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汉水吧 关注:1贴子:35
  • 1回复贴,共1

沧浪居士:汉中,你为什么落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商报》三月二十九日14版登载一些网友的观点。对于安康、商洛我不甚了解,在此我就讲讲汉中吧!
   任何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都有她深层次的原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讲:中国东西部的差距,主要是政策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之初,中西部的很多省市经济并不比东部落后,但正是由于政策上的倾斜,二十年后差距拉大了。汉中的落后她不落后在资源、资金、技术、交通、能源、开放程度上,她落后在政策上。


IP属地:广东1楼2013-12-14 13:21回复
    一、 汉中历史上在陕西的经济位置
       汉中是在元初才正式并入陕西的。由于年代久远,元、明的情况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朝中期,由于川、楚、豫、皖、赣等省贫民的大量迁入,陕南山区得到迅速开发。在造纸、木材加工、采矿、冶铁、贸易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在当时的中国堪称规模最为巨大的手工业工场。从而使这个原先较为落后的山区一跃而成为我国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之一”。① 而这时的关中地区直到清末“关中辖区四十余县工业向无萌芽”。②随后由于康、乾时期全国人口激增,行政区域增多,吏制发生巨大变化,地方官员的考核基本由巡抚衙门裁定,而衙门中的冗员多为关中人,汉中税赋激增,才导致这种繁荣局面到道光时期逐渐衰落了。即便如此,到清末民初汉中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依然十分发达。据史载:“县(注:即南郑,今汉中市)为汉中道治,西则陆通陇蜀,东则水达鄂皖,商贾辐辏,货物山积,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西第二都会”③ 1911年清代举人谢廷麒在汉中创办“保惠火柴厂”开了西北火柴工业的先河。几年后,民营广智印刷局,官绅合营织布厂相继产生,揭开了陕西乃至西北现代工业的序幕,是到“1919年全省仅有的三家新式工业企业”④。随后,又相继出现了益汉火柴公司、益泰工业社、西北颜料厂、西北肥料厂、南郑铁工厂、南郑民生工厂、三秦面粉公司、中华机器卷烟厂、裕华铁厂、高河铁厂、民生煤矿、仁合米厂、裕丰米厂等数以百计的近现代工厂和遍布城乡的四千二百余家手工业作坊,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这一时期的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也极为发达。据史载:“汉江航运已有三千余年,由汉中启程可达汉口。由于水陆相连的交通条件,使汉中成为陕、甘、川、鄂四省经济吞吐之地,山货、药材、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皮革、羊毛、棉花、铜、铁、甘盐、川盐、京广杂货等生产、生活资均由航道、驼队输入、输出在汉中交易”⑤又载:“城南过街楼、城东十八里铺、沿江中帆墙云集,汉中成为商业转折重地” ⑥。民国十九年由汉江输出的中药材高达10亿斤之巨。有诗赞曰:“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万垒云峰超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诗中描绘了汉中地理位置的重要和汉中航运的繁荣盛况。城中市场规模巨大,街道称谓也以行业命名。如伞铺街、碗铺街、纸坊街、管子街(文化用品)等,各省会馆林立,商贾云集。
       公路开通后汉中的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到194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4328公里,汉中611公里,占全省15%。汽车拥有量全省为997辆,汉中270多辆,为全省之最⑦。解放后大部分被调往省内其他地、市。民用航空方面,1937年汉中便通航了,有飞西安、成都、重庆、宝鸡等四条航线,而现在却只有一条飞西安的航线。
       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0.88亿元,汉中1.95亿元占全省18%(注:汉中比关中晚解放半年,许多工厂,桥梁被国民党炸毁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实际要多得多)。1952年生产恢复后达到了3.24亿元,占全省15.7亿元的20.63%,仅次于西安,居全省第二。


    IP属地:广东2楼2013-12-14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