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月潋影吧 关注:61贴子:1,405
  • 2回复贴,共1

摘录自<华夏人文地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盗者有“道儿” 牵牛、吴平、张广福和老籍,是四个刑期十年以上的盗墓服刑犯。 那天,小雨涔涔。为了方便大家,也为了放松谈话气氛,我选择了集体对话的方式。 当一声声 “报告”的请求由管教干部答复过后,四个身穿囚衣的盗墓人站在了我的面前。一眼望去,除了49岁的老籍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外貌朴实的农民。三比一,这个华夏地理无意间出现的数字正好与资料显示基本对应——农民已经成为盗墓大军的主体。 选中他们作为谈话对象纯属偶然。可是谈话结束时,我蓦然发现在十多个候选人名单上无意点中的这几人,恰好代表了一个盗墓基础产业链条的完整单位。 说来很是有趣,盗墓这个行当,发展到今天这种大工业般产业化的规模,文化却亦如当年威虎山上的土匪,仍流行着道儿上的语言和称谓。“掌眼”、“支锅”、“腿子”、“下苦”这些古怪的名词,是一个盗墓基础产业链条中的人员称谓和基本建制。 一次盗墓活动的全班人马统称为“一锅儿”,锅子里级别最高的是“掌眼”,又被称为大哥。大哥可是这“锅”人马的灵魂,不仅具有找寻古墓的本领,也有着鉴别文物的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提出买断该“坑”出土文物的初级收购商,还可能同时兼任“支锅”。 “支锅”是每一次盗掘活动的老板,也被圈儿里称做小老板。盗墓前期投入的资金、设备,以及后期工人的工资都由他来筹措。他们的投入是有风险的,挖出的文物如果没有被掌眼或投资人买断,只有全部自行处理。 “腿子”是盗墓活动中的技术工人,成熟与经验使他们大多成为老板的亲信。老板不在现场时,“腿子”有着绝对的权威。 最底层的是“下苦”(干活的)。“下苦”就是民工,又被叫做苦力。通常,“下苦”们挖一个墓只能得到几百元或千元的报酬,哪怕老板收入达到千万。社会地位无情地在淘金者中划出一条鲜明的鸿沟,“腿子”与“下苦”们通常是清一色的农民,信息、知识和社会关系的不对等,使他们很难逾越这条看不见底的沟壑。 言归正传。 身为“下苦”的牵牛是山西运城地区的农民,年近40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很不松心。农闲时,村里一些人常去外面打工,说是跟上有本事的人挖墓挣得不少,管吃管住还不拖欠工钱,牵牛也动了心。秋收之后,忙完了地里的事,就相跟着有经验的乡党出门了。 挖墓的活不算苦,只要出力气,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白天睡觉晚上干活,有点儿像地里的鼹鼠。让牵牛心里没底的是这件事犯法。乡党告诉他说,别怕,老板们一般都有些关系,出不了事儿。万一出了事,就算老板不拿钱去平,只要你手里没拿着文物,法院就不能判你,顶多拘留个十来天,就放了。 乡党说的不错,牵牛真的被抓了两次,每一次都是关满拘留华夏地理期就放了。于是,他开始大起胆子学技术。如果能当上技工,不但挣钱比现在多,运气好了自己碰上个古墓,全家人这辈子的吃喝就都有指望了。很不幸,就在他们挖空了一座古墓入住旅店后,一觉还没睡醒,就被公安人员给连锅儿端了。牵牛说自己只是个从犯,手里又没拿着文物,法院判的不公。张广福是四个人中间年龄最小的,“腿子”也是他生活中的绰号,缘由是他喜食各种禽类的腿。他爱耍小聪明,领刑13年,却一脸无辜地说自己头一回盗墓,既不是在文物保护区内,也没有盗着东西,他冤枉。直到单独面对时,才讲了点儿真话。 盗墓一般选在秋冬两季的农闲时节,一是这时候地里人少,“干活”(盗墓)不容易被发现;二是天寒地冻地气小,爆炸后人在井下不易出危险。通常,盗一个墓需要两到三个民工和一至两个技工,时间是三到五天。炸和挖最少需要两天,而“取货”就在一夜之间。先进的定位仪器和爆炸手段提供了快捷的方法,却无法完全取代人力,所以“腿子”和“下苦”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失业。 盗墓的活儿很苦也很危险。炸出的竖井里充满硝烟,性急的人会当天下去, 结果是没有一个能活着上来,即使戴上防毒面具也不行。所以,爆炸之后必须做好伪装。第二天再去现场时要带上绳子和头灯,十几米深的竖井,黑洞洞的只能容一个人上下。在竖井中央开凿斜井时,起初人就像坠在悬崖上的石子,没处抓没处拽的。打进斜井后,人又变成打洞的老鼠,上下伸展不开。大多数墓坑里会 弥漫着“臭”(腐)气,让人头晕目眩。可一个墓挖下来,“腿子”撑死了也就挣上几千元。 最初,他也是从“下苦”做起,成为技工经历了许多磨砺。他学会了用炸药,还掌握了探墓、测墓、挖探井和到坑里取货的技能,成为凌驾于苦力之上的人。他喜欢别人对自己客气有加的样子。因为,资金和目标确定后,技工就成为(盗墓)现场的主角。被抓的风险虽然时时存在,可是干完一单活就拿钱的诱惑足以令他铤而走险。 老籍是个另类的“支锅”老板,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从来不去盗墓现场和文物市场。一个墓找定后,他会请最好的技工,给出最好的价钱,然后自己便悄无声息地躲在家里等候消息。除了新换的小灵通,一锅人根本找不到他的踪影。但是,他还是栽了。公安人员恰好在交接文物的当口收网,就是长着铁嘴钢牙也辨不出个清白。正应了那句话,狐狸再狡猾也斗华夏地理不过好猎手。苦笑过后他露出一点真诚。 “支锅”的活儿得有章法。没有锅,你就是有粮也吃不到嘴里,所以支锅人首先得有钱。


1楼2007-10-27 15:33回复
    你还真耐心


    3楼2008-10-16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