过高难度的特效体现,也没有辅以浓墨重彩的配音或配乐,而是在一切都未发生之前,在婉转和悠长之中,给予人强烈的冲动,激起人们心中强烈的同情心。分崩离析的古老同盟,四分五裂的洛汗王国,孤立无援的最后王土,不禁让人追念过往的英勇与荣光,而绝境之下的生的挣扎,老汉与少年的被迫从戎,夫妻子长的生离死别,更为这一悲剧佐以浓墨重彩。导演对此处的处理真可谓神来之笔,可见一斑的是,他对原著的谙透,对希优顿的理解,对戏剧效果的拿捏,都已臻化境,在这样的高度拍出这样经典的片段,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加姆林:会使剑的人都去领武器了。
                  我的国王?
                  希优顿:我是谁,加姆林?
                  加姆林:您是我们的国王。
                  希优顿:你信任你的国王吗?
                  加姆林:陛下。无论生死,你的士兵都将追随你。
                  希优顿:无论生或死……
                  希优顿:彪悍的战马与骑士在哪儿?
                  胜利的号角在哪里?
                  他们就像落在高山的雨滴,
                  或是拂过草原的微风早已消失。
                  昔日的荣耀就像夕阳西下。
                  黯然消逝在群山之后。
                  被黑暗笼罩……


                  IP属地:天津10楼2014-01-06 12:12
                  回复
                    十、背水一战(第二部166:30始):在原著中,有关圣盔谷战役的描述区区数千字。然而,如果彼得·杰克逊也在电影中将这一战役草草带过,一定会让影迷大失所望。电影作为与文学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应当发挥其见长的独到之处。很显然,导演在这一段战争戏中很相当用功的,且霍华德绍尔这位顶级配乐师在这段戏中的卓越表现也助推这三十多分钟戏份成为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片段。
                    纵观整段战争戏,精彩镜头目不暇接,虽在格斗技巧上处理略显粗糙(没有聘请知名的武术指导,且是在摄影棚内录制),但细致的处理个人战斗与全局战役的关系以及合理的运用特技镜头还是使得前段号角堡守卫战精彩纷呈,不乏亮点。继第一部中客串跃马客栈吃萝卜的大汉现身荧幕不足一秒后,导演本人又在第二部中饰演一名将长矛投向半兽人的洛汗士兵,同样是转瞬即逝。
                    在交待了梅里与皮平在法贡森林以及弗罗多和山姆在奥斯吉力亚斯的剧情发展后,镜头重新对准了即将陷落的圣盔谷。此时,寡不敌众的盟军大多数已战死,而老幼妇孺则被堵死在在山洞之中,命运堪虞。希优顿王的优柔寡断和稍显懦弱的性格再度凸显,他在战前的虚弱和恐惧在战时被萨鲁曼大军的先期攻击所迷惑转而变成自高自大,而这种脆弱的情感在巨石城墙被炸开后瞬间崩溃,战局急转直下,直到失败的命运已经无法避免,骠骑王再度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希优顿在原著中的形象与荧幕形象相差无几,在某种程度上,他与波罗莫的性格有共融之处,这也就注定了他最终悲剧的命运。希优顿是一个相当情绪化的领袖,作为同样一个情绪化的个体,我对此深有感触。这种性格特质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悲天悯人的感情与牺牲精神为载体,能够成就辉煌伟业,也可迅速功亏一篑。在阿拉贡的激励下,希优顿再次燃起胸中无尽的勇气,虽然这种勇气只是莽夫之勇,虽然阿拉贡的言语仍然未能冰释希优顿心中的自我怀疑(这在战后有了充分的体现,事实上,这种自我怀疑也只有本人才能够消除),但起码,作为骠骑国的领袖,他已经做到了他的本分--为了自己的子民,戎装在身,举剑突击,为国殉道。而影片也在此处迎来了第二部的最高潮,甚至在十年以后,仍然有数量众多的影迷认为这一幕是魔戒三部曲的最高潮,它所带来的战局扭转上的意义和本身的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值得被赞颂的,而甘道夫的与伊欧墨引领众人冲锋而下的震撼时刻更是成为无数影迷所津津乐道的谈资。
                    甘道夫:希优顿王孤军奋战。
                    伊欧墨:他并不孤单。
                    洛汗弟兄们!
                    拯救国王!


                    IP属地:天津11楼2014-01-06 12:13
                    回复





                      IP属地:天津12楼2014-01-06 12:14
                      回复
                        十一、山姆之言(第二部200:00始):在法拉墨押解弗罗多、山姆二人时,戒灵突然来袭,刚铎众将乱作一团,各自逃命,弗罗多因此获得短暂的“自由”。此时,他已经携带魔戒将近一年(原著),一路上的亡命奔波和魔戒的巨大诱惑力已经严重的腐蚀了他的心智,使其渐渐的沦为和咕噜一样的行尸走肉,虽然弗罗多本质未变,但他与虽然携带戒指多年但一直享受田园生活的比尔博完全不同--他已经历经了太多的苦难。在戒灵的召唤下,弗罗多失去理智,主动将魔戒拱手相让。就在戒灵即将得手,中土世界也必然遭到灭亡命运的转折点到来之时,弗罗多的挚友,山姆卫斯挺身而出,从崖边将弗罗多拉了回来。已经不分敌我的弗罗多拔出刺丁,想要杀死阻止自己实现欲望的山姆。在一瞬间,戒灵因法拉墨的攻击而逃走,弗罗多逃出控制,理智再一次占了上风,山姆也由此脱险。接下来的这一幕,与第二部结尾时的动人场景可谓遥相呼应,山姆忠诚憨厚的高贵品质和魔戒三部曲所重点渲染的史诗情怀喷薄而出,瞬间攥住了千万影迷的心。这段绵柔又刚强的台词,充满浪漫和哲理气息,仿佛山姆历经劫难之后的独白,是托尔金和彼得·杰克逊所珍视的魔戒精神的凝练之处,不禁使观者动容。
                        山姆:是我呀。我是你的山姆。你不认得我了吗?
                        弗罗多:我办不到,山姆。
                        山姆:我知道。这不公平。我们根本就不该来,但是我们来了。
                        就像我们听过的精彩故事,弗罗多先生。描述伟大的事迹,充满了黑暗和危险。有时候你不想知道结局,因为怎么可能会有快乐的结局?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会回到从前?发生了这么多可怕的事情。但是最后,阴影终究会过去。就连黑暗也会消失,崭新的一天将会来临,太阳也会散发更明亮的光芒,这才是让人永生难忘,有意义的感人故事……就算你太年轻不明白为什么,但是我想我明白了,弗罗多先生,我现在明白了。故事的主角,他们有很多机会放弃,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决定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抱着一种信念。
                        弗罗多:我们抱着什么信念,山姆?
                        山姆:这世界一定存在着善良,弗罗多先生,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IP属地:天津13楼2014-01-06 12:15
                        回复
                          十二、情意眷眷(第二部211:20始):“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霍比特人身上,他们在荒郊野外游荡……”甘道夫如是说,与此同时,镜头转向两位霍比特人,他们正在咕噜的带领下向魔多进发。在经历了弗罗多的失控,法拉墨的理解和释放,梅里与皮平的有趣桥段后,电影重回两位真正的主角。此时,山姆突然停下角度,娓娓而谈,而弗罗多也兴致顿起,欣然对答,电影的旋律再次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转变--这也是魔戒的独到之处,线与线的捏合细腻无比,无可挑剔,往往只是细节的勾勒点画,已经足以深深的抓住观众的心。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彼得大帝把玩的出神入化,观众的心灵也再一次从紧张与压抑中释放出来,重回感动之中。
                          弗罗多与山姆这段对白,论经典程度不亚于魔戒的任何一个片段。在树木扶疏杂草丛生之处,弗罗多与山姆的对话几乎使人置身世外。没有了敌人的追杀,心中的恐惧和焦虑也暂时消逝,故事本身的凶险和悬念被抛开去,剩下的只有主人公之间美好的憧憬,闻之使人油然而生希冀之情。有人说,魔戒是一台没有主角的戏,要我说,即使有主角,也不会只有一个--魔戒的主角属于弗罗多和山姆两人。这种情谊发源于平淡恬静的乡村生活,却历经战火和劫难,历久弥新,从未改变。两人的友谊是在磨砺和互相支持中不断进步的,随着主线的发展不断延伸,并最终走向永恒。这种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最为能观众所感同身受的。可以说,籍由这短短一两分钟朴素的对白,弗罗多与山姆的友情上升到了最高的境界,这种友谊不仅充满感情,充满着誓言,也由无悔的追随和捍卫为依据,这是一种无论遭遇到多么大的艰难困苦都使人充满乐观与信心的崇高感情。虽然最后不免要再度赴汤蹈火,历尽凶险,但此刻的温馨与感动,已率先铸成永恒。
                          山姆:也许我们会被编入故事或诗歌。
                          弗罗多:什么?
                          山姆:也许后人会说,咱们听听弗罗多和魔戒的故事,还有人就说,是啊,那是我最爱听的故事。弗罗多好勇敢,对吧,爸爸?是的,孩子。他是最有名的霍比特人,了不起。
                          弗罗多:忘了一个重要人物。山姆卫斯勇士。我想多听听山姆的故事。
                          弗罗多没有山姆就走不远。
                          山姆:不,弗罗多先生,别开玩笑了,认真点。
                          弗罗多:我是认真的。


                          IP属地:天津14楼2014-01-06 12:16
                          回复
                            十三、声讨巫师(第三部11:40始):结束了圣盔谷大战和艾辛格攻坚战后,甘道夫一行来到欧散克塔下,在这里,古老的树须接待了他们。洪水还未退去,享受美食和烟袋的梅里与皮平愉快的欢迎老友们的到来,但在高塔之上,还有一位巫师需要对付--萨鲁曼。
                            萨鲁曼在原著中死于夏尔,晚于弗罗多毁灭魔戒之后,彼得·杰克逊将这一切提前至第三部的开头,更加凸显萨鲁曼的灭亡是自取其咎,自作自受。不甘心阴谋就此彻底破败的巫师巧语求和,不料遭到希优顿王严词拒绝。这一段台词可谓既体现了希优顿的王者气概,又揭露了萨鲁曼的种种暴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索伦的傀儡萨鲁曼批驳的颜面扫地。台词极富气势,又显的正义昭然,骠骑王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和忧国忧民的君王气质下,萨鲁曼的颓唐表现无遗。
                            萨鲁曼:你身经百战,杀敌无数,希优顿王,而且还能维持和平。难道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共商国是吗?老友。你跟我不能和平相处吗?
                            希优顿:我们当然能和平共处。我们能够和平共处,只要你为燃烧的西谷,以及死在那里的儿童付出惨重代价;我们可以和平共处,只能能为在号角堡前壮烈牺牲的勇士向你报仇雪恨,当你被吊在绞架上沦为乌鸦嘴中的食物,我们就能和平共处!


                            IP属地:天津15楼2014-01-06 12:16
                            回复
                              2025-11-13 15:5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五、刚铎勇士(第三部91:40始):奥斯吉力亚斯陷落,彻底疯狂的迪耐瑟已完全失去理智,痛失爱子的悲伤让其心智变得极其扭曲。法拉墨的出现不仅没有平复摄政王波动的心绪,反而更深的触动了他内心中对于痛失爱子所产生的异常心理。他拒绝承认失败,拒绝面对现实,企图用法拉墨的死换取波罗莫的生,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一切指望--对魔戒不切实际的幻想,都被法拉墨放手弗罗多和山姆的善举击碎了,此时迪耐瑟内心之中的绝望是可想而知的,他已在内心之中预设了自己和刚铎王国的结局--那就是灭亡。出于变态的愤怒也好,出于憎恶也好,出于所谓的军令也好,他将自己亲生的儿子--法拉墨,送上了不归路。尽管明知此行是送命,然而法拉墨仍然本着他的忠诚与勇敢接受了勇敢面对死亡的命运安排。这位刚铎的卓越将领抵制住了魔戒的邪恶诱惑,在丧失亲兄弟的痛苦中最终熬过挣扎,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将弗罗多与山姆释放,自己却要面对如此的命运。这种悲哀已经是预置了的,然而影片对这种感情的诠释绝不仅此,彼得·杰克逊再次出神入化的运用音乐和反差的画面对法拉墨等刚铎勇士的悲壮进行极度的渲染,声效的动静之间在这一刻变的极其微妙与细腻,皮平空灵和悲怆的歌声循循善诱,将观影者内心的悲伤情绪激发的淋漓尽致,再一次把整部影片的史诗情怀推向高潮,将托尔金在巨著中对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和对光明和善良的崇高赞美体现到极致。
                              随着背景音乐《The Steward of Gondor》由远及近,刚铎的骑手们在法拉墨的带领下一字列队,义无反顾的奔向了命运的终点。而镜头的另一面,刚刚接受摄政王恩宠的皮平目睹着大殿之内墨守成规之人的尽享美食,全然不顾城外他的子民的生死,这种反差是何其巨大。迪耐瑟的扮演者通过粗鲁的举止和冷酷的表情,极尽的表现了这位刚铎领主的昏庸和龌龊,而在狼吞虎咽之时还不忘享乐--聆听皮平的歌声,正好架构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台来表现城外死士的英勇与悲壮,彼得·杰克逊再次运用了原著中的诗歌,由作曲家补曲,演绎出了这段魔幻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
                              画面转向宁静的大殿,所有的声音完全消失,忍受着痛苦煎熬的皮平,却要为丧尽天良之人演唱:只见他来不及作过多的调整,天籁之音已引吭而出,俄顷,画面转而切向奔驰中的勇士,悲壮之情喷薄而出,飘渺歌声与马蹄声、拔剑声产生了最为震撼的共鸣,法拉墨无惧的表情在画面中几成一座雕像,也映刻在千万影迷的心中:
                              皮平:家园在身后,世界在前方。
                              路途多遥远,千辛又万苦。
                              穿过幽暗阴影,迎向黑夜边缘。
                              直到夜空繁星闪烁。
                              迷雾和阴影,乌云和黑暗。
                              全部消失,全都消失,消散一空……


                              IP属地:天津17楼2014-01-06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