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98,946贴子:14,663,337

你会写诗吗,35分钟让你学会传统作诗,有兴趣的同袍来看看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啊,各个写诗的贴子里,同袍们作得诗大多是“惨不忍睹”,古不古,近不近,说得难听点,就连打油诗都不如啊 (求勿喷,暴脾气)。就连博学多才的同袍也是如此,可知中国诗坛之衰也。鄙人总结了一些作诗的方法,希望对那些想学好诗的同袍有所帮助。
本人高三党,时间不够,只能大致写写,细究的话,在下才疏学浅,也实感无力,只能稍稍总结自己的体会,与众吧友分享。
众所周知啊,古代的诗大致可以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只是大致,细分的话会不少,绝对绕死人= =)
在此,我提倡大家从近体诗写起,慢慢积累,再写古体。因为近体诗有格律,再怎么写,只要不出格,好歹像首诗。古体诗则不然,写的不好,就是连打油诗都不如。
所以,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便在于格律与用韵的规矩
简单来说就是工整齐言;平声押韵;一韵到底;(除首尾联外)一律对仗;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句相间;同联相对;邻联相粘);起承转合




【注意】本帖欢迎讨论,但禁止谩骂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12-25 01:04回复
    (1)工整齐言
    所谓工整齐言,就是大家常说的律诗与绝句,即如如下形式:
    五绝:
    XXXXX ,
    XXXXX 。
    XXXXX ,
    XXXXX 。
    七律: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五律:
    XXXXX , XXXXX
    XXXXX , XXXXX
    XXXXX , XXXXX
    XXXXX , XXXXX
    七律:
    XXXXXXX , XXXXXXX
    XXXXXXX , XXXXXXX
    XXXXXXX , XXXXXXX
    XXXXXXX , XXXXXXX
    显而易见,工整齐言,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大家都来猜猜除此以外还因为什么呢?这个有点难,因为现代教育不教了。答案揭晓,为了音乐!!
    ((╯`□′)╯(┻━┻楼主骗人)
    可是,真的是如此,诗总是与歌密不可分,诗歌诗歌,有诗便能成歌,这边涉及到吟诵学知识,暂且不议。
    (众:切,吊胃口!! 楼主:好吧有兴趣的点:http://tieba.baidu.com/p/2461049651?pid=35525156401&cid=#35525156401
    总而言之,诗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是声音的美感,为了追求声韵之美,于是人们发明了格律,所以,相对于古体诗的近体诗——即有格律的诗就此而成(注:古体诗有些也碰巧合律,具体还得分析,在这儿就不展开了)。


    IP属地:上海2楼2013-12-25 01:05
    收起回复
      2025-11-13 08:30: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平声押韵
      什么叫“平声押韵”呢?
      首先普及一下音韵常识,即传统汉语分四声八调,即平上去入为四声,再各分阴阳成八调。
      简单来说平声,就是现代汉语的一二声,如王和汪;上(shang三声)声即现代汉语的三声如网;去声及现代汉语的四声,如忘。
      入声在北方方言中(除晋语外)已经消失,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仍有留存。如(1组:欺 巴 西 枯 初 科 靴 拖)(2组:七 八 锡 哭 出 瞌 薛 托), 如果2组你读的与1组有差异,2组读音强烈,在字的尾部有明显阻塞的感觉,那么恭喜,你处还保留着入声,在学习古诗文上,更有天赋,当然没有入声读音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以后注意入声读的又快又短即可O(∩_∩)O加油哦~
      那么,说完了四声,就可以讲讲平仄了,给句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意思就是普通话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其中,要把归入到三声中的入声拎出来,归到仄声中去,这就是平仄了哦。(想知道哪些是入声的同学不要急,后面有讲~)
      回归正题,到底什么事平生押韵呢
      以七律为例
      (注:平声符号为 “—”仄声符号为“1” 平仄皆可符号为“十” 入声符号为“!” ):
      1 2 3 4 5 6 7 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1行 XXXXXX 十 , 剑外忽传收蓟 北 (丨)
      2行 XXXXXX 一 。 初闻涕泪满衣 裳 (—)
      3行 XXXXXX 丨 , 却看妻子愁何 在 (丨)
      4行 XXXXXX 一 。 漫卷诗书喜欲 狂 (—)
      5行 XXXXXX 丨 , 白日放歌须纵 酒 (丨)
      6行 XXXXXX 一 。 青春作伴好还 乡 (—)
      7行 XXXXXX 丨 , 即从巴峡穿巫 峡 ( ! )
      8行 XXXXXX 一 。 便下襄阳向洛 阳 (—)
      大家可以看见,七律的每奇数行的第七个字都为仄声,偶数行的第七个字都为平声,其中第一行是朵奇葩(O__O”…),为什么呢?因为它平仄都可以,但,如果他为平声,就是定下了全文的韵,即所谓某起入韵式(我们所说的韵字,就是每一行最后一个为平声的字了O(∩_∩)O~~)
      同样五律,七绝,五绝也是如此
      五律:1 2 3 4 5
      1 XXXX十 ,
      2 XXXX一 。
      3 XXXX丨 ,
      4 XXXX一
      5 XXXX丨 ,
      6 XXXX一 。
      7 XXXX丨 ,
      8 XXXX一 。
      七绝:
      0 1 2 3 4 5 6 7
      1 XXXXXX十,
      2 XXXXXX一。
      3 XXXXXX丨,
      4 XXXXXX一。
      五绝:
      1 2 3 4 5
      1 XXXX十
      2 XXXX一
      3 XXXX丨
      4 XXXX一
      所以,唯用平声,指的是格律诗的韵都是平声,如果不是,就是古体诗了。为什么用平声呢?目的同样,为了好听~~~(因为可以拖的很长~~)


      IP属地:上海3楼2013-12-25 01:05
      收起回复

        (3)一韵到底
        那么讲了这么久的韵,各位一定有所疑惑,这个韵到底干嘛的呢?有哪些呢?怎么用呢?首先普及一下古人是怎么做的——背!!!背什么?背平水韵!!
        从古至今,汉字字音一直在变动,怎么维持一个大概统一的语言呢?做韵谱,造官话。
        所谓造官话,就是根据全国,主要以金陵、河洛两代的方音,生造一个官话出来,比如明朝就根据现南京一代明朝初年的方言,经过各个语音学家的辩驳,考证,通过一些方法,尽量推回中古音,用以为官话,出版了韵书《洪武正韵》。所以,除清、元外的朝代的官话,都不是任何一地的方言,但基本都有一个大概体系,有差异,有共同。就像如今推行的普通话一般。
        所谓做韵谱(终于讲到重点了....),就是各朝(包括清,人出了本《康熙字典》╮(╯_╰)╭)根据前朝遗韵,或结合方言,按汉字的尾韵和汉字声调进行排序,编成一部词典一般的韵书。(《新华字典》是按声母和字母排序的)
        如中华新韵:ang韵就是唐(tang),杨(yang),房(fang)等等之类汉字排一类an韵的弹,言排一类,【注:中华新韵是普通话韵书,分平仄两声】
        又如平水韵按一东韵:东同童 二冬韵:农侬宗【注:平水韵是中古韵书,分平上去入四声,楼主推荐各位作诗时用此韵书】
        另,附平水韵网址: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 (想知道入声的同学可以点开看看了)
        也许有人点开过上面的网址,就会说:“我擦,古人是怎么背的?”其实........清前的人楼主也不知道,但清后的人是背韵文,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楼主保证,绝对无害,有百利而无一害啊!!!!个人推荐《声律启蒙》,但其实差不太多)
        另附《声律启蒙》:http://baike.baidu.com/view/6541.htm
        再回到标题,想必各位看官已经懂了,一韵到底,就是一首格律诗只能用一个韵,不能换。(你前面扯什么犊子(╯`□′)╯(┻━┻)


        IP属地:上海4楼2013-12-25 01:05
        收起回复

          (4)一律对仗
          其实确切的说是律诗除首尾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首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就是随意)。而绝句也是可对仗可不对仗(还是随意)
          所谓对仗,就是要对偶,即字义要对,偶位字平仄相对,尾字不论。
          比如: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喂,这不是《声律启蒙》吗?——楼主偷个懒)
          讲析一下就是:
          人间(一) 清暑(丨)殿——天上(丨)广寒(一)宫
          并且 人间与天上相对,清暑殿与广寒宫相对。作诗既要如此。
          (大家看出来《声律启蒙》的好处了吧,既学会了对联,又学会了平仄,四字对六字对有,就能学文。五字队七字对有,就能作诗。)


          IP属地:上海5楼2013-12-25 01:06
          收起回复
            (5)平仄格律
            终于到了重头了,前面讲了那么多,各位看官可能还是一头雾水,这个绿到底是什么呀。其实,格律诗个很简单的东西。(这里讲的格律是徐健顺先生的老师教的一种简单格律,我在网络上所学,觉得还是很实用的。)
            格律大概的样子可以如此概述,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怎么个意思呢?就是一首诗,每句第1、3、5个字不论平仄,第2、4、6个字要很讲究。
            以七律为例(图一)
            (注:平声符号为 “—”仄声符号为“1” 平仄皆可符号为“十” 入声符号为“!” ):
            1 2 3 4 5 6 7 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1行 XXXXXX 十 , 剑外忽传收蓟 北 (丨)
            2行 XXXXXX 一 。 初闻涕泪满衣 裳 (—)
            3行 XXXXXX 丨 , 却看妻子愁何 在 (丨)
            4行 XXXXXX 一 。 漫卷诗书喜欲 狂 (—)
            5行 XXXXXX 丨 , 白日放歌须纵 酒 (丨)
            6行 XXXXXX 一 。 青春作伴好还 乡 (—)
            7行 XXXXXX 丨 , 即从巴峡穿巫 峡 ( ! )
            8行 XXXXXX 一 。 便下襄阳向洛 阳 (—)
            咦,这不是上面讲“唯用平声”的图吗,没错,现在我们加上例诗的格律(楼主,你又淘气(╯`□′)╯(┻━┻)
            以七律为例(图二)
            (注:平声符号为 “—”仄声符号为“1” 平仄皆可符号为“十” 入声符号为“!” ):
            1 2 3 4 5 6 7 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1行 X丨 X 一 X 丨 十 , 剑外(丨)忽传(一)收蓟(丨) 北 (丨)
            2行 X一 X 丨 X 一 一 。 初闻(一)涕泪(丨)满衣(一) 裳 (—)
            3行 X一 X 丨 X 一 丨 , 却看(一)妻子(丨)愁何(一) 在 (丨)
            4行 X丨 X 一 X丨 一 。 漫卷(丨)诗书(一)喜欲( ! ) 狂 (—)
            5行 X丨 X 一 X丨 丨 , 白日( ! )放歌(一)须纵(丨) 酒 (丨)
            6行 X一 X 丨 X 一 一 。 青春(一)作伴(丨)好还(一) 乡 (—)
            7行 X一 X 丨 X 一 丨 , 即从(一)巴峡( ! )穿巫 (一) 峡 ( ! )
            8行 X丨 X 一 X丨 一 。 便下()丨襄阳(一)向洛( ! ) 阳 (—)
            是不是看上去很乱啊,我们再把韵尾,和1、3、5个字给去掉
            以七律为例(图二)
            (注:平声符号为 “—”仄声符号为“1” 平仄皆可符号为“十” 入声符号为“!” ):
            2 4 6 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1行 丨 一 丨 外(丨)传(一)蓟(丨)
            2行 一 丨 一 闻(一)泪(丨)衣(一)
            3行 一 丨 一 看(一)子(丨)何(一)
            4行 丨 一 丨 卷(丨)书(一)欲(丨)
            5行 丨 一 丨 日( ! )歌(一)纵(丨)
            6行 一 丨 一 春(一)伴(丨)还(一)
            7行 一 丨 一 从(一)峡( ! )巫(一)
            8行 丨 一 丨 下(丨)阳(一)洛( ! )
            怎么样,格律看清了吧,因为第一联的第一句(即第一行)为仄声起格律,所以叫做仄起式,类似有五律仄起,五绝仄起,七绝仄起。(按道理应该会类推了哦,算了,还是举一下吧╮(╯▽╰)╭ps:好贱)


            IP属地:上海6楼2013-12-25 01:07
            收起回复
              七绝仄起式(带韵):
              2 4 6 7
              1行 丨 一 丨 十
              2行 一 丨 一 一
              3行 一 丨 一 丨
              4行 丨 一 丨 一
              五律仄起式(带韵):
              2 4 5
              1行 丨 一 十
              2行 一 丨 一
              3行 一 丨 丨
              4行 丨 一 一
              5行 丨 一 丨
              6行 一 丨 一
              7行 一 丨 丨
              8行 丨 一 一
              五绝仄起式(带韵):
              2 4 5
              1行 丨 一 十
              2行 一 丨 一
              3行 一 丨 丨
              4行 丨 一 一
              当然,有人会问,既然有仄起式,是不是还有平起式啊?恭喜你..........答对了!!!
              下面你可以试着类推平起式哦
              (注:平声符号为 “—”仄声符号为“1” 平仄皆可符号为“十” 入声符号为“!” ):
              七律平起式(带韵):
              2 4 6 7
              1行 一 丨 一 十
              2行 丨 一 丨 一
              3行 丨 一 丨 丨
              4行 一 丨 一 一
              5行 一 丨 一 丨
              6行 丨 一 丨 一
              7行 丨 一 丨 丨
              8行 一 丨 一 一
              五律平起式(带韵):
              2 4 5
              1行 一 丨 十
              2行 丨 一 一
              3行 丨 一 丨
              4行 一 丨 一
              5行 一 丨 丨
              6行 丨 一 一
              7行 丨 一 丨
              8行 一 丨 一
              七绝平起式(带韵):
              2 4 6 7
              1行 一 丨 一 十
              2行 丨 一 丨 一
              3行 丨 一 丨 丨
              4行 一 丨 一 一
              五律平起式(带韵):
              2 4 5
              1行 一 丨 十
              2行 丨 一 一
              3行 丨 一 丨
              4行 一 丨 一
              【注意】虽说一三五不论,但是,当出现三连平时,必须换字,尤其是在一句的末尾三字,一定要避免,这是诗之大忌!!!
              好了,这就是格律诗的大概格律了(还有种唐诗特格,当格律与尾字都为平声时,将第格律字换为仄,此处不展开),给句口诀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句相间;同联相对;邻联相粘


              IP属地:上海7楼2013-12-25 01:07
              收起回复
                (6)起承转合
                即文言常识,起兴,承接,转折,拢合。(这点很难,具体本人学识尚浅较难说清,希望有人能解诸位之惑。)
                希望大家有诗性之时,能借此创出佳作,也希望大家能传承诗歌之美,再兴中华!
                ——癸巳年甲子月乙丑日子时/西历2013年12月25日 物及生非


                IP属地:上海8楼2013-12-25 01:07
                收起回复
                  2025-11-13 08:24: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想要了解吟诵,或者想更进一步了解诗词文曲的话,可以去这儿:
                  http://www.ablesky.com/organizationRedirect.do?action=toOrganizationCourse&categoryId=76877&serviceType=totalCourse&organizationId=1680&curPage=1&pageSize=25
                  【注意】注册个账号的,注册好了,点右边黄框裏的开始学习,注意,不要直接点视频,那个是试听,只有一小段。
                  ————————————————————完——————————————————


                  IP属地:上海9楼2013-12-25 01:07
                  收起回复
                    很有价值,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2-25 01:13
                    收起回复
                      @孤灯瘦影R 终于大功告成,看看有无纰漏呗


                      IP属地:上海11楼2013-12-25 01:14
                      收起回复
                        入声在北方消失是不是受满人学汉语不准影响的————————————我魂依旧 汉服青史留
                          千年后 系带宽袖 成传说
                          我魂依旧 汉服千古愁
                          著交领 右衽在 等候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12-25 01:25
                        收起回复
                          发现我们这边方言根本读不出楼主给的那几个字————————————我魂依旧 汉服青史留
                            千年后 系带宽袖 成传说
                            我魂依旧 汉服千古愁
                            著交领 右衽在 等候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12-25 01:27
                          回复
                            前排混脸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3-12-25 01:30
                            收起回复
                              2025-11-13 08:18: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学习留爪
                              这里是可爱的小尾巴哦→_→ 欢迎入驻宜宾汉服吧,么么哒,随手点击逛逛,谢谢http://tieba.baidu.com/f?kw=%D2%CB%B1%F6%BA%BA%B7%FE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2-25 08: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