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吧 关注:151,120贴子:3,486,368

菜鸟也跑马拉松——记我的第一次马拉松之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拖着麻木双腿和疼痛的双脚,迈过马拉松全程终点的那一刻,我发现,内心一片平静。这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没有为我而来的观众,没有出发前的兴奋,也没有成功的喜悦。在终点拍照留念,然后去领纪念品,取回存衣包,打印参赛证书。 嗬,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之旅就这样完成了!时间定格在5小时22分53秒,回头看看三个多月来的准备和训练,不得不感慨万千。


IP属地:福建1楼2014-01-05 14:21回复
    前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05 14:23
    收起回复
      2025-11-28 06:21: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于是,就开始了第一天3公里,第二天4.5公里,第三天6公里,第四天7.5公里,时速基本都在6公里以内,走了10天左右,到9月下旬,每天晚上步行7公里左右,时速稳定在6公里。这样的速度只能算散步!算不上是快走。这样的速度和运动强度一直维持到10月上旬。
      然后就听到一个QQ群里另外几个平时有跑步的朋友已经在讨论参加厦门马拉松的话题,他们强烈建议我也去报名试试看,看他们饶有兴趣的样子,把我说的有点心理痒痒。于是到百度上搜索了一些厦门马拉松的资料,才知道马拉松的一些比赛规则,比如各个赛段有计时点,每个计时点都有关门时间,马拉松只有在关门时间之前跑完全程才有参赛证书和纪念奖牌,而2014年厦门马拉松的关门时间是6个小时,算下来平均时速要到7.2公里。 在厦门马拉松开始报名的前一天,我特意加快速度走了一次10公里的距离,速度到6.2。按这个速度,只走得再快一点,我就是用走,也可以走完全程——那时,我天真地这么想。
      10月15号,正式报名的日子,群里祥仔和田仔都决定全程,陈仔决定报半程,我经过短暂的犹豫和思想斗争之后,还是决定报全程。10公里快走已经没有困难,21.1公里的半程应该不存在问题,如果要挑战极限,还是要全程才有意义,当然,另外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只有完成全马才有纪念品和纪念奖牌!不然跑了都没有个证明,这可不行!于是,四个没跑过马拉松的菜鸟,3个报了全程,1个报了半程,我的参赛号码是3636,一个不错的号码。
      报完名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10月16号,破纪录地进行了一次三分之一程马拉松,14.86公里,用时2小时,大部分用走,跑的路程只不到3公里,此时,还是觉得走练快了就可以完成全程。此时的计划,11月进行一次20公里的训练,12月再进行一次30公里的训练,都案关门时间进行。


      IP属地:福建4楼2014-01-05 14:23
      回复
        11月的20公里,是在11月20号完成的。虽然没有刻意练习跑步,但是进入11月之后,忽然发现只要稍微控制下呼吸的节奏,已经能够一口气跑十圈八圈的跑道了(前提是腿的肌肉不痛的话),11月20号,晚上在体育馆走了5公里后又跑了5公里,发觉状态不错,于是有接着跑了5公里,体育馆要闭馆了,又继续在外道和公路上跑了5公里,2小时18分完成20公里的路程,完成后发现大腿内侧已经磨破皮,这就是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贸然进行长距离运动的教训!
        自从完成20公里之后,忽然觉得自己不怕慢跑了,只要起步的时候放慢速度,调节呼吸,再慢慢把速度提高到9公里左右,可以一口气跑五六公里,再走个1公里当作休息,又可以接着跑几公里,不过,为了保护自己,大部分训练还是快走,跑步并非我所爱。
        12月8日,星期天,完成了这辈子最长的一次长途奔袭,说是跑步也好,快走也罢,从下午3天出发到完成30公里,足足花了将近4个小时,八仙山跑了11公里,然后转战世纪大道完成了10公里,再到体育馆最后进行10公里左右的路程,忽然发现,20公里之前没有难度的跑步,到20公里之后忽然变得举步维艰,25公里之后,就是最好跑的塑胶跑道都跑不起来了,最后5公里几乎都是用走着完成的,完成30公里时,整个人瘫坐在路边的台阶上,坐了半个小时左右才有体力走回家。这才发现马拉松真的比想象中困难,在耐力极限来临之际,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很可能会想到放弃。
        就这样,到了12月下旬,正式跑马之前,给自己按计划休整一周的时间,这一周没有跑步、没有快走,甚至步行也只是象征性的走3公里。没想到此时身体却出现异常情况,左膝关节开始莫名疼痛起来,贴药膏也不见好,祥仔说是太紧张,神经痛。到了29号,右脚面也开始莫名疼痛,不走的时候没感觉,走路起来就优点刺痛,最近都没训练,不可能自己受伤吧,于是我不得不开始相信有神经痛这回事。试着放松,但是没效果,开跑前一天,两个脚疼痛依然,一个膝关节、一个右脚面。不由得担心起第二天的比赛来。


        IP属地:福建5楼2014-01-05 14:25
        回复
          不过,追赶的代价是是体能迅速被消耗掉,到25公里的时候,已经明显感觉跑不动了,两个脚指头开始发麻,发胀。情况瞬间变得严峻起来,而路边跑步的越来越少,走路的越来越多,不自觉地也跟他们放下脚步,此时,左脚的小趾头已经开始疼痛,估计是开始起水泡了。这时,已经无法连续跑动,只能跑一段,走一段,到30公里时,时间已经过去3小时37分钟。剩下12公里,2个半小时,用走应该也没问题,此时心里这么盘算。
          就是这样的念头,导致后来几乎都跑不起来,如果精神上已经松懈了,肉体上要再鼓起力气去跑几无可能。尤其是在完成30公里到达体能极限之后。后面的的路程,几乎都没办法跑起来,口渴、意志松懈、疼痛的小脚趾,紧绷的小腿,酸痛的大腿,身体上每一个部分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负荷的极限,而此时,精神上已经放下了斗志,6个小时的关门时间,就是用爬行也能顺利爬到终点,在这样层层的打击之下,我的双腿再也跑不起来,开始数着路边的里程牌子向终点走去,到32公里的时候,偶遇从后买迎头赶上的小蔡,他一眼就看到在32公里处合影留念的我,跑过来一起合了一张。生命中充满了偶遇和巧合。

          在后面的路程,看到了被我超越的那些人又一个一个将我超越。人有人拖着肌肉紧绷的小腿、有人磨破了几个血泡,有人上了大巴车……生不是百米赛跑,也不是几公里的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你根本不需要在乎起跑迟出发的几分钟,也不需要在乎当起跑那几公里比别人慢了多少,只要你坚持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就有机会将那些快在起跑阶段的人超越过去。
          我最后抵达终点的时候,当我最后在证书打印处排队等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就要崩溃了,即便是脱掉鞋子,大腿以下各个零件都充满了抗议似的疼痛,这才是极限运动的艰难之处,是平时跑20公里、甚至30公里,无法体会到的。


          IP属地:福建8楼2014-01-05 14:29
          收起回复
            总结篇
            跑完第一个马拉松,感觉曾经那么遥不可及的目标,居然在经过3个月的不系统的训练之后就完成了,忽然觉得,有些事情,不在于它看起来多难,而在于你有没有信心去做完它。
            目标定位很重要。假如开始的时候,只把半程作为目标,那么要跑完全程是没有机会且不可想象的。
            很多时候,毅力比体力重要。目标定的多远,你就能走的多远。
            当身体不允许的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没必要拿自己的身体去赌未来,因为没有身体,就没有未来。


            IP属地:福建9楼2014-01-05 14:30
            收起回复
              经验教训篇
              其一、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第一次跑20公里,临时决定去挑战它,没有涂抹凡士林等润滑剂,导致跑过15公里开始皮肤摩擦红肿甚至破皮,最后到20公里完成的时候已经疼痛难忍。
              其二、要有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必要的训练,如果没有一次的20公里和30公里,可能对跑马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容易放弃。
              其三、不要临时变更跑步装备,为了增加鞋底的弹性,我在跑马拉松之前特意换了个鞋垫,事后想想,脚趾头会发麻水泡很可能跟这个鞋垫有关系,没经过磨合就仓促使用,最后可能会跑出问题。之前跑20公里,30公里,脚都没问题。
              其四、不能随便变换跑步节奏,保持体能的合理分配很重要。如果没有16-30公里的快速赶超,也许最后10公里的体能会相对充裕些。
              其五、体力能省则省,尽量减少与观众的互动,或许会更有利于保持跑步的节奏,节约宝贵的体力。
              其六、开跑之前上一趟厕所后,如果不是很急,尽量不要上厕所,免得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排队上。12公里的时候上了一次,出来发现大部队都不见人影了,而距离12公里的关门时间也很快就到了,不得不加快速度赶了一段,又浪费了不少体力。
              其七、出汗多的,前半程每个饮水点应该也要及时补充水份,以免后半场脱水来不及补充。
              最后,坚持和自信很重要,当你开始准备跑马拉松并且告诉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之后,难免会遇到怀疑、质疑甚至冷嘲热讽,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当你坚持走下去并最终成功的时候,那些曾经的怀疑、质疑和冷嘲热讽,都会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佩服和敬畏。


              IP属地:福建10楼2014-01-05 14:30
              收起回复
                小贴士篇
                跑马拉松,量力而行
                  1.至少提前2个月训练
                  无论是徐明还是小张,在参赛前都没有进行科学的适应性训练。医生建议,起码要提前2个月开始训练,把握好运动的强度、频率和时间,跑后也要注意拉伸。
                  2.不要过度透支“这些年不少人都是半程赛快到终点时出事的。”中山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冯海珊指出,如果是非专业人士参与马拉松赛,不建议过度透支极限,跑不动就走几步,量力而行。体力透支后再快跑,很容易造成危险,马拉松赛中理想的方式是以匀速跑完全程。
                  3.不要边跑边吃“徐明属跑到最后,身体已极度缺氧,在这种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又让食物堵住气道,加重了缺氧,结果发生窒息。”叶剑鸿说,不建议边跑边吃东西,运动中吃东西很容易造成误吸。
                  冯海珊建议,如果参赛者在补充盐水后仍然觉得需要进食,也不要选择吃面包这类食物,可以考虑巧克力等入口即溶的食品。
                  4.最好配专业设备
                  像马拉松这么长时间的奔跑,有条件的一定要用专业装备。冯海珊介绍,每次马拉松比赛,都有许多人因为装备问题导致腋下、胸部、脚踝等部位因摩擦过多而流血,像此次马拉松,因胸部流血的男性就有十几人。
                数据


                IP属地:福建11楼2014-01-05 14:31
                收起回复
                  2025-11-28 06:15: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这场比赛中,只有保持自己的目标和节奏,才能在迎接不断涌现的困境和挑战。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也不是几公里的长跑,你根本不需要在乎起跑迟出发的几分钟,也不需要在乎当起跑那几公里比别人慢了多少,只要你坚持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就有机会将那些快在起跑阶段的人超越。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3小时也好,4小时也罢,5小时、6小时,在乎这个数字都没有意义,意义在于你给自己定的目标在哪里。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你要赢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以及为理想和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终点没有你所追求的意义,把这个过程当作一场狂欢和盛宴并乐在其中,才能找到它的意义之所在。
                  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就这样完成了,而我的人生还将继续,我的健身计划还将继续。


                  IP属地:福建12楼2014-01-05 14:34
                  收起回复
                    写得这么多,支持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05 14:53
                    收起回复
                      真好呀~
                      我一直有在跑步,但是都是自己跑着玩,现在也想说参加马拉松呢,觉得很有意义!!~


                      14楼2014-01-05 14:58
                      收起回复
                        大力支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1-05 15:12
                        回复
                          楼主很棒!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1-05 1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