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自己而安静吧 关注:2贴子:28

【准备】毕竟我喜欢追溯根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早。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11-25 01:16回复
    2L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11-25 01:17
    回复
      2025-11-11 02:39: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国古代的图书馆
      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四部是哪四部,怎样划分的呢?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我国古代的图书馆 在我国,关于图书的起源,《易·系辟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可见在周代以前早已有了藏书之举了,不过没有载于典籍罢了,到了周代就有了“史”这一官吏,来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史记》说,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说,老子做柱下史,博览古今典籍。可见老子担任过当时的图书馆馆长是确凿无疑的了。孔了周游列国,得读120国的书籍。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墨子也说,他自己曾见过百国春秋。当时图书馆之多,藏书之丰富,于此可见。西汉政府重视图书事业。汉武帝时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国征集图书,在宫内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收藏图书的馆舍。有人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见诸文字记载的图书馆。随后由刘向父子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府图书馆的第二次校书编目工作。但以上所说恐多系国家典藏,非普通人能够借阅的。
      那么我国公共图书馆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按一般的说法,我国公开图书馆应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端方督江苏时创立的江南图书馆为最早,当然,从命名来说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但实际上,却可以追溯到南宋。据《广信府志》记载说:“绍熙、庆元间(南宋光宗和宁宗年号,1190-1200年),直敷文阁赵不迂(晋臣)建书楼于江西铅山县以供众览。谓邑人旧无藏书。士病于所求,乃储书数万卷,经、史、子、集分四部,使一人司钥掌之。来者导之登楼,楼中设几度,俾能纵览。”另外,在《稼轩集词题》中也有记载说,有个名叫郑文英的人,在福州建了一座“巢经楼”,楼旁设“尚友斋”储备了不少图书,需要借书的人可以在斋中自行取书阅读,但不得携出。
      这两上事例,都和现代图书馆设置的阅览室十分相似。由此看来,我国公开的图书馆,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了。
      当然,1907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可视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创始时期最早的之一,最早的还有湖北省图书馆,其前身创建于1904年。1905年湖南图书馆创建。这些近代图书馆都是以“图书馆”为名的。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1-25 01:17
      回复
        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11-25 01:18
        回复
            古代图书馆的称谓
            文/张茂昌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11-25 01:19
          回复
              1.盟府 出现在周朝。《左转·僖公五年》:“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意思是说,有功劳受到王室封赏的记录,都收藏在盟府里。此“盟府”即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2.守藏室 春秋时的思想家老聃当过“守藏室之吏”,管理“百国之书”。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11-25 01:19
            回复
                3.石室 出现在秦朝。《史记·太史公自序》:“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11-25 01:20
              回复
                  4.阁 汉代在使用“石室”的同时,还建造了“阁”来藏书。汉高祖的相国萧何曾在未央宫北面盖了三座“藏书阁”,其一名曰“天渠阁”,专门收藏入关时所得的秦朝图籍。“阁”在明清两代得到很大发展,公私皆建。明代的国家图书馆名“文渊阁”;私人建的有常熟人毛晋的汲古阁,宁波人范钦的天一阁等。特别是乾隆当政时,一朝就建了七个国家图书馆。它们是:文渊阁(北京紫荆城内)、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渊阁(圆明园内)、文宗阁(江苏镇江金山寺)、文汇阁(江苏江都县)、文溯阁(沈阳故宫)和文澜阁(杭州西湖孤山)。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11-25 01:20
                回复
                  2025-11-11 02:3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秘阁 始于汉止于宋,是皇家图书馆,专门收藏珍贵图书,且设有专门的官吏管理。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11-25 01:21
                  回复
                      6.崇文院 为更好地藏书和实施教授,唐代设立了崇文院,作为专门藏书的地方。
                      直到清末,才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图书馆,收藏了所有能收集到的图书。1928年,中华民国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11-25 01:21
                    回复
                      【水果篇】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11-25 01:24
                      回复
                          苹果 原产于欧洲、中亚和我国新疆西部一带,栽培历史已有5000年以上,已有一个朝代之久。中亚野苹果被认为是现代栽培苹果发源地之一,为欧洲及美国栽培苹果的原始种。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11-25 01:25
                        回复
                            欧洲苹果栽培起源于希腊,随着300年前新大陆的发现,苹果由欧洲传入了美洲,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从欧美引入栽培,现代栽培苹果乃传至亚洲,此后澳洲、非洲也相继引入栽培。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11-25 01:25
                          回复
                              我国原产的绵苹果在秦汉时代就有记载,在魏晋时代已有栽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柰就是现在的苹果,包括槟子在内。林檎即沙果,故苹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我国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至今仍有绵苹果分布,河西走廊地区是其中心产区。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品种大部分由国外进入,被称为西洋苹果,栽培历史不到200年。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11-25 01:26
                            回复
                              2025-11-11 02:27: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李子
                                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李的果实,原产于我国,李在我国栽培历史至少3000年以上.其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夏、秋果实成熟时,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11-25 01:26
                              回复