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2日漏签0天
歌剧魅影吧 关注:15,158贴子:342,68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5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歌剧魅影吧
>0< 加载中...

【资料翻译】Susan Kay访谈:PHANTOM诞生秘史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里是RR自购渣翻的日本Kay舞台剧的册子里对Kay的饭桶前传小说《PHAMTOM》相关访谈的翻译,忽略了关于舞台剧的头和尾只翻了关于小说本身的。包括采访Kay对书中人物的点评以及对勒鲁原作的一些想法,还透露了她授权知名导演Steven Spielberg电影化的小道消息(可能在国外看来是我火星),给需要的人。
不清楚的可以去wiki一下Susan Kay←又是这句吗!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中的仓田是此舞台剧《PHANTOM~The kiss of Christine~》(后一半)负责脚本和演出的仓田淳(右),最左是剧团Studio Life的老总。当中自然就是Kay本人(Kay妈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清凉!)


2025-08-12 13:1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提到韦伯、勒鲁这些人名的原本我想统一用英文名但觉得看着好烦于是他们两人我决定统一成通常的译名,Susan Kay的名字虽然翻译也没有别的可能,但是翻成苏珊前缀看这样有点麻烦,于是和所有POTO/P角色都用英语啦。
开始。分开来发供吐槽(不对!)
————————————————————
仓田:虽然在小说的后记中您已经写了一些……请问能否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创作这个故事的契机呢?
Susan:第一次接触这部作品是安德鲁·罗伊德·韦伯的音乐剧。之后我被那个世界吸引,再去看了加斯通·勒鲁的小说。书中最最后提到关于Erik过去的部分非常有趣,虽然它很短。
仓田:是那最后4页(译注:应该是日文文库版书小所以是4页吧……)吗。从“根据波斯人的讲述,Erik出生在鲁昂附近的一个小镇……”开始的关于Erik的成长史部分。
Susan:是的,那4页内容浓缩概括了Erik的过去……而我所想的事却是“希望阅读这4页里的故事”。该怎么说呢……有种为什么只有这部分未被具体描绘的感觉吧。比起“我想写这个!”倒不如说更接近“想阅读这个故事!”(笑)
仓田:这种心情我十分理解。我也是抱持着自己想看!这种想法在创作戏剧。
Susan:然后我就开始认真考虑,总之来试着写一写。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Nadir
仓田:Nadir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人物,我非常喜欢他,请问您是怎样让这位“谜之波斯人”饱满起来的呢?
Susan:首先我集中于是勒鲁所写的。在勒鲁原作中,Raoul对Nadir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提问,类似于“是他的朋友吗?”或者“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样的。但谜之波斯人完全不肯给出答案。然而当被问到“是否恨他”时却回答的很干脆,说“我并不恨他,否则他也不会作恶这么久”。当我读到这一行时,就感到两人之间必然存在有不可估量的友情。这一行从某种意义上,是否正是Nadir最率直的想法呢。如果恨他的话早就在波斯任由他被处死,完全没有必要专程来到巴黎奔走,搀和进Erik这些麻烦事中,这二人之间某种程度上有着深刻的羁绊。
仓田:于是便诞生了Reza的那个场面。
Susan:是的。在波斯时,Erik会将败者与弱者与自身重叠起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多次,我想这样讲述会更自然。经历了与这样的Reza之间的相遇和离别,之后会成为Erik和Christine相遇时的关键,就是为何Erik会对Christine心向往之这里。
仓田:原来如此。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Madeleine
仓田:无论如何,出场人物中有很多都有着强烈的思想斗争呢。比如故事刚开始的时候,Erik的妈妈,Madeleine的纠葛已经到了感同身受的程度,请问您是如何做到这样倾述Madeleine想法的呢?
Susan:生来便持有特异才能的孩子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从这些事开始进行想象。如果是天才的、极度亢奋的孩子,即使不是畸形也很让人头疼,像普通的天才儿童一样对待是非常困难的。在我的脑海中,可能更为接近24小时都一起囚禁在封闭的世界、牢狱一般的屋檐下这种感觉,还要想象在外界社会的排斥与摩擦下挣扎存活是怎样的感受。
仓田:如果在这些条件下还加进那种状态的外貌……
Susan:这就更让人头疼了。在这个故事中登场的人物都有着“软弱、脆弱”的特性。大家都有不得不学习的东西。因为和Erik的相遇,大家都各自在学习些什么。对Madeleine来说,虽然太迟了,但她也在学习“爱上自己的儿子”这件事。在勒鲁原作中明显Erik和母亲之间有问题,比如一次都没有亲吻过他。如果他只是一个畸形但没有任何才能的人,就算受到动物一般的待遇也毫不奇怪。因为他的天赋异禀着实非同寻常,Madeleine不被允许无视Erik。我大概就是这样构筑这两个人的关系的。Madeleine并不是把Erik当做一个怪物,她必须强行与原原本本的Erik打交道,很有可能,是为了学习如何去爱。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Marie
仓田:在那样的Madeleine身边,您创造了她的这个朋友,我觉得非常棒。
Susan:不管怎样Marie这个存在都是必要的,因为Erik和母亲Madeleine之间的关系太过残酷。如果没有Marie,Erik甚至有可能到外界杀害女性。需要一个教导他关怀、尊敬这种思想情感的类似母亲的女性存在。我在书里也写了,Marie是“将一点一滴的纯粹注入Erik灵魂的人”,然后给予他敬畏之心与爱情的则是Mansart神父。小狗Sasha对于培育Erik的人性方便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Marie、神父和Sasha的话,Erik也许只会是一个怪物。
仓田:非常乐于见到如此之多的登场人物对他赋予爱心,感谢您!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Javert
仓田:吉普赛阵营的Javert真可谓是与爱完全对立的人物呢。他只是单纯的恶,这点非常容易体会到,他是那种对丑陋之物直言不讳类型的人。当然,在驻扎于吉普赛阵营之前的过去,他也有在集团中被孤立的这种复杂背景。
Susan:Javert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拥有各种各样的面相,最起码他拥有知晓《唐璜》故事程度的教养。我描绘的他是个连毫无怜悯之心的人物,为了让读者讨厌他。所以当Erik杀了Javert时,希望读者想着的是“终于下手了!”而不是“真可怜!”。
仓田:虽然我不知道为何,Javert的人气相当高呢。
Susan:是这样吗?(笑)他担当了一个“好”坏蛋嘛。也许吧。像Alan Rickman这种扮演穷凶极恶的反派人物,果然更容易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应该会是那个反派“很棒”这样的吧。
仓田:确实如此呢,不过Erik就有些辛苦了。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Giovanni
仓田:说到给那样的Erik指明了一条救赎之道,我想还有一个不能被忘却的Giovanni,Giovanni并不存在于勒鲁原作中呢。
Susan:他是完全的原创人物。
仓田:棒极了。
Susan:在故事的进展中,必须有个章节要得到建筑的专业知识,因为孩童时期所学的那些不够。然后,创造Giovanni时我想到他可以是一个父亲一般的存在。
仓田:Giovanni把自己的圆规交给Erik,这一幕同样在舞台上呈现出来了,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我很喜欢Erik初次被人如此信任的感觉。


2025-08-12 13:0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梦幻般的电影版
仓田:这本小说人气非常高,也已经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是不是也有许多人提议将《PHANTOM》电影化呢,虽然据我所知并没有电影化。
Susan:想要将其电影化的人们非常辛苦呢,因为书太过复杂导致大家撞头磕脑的(笑)。
仓田:这么说,果然还不存在电影版吗。
Susan:不过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有打算电影化的哦。
仓田: 斯皮尔伯格!?
Susan:但还是不行吧。我觉得已经两三年都是胶着状态了。斯皮尔伯格那里有好几位脚本家,他们努力过但似乎最后还是没写出能被认可的剧本。
仓田:场景不停地在改变,我觉得比起电影化可能更适合舞台化吧。
Susan: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以这本书为蓝本拍一个恐怖电影并不难吧。实际上似乎就有打算做恐怖电影。但我不会做出许可。通过电影表现出那些冷酷又感情强烈的、同时却深藏着柔软脆弱特性的登场人物应该较难,好莱坞可能也有极限,所以应该不会电影化,有可能通过系列剧进行影像化,电影的长度来看应该也不可能,时间规模太大了。这次(舞台剧)的剧本是哪位写的?
仓田:是我,非常难!
Susan:您真的很努力了。
仓田:谢谢。不管怎么说故事非常精彩,我也被Erik完全吸引住了……。
——————————————
插一句,如果您有时看不懂在说什么或者觉得句子结构不对劲,大概不是我语死早就是日死早的缘故,尽请意会一下!我甚至觉得我会有完全翻错的地方啊不要介意!OTZ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Christine
仓田:因为对Christine的描写非常慎重,所以为了表现这份珍视感,我们将副标题定为“The Kiss of Christine”,关于那个她完全理解了魅影的本质的设定,请问您怎样相仿地重现呢?
Susan:首先我考虑的是该如何为现代的读者们描绘登场人物。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爱上了从镜子里传出的声音这种事,我认为Christine应该是有一颗非常脆弱敏感的心。或者干脆说受到了一些精神层面的伤害也可以。她与父亲的关系过于密切,完全无法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我心目中的Christine就是那样的孩子。与其说像个孩子不如说她就是。父亲不允许她长大,叫她永远保持着这个少女的姿态。所以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就完全走投无路了。Christine与Erik的相遇也是Christine从少女成长为女性的过程之开端。
仓田:爸爸不让她长大,正因为有这种孩童般纯粹的精神才让她得以理解Erik的本质。
Susan:正是如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彼此都需要对方,彼此拥有对方需要的东西。
仓田:这真是命运。我常听音乐剧版中Christine的台词和歌,她说着非常过分的话。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能这么残酷?在加斯通·勒鲁版中Christine只是将Erik当成一个单纯的怪物而厌恶着他。Susan Kay女士的Christine不一样呢。所以我们喜欢Susan Kay女士的故事。
Susan:电影或音乐剧都因为时间短的缘故不得不压缩,而小说却可以深刻挖掘人物的想法。读者还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来解释。被邀请去看汉堡市的音乐剧演出时,Christine的演员还对我说她是用我的小说来表现的呢,我感到非常高兴。
仓田:真厉害!请问还可以请教一件事吗,当Christine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女人后与Raoul结婚了,她只字未提地和他一起抚养着Charles,对于这件事Christine是怎样想的呢。
Susan:我觉得当时她应该带着一种平稳安宁的情绪吧,她只是做了自己不得不做的事,她不会对于回到Erik身边这件事感到后悔。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加斯通·勒鲁的想法
仓田:您在《PHANTOM》的后记中也略有提到,加斯通·勒鲁真的原本是想写个单纯的恐怖故事吗,我知道当初恐怖题材必须跳跃着发表这件事,不过还是在考虑,他真的想写那样的内容吗。
Susan:我认为勒鲁最初想写的东西,和他最后呈现在纸上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了。我时常想着他是不是在创作过程中对Erik倾注了太多的感情,然后就变成描写着他的方方面面。计划与成品之间大相径庭这种事在写小说的过程中是常有的,勒鲁的小说混入各种各样的元素可能也与这个有关。残留着的各种各样碎片化的印象,中途自己也被Erik吸引到,然后就逐渐偏离了原本的方向。按照我的看法来说,最初的计划中Erik最多只是个为了构造哥特类侦探小说的情节能成立的一个要素。最后那样的终结方式很让人吃惊不是吗,那致命的最后4页,与波斯人的种种,一定是作者自己也没能预测到一般地涌起对Erik那类似于同情的想法在膨胀着,简直就像事后补上去一般的写法,分明是原本时时刻刻保持着距离与神秘感的人物肖像,突然就发生了这样的异变。
仓田:然后正因为勒鲁写下的这4页内容才诞生了这本《PHANTOM》不是吗,太美妙了。
…………
【完】←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附上2011年时Kay对舞台化的寄语(此访谈的时间应该是2012年),我试图翻译过不过怎么看都是语死早于是只有这个有英文原版所以自己看吧

原文:
I am delighted that PHANTOM is to be dramatised by Studio Life.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has been dramatised many times in the decades since the story was first published, both in film and musical format. There have been many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tory, ranging from pure horror to high romance and the central character of the PHANTOM has been altered accordingly to reflect the genre of each particular adaptation. This will be the first dramatic work to focus principall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PHANTOM and to understand the forces that shaped him into one of the best known characters of stage, screen and book. We are all products of our past and PHANTOM is the back story of one of the great fictional icons of our time. It seeks to portray a man who became a villain in so many ways and yet, in the words of his original creator, Gaston Leroux, had “a heart that could have held the empire of the world”. It is for that heart that the world has come to love the man known as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nd to care about his tragic story.


  • 雯绫
  • 故伎重施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视频来自:土豆

一直看到国外粉丝的Kay Dream Cast,还有几个脑补Kay版电影预告片,敢情真的有那么丁点希望电影化!?最后搬运一个很带感的预告片XDDD
【注意纯脑补】←这种事只看着掺杂一堆各版饭桶电影的画面也知道了。


  • NEURON
  • 胜利唐璜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原来买翻拍只是几年前的事情而已吗!!这么说还是有希望的!毕竟这钱都花出去了说不定他哪天就想起来了呢!


2025-08-12 13:0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紫雨萝兰
  • 红衣死神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dear撒花,您辛苦了!以及小小渣译下那段寄语_(:з」∠)_也顺着dear的译风将所有名称全部保留英语了【喂
我很高兴PHANTOM这本小说能被Studio Life改编为戏剧。在过去几十年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一经上市即无数次被改编为电影与音乐剧。人们对于故事的理解也各有所见,内容可以包含从纯粹的恐怖镜头到占领极高份额的恋情史,据此,PHANTOM的重要性格同样也被改动,用以表达每个不同改编的风格。这将会是第一部主要注重于PHANTOM的角色构造的戏剧,并且也是第一部理解那些将他塑成最为著名的舞台、荧屏及小说角色之一的外在因素的作品。我们都是自己过去的产物,而PHANTOM正是讲述了当代最为著名的虚构角色的过去。它试图描绘一个在许多方面都似乎是反面角色的男人,却被他最初的创作者,加斯通·勒鲁,称为拥有“一颗足以容纳下称霸世界的帝国的心”。正因为这颗心,世界才会由此爱上了这个被称为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男人,才会由此关心他不幸的故事。
艾玛一句话收尾全是“的”……这句子真是不能看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5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歌剧魅影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