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公元172—217年),字子敬,临准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人。出身士族,家财富裕,喜赈济贫困。周瑜曾率兵队到他家求粮而得其慷慨相助,遂劝他效力孙权,鲁肃欣然答允。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率大军直逼江南,企图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由于鲁肃’周瑜等力主抗曹,且鲁肃同诸葛亮相互周旋于吴蜀之间,促进了孙刘联盟,出奇制胜地在赤壁打败了曹操,为孙吴立足江东作出了贡献。鲁肃曾以万人屯守巴邱,在岳阳期间建设城镇。因此在岳阳一带,自古尊称鲁肃为贤人。
鲁肃死后,其墓葬在岳阳楼东侧1里多之处。墓高8米,直径32米,占地800多平方米。四周设有石栏,两侧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前立置一块大石碑,上刻[东吴鲁太传之墓],由巴陵知县周主德于光绪十五年立。他还在墓的两边铺设石级延伸至墓顶,加建了一座小庙。当时,著名诗人姚登瀛前来凭吊时’写下《鲁肃墓》一诗。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镇守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鲁肃墓。他拆去墓顶的小庙,改建一座伞式纯木结构的六角小亭,换立了墓碑,加高墓陵,重刻了曹锟撰写墓志铭。1956年,当局将鲁肃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时期它遭受破坏,于1985年按初期照片模式进行维修.供人游览和懑毕。
鲁肃死后,其墓葬在岳阳楼东侧1里多之处。墓高8米,直径32米,占地800多平方米。四周设有石栏,两侧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前立置一块大石碑,上刻[东吴鲁太传之墓],由巴陵知县周主德于光绪十五年立。他还在墓的两边铺设石级延伸至墓顶,加建了一座小庙。当时,著名诗人姚登瀛前来凭吊时’写下《鲁肃墓》一诗。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镇守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鲁肃墓。他拆去墓顶的小庙,改建一座伞式纯木结构的六角小亭,换立了墓碑,加高墓陵,重刻了曹锟撰写墓志铭。1956年,当局将鲁肃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时期它遭受破坏,于1985年按初期照片模式进行维修.供人游览和懑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