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模糊的命题的辩论,最终会导致一地鸡毛,混乱不堪的口水大战。
最近流行对这一类命题进行辩论,即某的A不好。某可以是任何人,A可以是造型,宣传,歌曲,等等等等。
如果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命题,留待别人辩论,其心可诛,有唯恐天下不粽之嫌,这种论题任何人都可以随口拟出一堆来,其价值等同于今天天气不错。
飞牛虽然逻辑混乱,也试着思考了一下这种论题该如何证明。
首先,必须严格定义命题中的关键词。某,特指一个人,修饰主词A,说明其从属关系,没什么争议。A,名词,特指某的某项属性,特征,或物品,一般也没什么争议。不好,表达一种判断,争议集中点。
要想证明这个论题,需要有一个标准,客观的标准,比如公理,定理,自然规律等等,主观的标准,比如民意调查数据等等。总之,必须有一个辩论双方公认的标准,或者是双方可以通过辩论达成共识的标准,否则,辩论就变成自说自话,变成纯技巧展示了。这种纯技巧展示的辩论,不以寻求共识为目的,比如两小儿辨日,近热远冷,近大远小,都可以自圆其说,辩论的过程很精彩,辩论的结果是,到底日是远还是近,待定。
假如,论题是某的造型不好。提出这个命题的一方,可以给出这样的证明:造型包括的具体内涵,比如,发型,化妆,服装,饰品等,然后证明这些具体内容都不好,最后推论出某的造型不好。这种证明的危险性在于,归纳总是不完全的,只要有人能证明其中一项内容好,那么,某的造型不好,这个命题就证伪了。
安全的做法是,把这个命题范围缩小,具体化,比如某的某根头发丝的颜色不好,证明起来似乎就容易得多。要想证明这个命题,就必须严格定义头发丝的颜色的好与不好的区分标准。假如,举世公认,或可由某公理推出,白色的头发丝属于不好,而又可以证明某的某根头发丝颜色是白色,那么,可以安全地推理出,某的某根头发丝颜色不好。困难的是,如何寻找到这举世公认的标准。
因此,证明这个命题的困难就在于,如何严格定义A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找到举世公认的好与不好的区分标准。如果这两项做不到,这个命题就既不能证真,又不能证伪,辩论就变成纯技巧展示了。
实际上,可以通过改变命题的方式来减少证明的困难,比如,前面加一个“我认为”,命题变成“我认为,某的造型不好”,并给出,“我认为”的好与不好的标准,那么这个命题就从一个客观命题,变成了一个主观陈述了,即,证明这个命题完全仅仅依赖于“我”的主观思想,这就不存在辩论的必要了,因为,“我”就是为了证明“我认为”的命题为真,其他人无论怎么辩论,都不可能改变“我认为我的命题为真”这样一个陈述的真伪。说白了,这种主观陈述,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命题。
最近流行对这一类命题进行辩论,即某的A不好。某可以是任何人,A可以是造型,宣传,歌曲,等等等等。
如果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命题,留待别人辩论,其心可诛,有唯恐天下不粽之嫌,这种论题任何人都可以随口拟出一堆来,其价值等同于今天天气不错。
飞牛虽然逻辑混乱,也试着思考了一下这种论题该如何证明。
首先,必须严格定义命题中的关键词。某,特指一个人,修饰主词A,说明其从属关系,没什么争议。A,名词,特指某的某项属性,特征,或物品,一般也没什么争议。不好,表达一种判断,争议集中点。
要想证明这个论题,需要有一个标准,客观的标准,比如公理,定理,自然规律等等,主观的标准,比如民意调查数据等等。总之,必须有一个辩论双方公认的标准,或者是双方可以通过辩论达成共识的标准,否则,辩论就变成自说自话,变成纯技巧展示了。这种纯技巧展示的辩论,不以寻求共识为目的,比如两小儿辨日,近热远冷,近大远小,都可以自圆其说,辩论的过程很精彩,辩论的结果是,到底日是远还是近,待定。
假如,论题是某的造型不好。提出这个命题的一方,可以给出这样的证明:造型包括的具体内涵,比如,发型,化妆,服装,饰品等,然后证明这些具体内容都不好,最后推论出某的造型不好。这种证明的危险性在于,归纳总是不完全的,只要有人能证明其中一项内容好,那么,某的造型不好,这个命题就证伪了。
安全的做法是,把这个命题范围缩小,具体化,比如某的某根头发丝的颜色不好,证明起来似乎就容易得多。要想证明这个命题,就必须严格定义头发丝的颜色的好与不好的区分标准。假如,举世公认,或可由某公理推出,白色的头发丝属于不好,而又可以证明某的某根头发丝颜色是白色,那么,可以安全地推理出,某的某根头发丝颜色不好。困难的是,如何寻找到这举世公认的标准。
因此,证明这个命题的困难就在于,如何严格定义A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找到举世公认的好与不好的区分标准。如果这两项做不到,这个命题就既不能证真,又不能证伪,辩论就变成纯技巧展示了。
实际上,可以通过改变命题的方式来减少证明的困难,比如,前面加一个“我认为”,命题变成“我认为,某的造型不好”,并给出,“我认为”的好与不好的标准,那么这个命题就从一个客观命题,变成了一个主观陈述了,即,证明这个命题完全仅仅依赖于“我”的主观思想,这就不存在辩论的必要了,因为,“我”就是为了证明“我认为”的命题为真,其他人无论怎么辩论,都不可能改变“我认为我的命题为真”这样一个陈述的真伪。说白了,这种主观陈述,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