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吧 关注:209,970贴子:1,196,493
  • 2回复贴,共1

【急求】古筝有首歌叫〈秦桑曲〉请问下故事来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听老师说〈秦桑曲〉跟李白写的一首诗有关。因为马上就要演出了,老师叫我谈〈秦桑曲〉,我对它也不熟。老师说我的感情不够,诗是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本人现年13没有学过那首诗。哪位好人可以给我讲讲这个事情,拜托啦,很急的


1楼2007-10-19 22:44回复
    有人么?


    2楼2007-10-19 22:45
    回复
      2025-09-01 16:15: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秦桑曲
      唐代诗人李白写有五言诗《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位女子深深眷恋着丈夫的心绪。
        《秦桑曲》是曲作者借用诗中“秦桑”一词,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后创作而成的。乐曲通过委婉、缠绵、激情的旋律变化,描述了深情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该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炼,曲式结构严密紧凑,它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全曲有“苏板”(引子部分)、“慢板”、“紧板”(快板部分)、“闪板”及“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引子部分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犹如潮水拍打着心弦。渐渐地音乐由激动转为平静,慢板部分以委婉、柔和的音调,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心情,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在转到快板部分之前,运用了碗碗腔音乐中常见的七度音程大跳,作为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感情由悲转激的纽带,使音乐急骤转化,情绪激昂,节奏变紧,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乐曲的尾声与快板部分是一气呵成的,在节奏上比较自由,具有散板性质,但散而不松,激动的情绪给人以渴望急切之感(见邵吉民《秦桑曲与陕西秦筝流派》)。
        古筝发源于秦地,也称为秦筝,我个人认为,此处所讲的“秦”是对地望的称谓,其地域覆盖面是很广的,并非只是指古代秦国的某地,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与西北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有着血肉联系。《秦桑曲》借鉴了陕西民间音乐,尤其是地方戏曲的音阶音律特点,形成了以下两个主要风格特征:
        一、在音律上表现为徵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也称偏音)4与7的音高带有微差,4音略偏高(接近于升4),7音略偏低(接近于降7),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它们的游移走向通常是4向3音的方向游移,7向6音的方向游移。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形成了乐曲独特的韵味。
        二、在旋律进行上的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这种曲调旋法,具有鲜明的对比性,上行跳进可产生激动、活跃的情绪;下行级进则产生委婉、哀怨的效果。音乐通过旋律进行中级进与跳进的交互运用,委婉中有哀怨、激动中有抒情,使人在跌宕错落、莫辩宫商的离迷之际,充分领略了陕西音乐中的神韵,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热耳酸心”的艺术效果。


      IP属地:中国台湾4楼2007-10-21 1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