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审美观念相对于今天来说很具体,要求也很规范。因此,这种美从整体上看又似乎稍显单一:窈窕的身段,半卷的中长发,传神的眼神,高贵庄重的举止,见之忘俗的气质……。
这种美更多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文尔雅与高贵非凡的气质。这就是东方女性与西方女性的一大不同。东方女性注重举手投足,保守沉稳;西方女性则相对开放。而七八十年代又恰恰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转折点。因此,这个时期的东方女性在传统的保守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择优而从之。
大家回想这样几个人物:林青霞,邓丽君,胡慧中,赵雅芝……她们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社会审美观念中最典型的美女形象。而这一时期的女子,多半在25岁到33岁这个年龄段时期最美(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因为这一时期的年龄并不算很大,而且也越发成熟,一举一动都透出一种高贵。邓丽君穿旗袍的造型将她的美推向了顶峰,这一造型又正好是东方文化在迎接西方文化挑战时,经过重新整顿后摆下的最好姿态。至今,这一姿态仍代表着东方最典型的审美观念。
此时的“美”在普遍的共性之中又分化出一些具体的,有个性的“美”。
比如赵雅芝,她属于对称型的完美。大家一定记得这样几个人物角色:冯程程,白素贞,阿房女等,这些形象的打扮都是对称型,再比较她的其他角色,则不可否认这几个对称型的打扮是最美的。我认为,对称型的美是一种理想性的完美,就像一块圆滑的玉,上面没有半点瑕疵,很难挑出它的缺陷,但这种玉的价值未必就是最高的。除此,这种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雅俗共赏,而且是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可以接受,它不拘于社会现存的最时尚的审美观。这就好象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一样,讲究对称,从而完整,数千年来人们百看不厌,因此看到她的这些对称型的打扮,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经典的复古感。
与之相比,邓丽君的美,其优点与弊端也就很快显露出来。她的美不属于那种完美型,尽管这两种美兴起于同一时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邓丽君温柔之中藏着刚劲,她无法让自己像赵雅芝那样达到绝对温柔与完美,因此,邓丽君的美又显得活一些,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淡淡幽情》专辑中,她以不同的古装造型来演绎诠释宋词,与赵雅芝不同的是,无论是对称型还是非对称型造型,反映出来的效果基本差不多,她显得更成熟一些。邓丽君的时尚美更多地反映了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存在,更加现实,尽管邓丽君的思想很前卫,但那也是很有限的前卫,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邓丽君大受欢迎而现代的年轻人却不屑一顾的原因。人们只有在了解了那个年代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读懂邓丽君的美。
当时还有一种以气质为主的美,林青霞当然是最典型的代表。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她的美最直接地反映了社会时尚,而且是走在时尚的前列。听过别人描绘过她的一个造型:穿着一条大的喇叭裤,头上戴一顶边沿很大的遮阳帽,戴着黑色墨镜。我虽然没有亲见,但听这一番描述,足以让我惊叹。还记得她在《在水一方》中扮演的杜小双,那股透骨的气质足以迷倒众生。虽然前面提到的几位也十分有气质,但不得不承认林青霞远胜于她们,甚至可以说,她就是因为有气质才显得美。
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审美观念不断改变,那一代人的美也停留在了七八十年代,欣赏这些美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远离了那个年代,受到所处年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但他们终不会灭绝。就像各位邓丽君的歌迷朋友一样,不是也有十来岁,二十来岁的么,我也不过才十八岁而已。
这种美更多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文尔雅与高贵非凡的气质。这就是东方女性与西方女性的一大不同。东方女性注重举手投足,保守沉稳;西方女性则相对开放。而七八十年代又恰恰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转折点。因此,这个时期的东方女性在传统的保守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择优而从之。
大家回想这样几个人物:林青霞,邓丽君,胡慧中,赵雅芝……她们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社会审美观念中最典型的美女形象。而这一时期的女子,多半在25岁到33岁这个年龄段时期最美(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因为这一时期的年龄并不算很大,而且也越发成熟,一举一动都透出一种高贵。邓丽君穿旗袍的造型将她的美推向了顶峰,这一造型又正好是东方文化在迎接西方文化挑战时,经过重新整顿后摆下的最好姿态。至今,这一姿态仍代表着东方最典型的审美观念。
此时的“美”在普遍的共性之中又分化出一些具体的,有个性的“美”。
比如赵雅芝,她属于对称型的完美。大家一定记得这样几个人物角色:冯程程,白素贞,阿房女等,这些形象的打扮都是对称型,再比较她的其他角色,则不可否认这几个对称型的打扮是最美的。我认为,对称型的美是一种理想性的完美,就像一块圆滑的玉,上面没有半点瑕疵,很难挑出它的缺陷,但这种玉的价值未必就是最高的。除此,这种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雅俗共赏,而且是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可以接受,它不拘于社会现存的最时尚的审美观。这就好象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一样,讲究对称,从而完整,数千年来人们百看不厌,因此看到她的这些对称型的打扮,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经典的复古感。
与之相比,邓丽君的美,其优点与弊端也就很快显露出来。她的美不属于那种完美型,尽管这两种美兴起于同一时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邓丽君温柔之中藏着刚劲,她无法让自己像赵雅芝那样达到绝对温柔与完美,因此,邓丽君的美又显得活一些,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淡淡幽情》专辑中,她以不同的古装造型来演绎诠释宋词,与赵雅芝不同的是,无论是对称型还是非对称型造型,反映出来的效果基本差不多,她显得更成熟一些。邓丽君的时尚美更多地反映了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存在,更加现实,尽管邓丽君的思想很前卫,但那也是很有限的前卫,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邓丽君大受欢迎而现代的年轻人却不屑一顾的原因。人们只有在了解了那个年代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读懂邓丽君的美。
当时还有一种以气质为主的美,林青霞当然是最典型的代表。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她的美最直接地反映了社会时尚,而且是走在时尚的前列。听过别人描绘过她的一个造型:穿着一条大的喇叭裤,头上戴一顶边沿很大的遮阳帽,戴着黑色墨镜。我虽然没有亲见,但听这一番描述,足以让我惊叹。还记得她在《在水一方》中扮演的杜小双,那股透骨的气质足以迷倒众生。虽然前面提到的几位也十分有气质,但不得不承认林青霞远胜于她们,甚至可以说,她就是因为有气质才显得美。
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审美观念不断改变,那一代人的美也停留在了七八十年代,欣赏这些美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远离了那个年代,受到所处年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但他们终不会灭绝。就像各位邓丽君的歌迷朋友一样,不是也有十来岁,二十来岁的么,我也不过才十八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